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影视作品题材、艺术策略创新的具体举措

我国影视作品题材、艺术策略创新的具体举措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影视作品在海外传播中的题材策略与艺术策略创新,除却上述较为详细论述的内容与观念之外,在实施的举措中也应有所作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俄罗斯国家领导高度重视电影电视事业,普京总统曾多次接见剧组主创人员。因此我国的影视作品除了遴选题材,把握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与展现外,还应高度注重艺术策略的创新。要保证影视作品的艺术品质,就需要完善相应的措施与机制。

我国影视作品题材、艺术策略创新的具体举措

影视作品在海外传播中的题材策略与艺术策略创新,除却上述较为详细论述的内容与观念之外,在实施的举措中也应有所作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加大力度扶持,遴选题材,建立海外传播影片库

在不平衡的国际文化贸易环境下,我们不能放弃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也不能自说自话,继续成为他国眼中的“他者”,而应积极尊重接受者的需求,把握传播与接受的平衡,有效进行题材策略创新。依据上述分析论证,已经进一步明确,在“走出去”的进程中,应该着重展现和塑造怎样的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念,即在题材的遴选中应坚持表现、表达、推销我国富于自身特色与定位的五大类核心价值观:道德观自然观、群体观与社会观、政治观、民族观与国际观,建构自己的国家形象与品牌。

针对我国当下海外传播中历史题材多,现实取材少,特别是涉及社会、政治现实题材更少的现状,我们不应回避现实、敏感题材,恰恰相反,要坚持这一系列题材在普世价值体系中的正面表达。由此,可以遴选出以下一系列的现实题材:

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题材——西方对我国的民族政策抱有误读,此外,还有香格里拉世外桃源情结,可以以民族团结的主题展示历史的进步;

中华武术——向世界展示独特的中国武学文化,这也是目前我国影视在国际中影响最为广泛、接受程度最高的题材;

我国海峡两岸的政治、经济、历史、家庭爱情题材;

农民工题材——探讨农民工的生存现状、问题对策,向世界展示我国人权事业的进步;

华人在海外题材——展示华人对世界的巨大贡献及华人在海外发展的历程;

我国文化历史题材——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遗产是属于世界全人类的财富

政治改革及反腐题材——不回避现实敏感问题,表现扫除积弊的决心与魄力;(www.xing528.com)

普通人现实生活题材——中国的普通民众既有相对以往的生活巨大改善,也面临新的现实压力及困难,真实反映普通人的现实生活状态,纠正来自西方的误读。

上述题材的影视作品,关乎国家形象与国际软实力的提升,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不仅斥资扶持作品的创作与制作,还应积极广开渠道,支持其在国际公开展映,制造声势。此类题材的作品,在“走出去”的进程中,其社会效应的重要性远远大于经济效益,因此不应过分关注其票房与获奖状况,重要的是实现其在国际上的标杆作用,呈现我国真实客观、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与国家形象。

俄罗斯政府在这一方面有着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20 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电影业陷入空前困境,大批电影从业人员失业或改行另谋出路,外国影片发行商利用俄罗斯电影业的困境,大肆蚕食俄罗斯电影市场。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俄罗斯政府不断加大对电影电视行业的扶持力度。2001 年,国家向电影业拨款2500 万美元,2002 年猛增到5000 万美元,2003 年拨款增加了70%。[5]2001 年曾投入3000 万美元拍摄《西伯利亚理发师》,并支持其在国际获奖。这部影片由一场爱情焕发出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思考,展现了属于俄罗斯民族的博大、精致、悲悯、智慧,令人与导演一样,慨叹这个强盛民族曾有的辉煌。这部影片不仅完成了对俄罗斯丰碑的再造,更完成了与西方文明交融的精神胜利,取得了较为强烈的国际反响。近年俄罗斯政府又投资3000 万欧元打造商业巨片《无畏上将高尔察克》,并再次支持其投放国际市场加入竞争。选择俄国著名海军上将高尔察克这一人物题材,经济复苏的俄罗斯意在发掘历史上被埋没的民族英雄,重新找回失落的大国感觉。该片仅公映一周就荣登俄罗斯及乌克兰的票房冠军,美国“福克斯”国际正将此片推入欧美市场。俄罗斯国家领导高度重视电影电视事业,普京总统曾多次接见剧组主创人员。政府的积极扶持,使俄罗斯电影回归电影美学传统与世界电影市场。俄罗斯政府与电影人为其国家电影的成长所做的努力值得肯定,亦值得我国效仿与借鉴。

(二)完善招标竞争机制,确保艺术品质

影视作品的观赏性与艺术性是好作品的根本,不论政策如何扶持,播出渠道如何畅通,营销手段如何高明,最终仍然要依靠影视作品的内容与艺术打动人心,通过市场检验。因此我国的影视作品除了遴选题材,把握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与展现外,还应高度注重艺术策略的创新。

我国当下很多影视作品,盲目学习、追赶好莱坞的大片及潮流,只注重营造视觉奇观,只见场面不见人,流露出故事性、艺术性的苍白与缺陷,致使影视作品观赏性不强,很难在海外市场产生影响。因此,“走出去”的影视作品,既要坚持与把握主流价值观的建构,又必须克服简单生硬的政治化说教与宣传,在导演、编辑、摄影、故事创意等艺术手法上借鉴国际通用做法,注重讲故事的技巧,用世界性的高超的艺术品质讲好中国故事。反观本书中论述的多个成功案例,无论其多么完美的价值观都不是在直白的灌输与宣传中体现的,而是用完善的影视艺术与叙事方法,通过故事、情节、细节来进行呈现、表达与建构。这再一次说明,艺术手法与核心价值观是影片的核心与灵魂,两者不可偏废。

要保证影视作品的艺术品质,就需要完善相应的措施与机制。从剧本创作到拍摄编辑、后期制作,均可实行招标竞争制度。在创作主题确定的情况下,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扩大范围征集剧本与制作团队。如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从2007 年开始以每集5万元至10 万元的高价征集优秀剧本,并计划每年春秋季举行剧本招标,类似韩国每年春秋两季的剧本选秀,让好剧本从“海选”中诞生。影视制作上,允许包括民间制作公司的机构团队进行竞标,扩大竞争范围,保证艺术品质与经营成果的最大化,如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电视剧《亮剑》、《历史的天空》等,就是经过市场竞争与征集招标,由民营影视公司制作的作品。以竞争招标的方式与机制,实现扩大艺术创新、保证艺术品质的制度保证。

(三)充分利用孔子学院,打造对外传播影视展示平台

自2004 年以来,我国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截至2015年12 月1 日,我国已在全球建立500 所孔子学院和1000 个孔子课堂,分布在125 个国家和地区。孔子学院的主要任务在于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伴随着国际越来越升温的中国热以及中国元素在国外影视作品的广泛采用,孔子学院这一平台完全可以实现多功能运转,成为兼汉语教学、文化传播与影视展映的多功能平台,让越来越多对中国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外国受众观看到适合对外传播的中国制造的影视作品。

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载体,影视作品理所当然地会体现与承载一定时代的价值观与文化理念。我国的影视作品“走出去”,不仅为世界观众提供了影视娱乐,它还在无形中展示着我国的社会图景、文化传统、民族精神与国家形象。历经几十年的社会转型及当下的市场经济变革,我国当下的价值观明显呈现出倾斜的趋势与流向,即一元价值观向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向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向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向物质价值观的转变,这些价值之间的失衡或倾斜通常以所谓“价值观危机”的形式出现。价值观危机的本质就是社会行为准则的迷失,社会行为的失范,从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如何通过恰当的题材选择与上乘的艺术品质来建构、展示我国的核心价值观念,进而呈现出积极正面的民族精神与国家形象,是“走出去”工程不容回避的问题,因为它极大地关联着“走出去”的传播效果与成败。本节对我国“走出去”影视作品所应承载与体现的核心价值观念进行了层次架构与内容廓清,探讨保证题材策略与艺术策略创新的具体措施与机制,虽然肤浅,却旨在探索与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