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9·11事件”,让原本有1000人的坎托公司失去了2/3的员工,公司的IT系统和大量数据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人财俱损的处境之下,没有人知道坎托公司能否继续生存下去。那些幸存的员工,虽然保住了性命,可他们的精神全都被震惊、悲痛的情绪包裹着,心灵上遭受了极大的创伤。
事情发生几天以后,坎托的董事长宣布: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把公司利润的1/4全部送给遇难员工的家属。听到这个决定后,那些幸存的员工备受鼓舞,开始重新振作起来。因为他们不再只是为了自身的经济需求而为公司服务,还有一个自身利益之外的目标激励着他们。然后,这些员工开始每天工作12~16个小时,甚至一些已经离职的员工在“9·11事件”之后,也开始主动要求回来。
正如乔安·席拉在《工作生涯》中所阐述的观点:如果工作的内容是帮助他人、减轻痛苦或改善我们生活的环境,那么我们会感到幸福。纵使不是,我们也可以努力将工作场所变成传递和培养深层价值的土壤。”坎托公司的员工就是沿着这一条路,发现了过去从未调动过的情感资源,同情、怜悯、耐心、毫无怨言地忍受艰苦的临时的工作环境,且这些情感资源也在一点点地帮他们抚平创伤。
这也印证了一个事实,人的意志经历来自深层价值取向与超越个人利益的目标。换而言之,只有真正深刻地关心自己所做的事,找到真正的使命感与目标,才可能做到全情投入。相比外部的金钱、社会地位、认同感等外在动机而言,这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它来自对事物本身感兴趣,且能够带来内心的满足感。罗切斯特大学人类动机研究组发现,相比只有单纯的外部激励而言,人一旦拥有了自发产生的内部动机,在做事的时候就会变得更热情、更自信,更有恒心与创造力。
三年前,在朋友的介绍下,我访问了广州的一位美业咨询公司的总裁。她是2005年踏进美业行业的,至今已有15年。最初,她自己开设了一家美容美体中心,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她一直不间断地参加培训和学习,又结合自己门店出现的种种问题,开始对内部员工进行系统培训。经过几年的努力,她的店做得有声有色,并开设了两家分店。
看到她把美容院经营得这般出色,周围的同行开始主动向她取经,而她也慷慨大方地与人分享自己的心得。有亲戚朋友劝她不要这样做,担心她的做法会导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窘境。对此,她并没有太在意,在之前的几年时间里,她的门店营业收入一直稳步增长,但这种增长带给她的喜悦和满足出现了边际递减效应,而传授学习知识与经营门店的方法却带给了她强烈的满足感和不断学习的动力。
她深爱这个能够给人带来愉悦和幸福的行业,也更愿意为这个行业做点事情,帮助到更多的美业同仁。于是,她将自己的门店事务交由亲信打理,又创办了美业咨询管理公司。如果说,过去的她只是想做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那么今天的她,已经赋予了自己的生命以全新的价值和意义,因为她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是有了一份利他之心。她要带领自己的企业和员工践行一个使命:培养高素质的美业人才,为中国美业贡献力量。(www.xing528.com)
对她而言,这不仅仅是所做之事和身份上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价值系统的转变。她说:“如果一切只是为了利己,就会把自己的利益视为最重要的东西,而枉顾其他人(客户)的利益。正因为此,才导致美业行业乱象横生。再这样做下去,会越来越辛苦,路也会越走越窄,从业者会变得更加急功近利、情绪暴躁,根本无心做好服务。有了利他之心就不一样,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初衷都是为了带给别人帮助,在成就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这两种模式截然不同,后一种会让我们越做越有热情……”
在这位美丽优秀的女性身上,我深刻地理解了马云说过的一番话:“生意人是为利益而活着,有钱就赚;商人要把握机会,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家则要以天下、以改变社会为己任。”同时,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深层价值取向是一种独特的精力源。财富、权力、名利等都是促进我们采取行动的动机,但都属于外部激励,影响和效用是有限的;唯有找到内心最坚定的价值取向,才能做到全情投入、高效产出,并源源不断地创造满足感。
芸芸众生中的我们,也许尚未有过创业的经历,也没有带领企业找寻使命和愿景的机会,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生活中理解并运用这一精力法则。比如:一位女士有吸烟的习惯,好几次都下定决心要戒烟,却都以失败告终。终于有一天,她开始渴望成为母亲,并由此想到了吸烟对孕育孩子的各种不利影响,以及孩子出生后看到自己吸烟的感受……她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触动,开始了唯一一次不同与以往的戒烟行动。虽然过程中的戒断反应依旧让她抓狂,可正如尼采所说:“知晓生命的意义,方能忍耐一切。”这就是深层次价值取向带给她的动力,她所做的一切并不只是为了自己,还有另外一个与之息息相关的生命。
就工作这件事来说,也存在深层价值取向的问题。如果我们内心认为,努力工作、做出成绩,就是为了赢得老板的好评,在公司里深得器重,那么一旦有了意外情况——薪水降了,或是工作不被老板认可,那我们极有可能就会丧失努力工作的意愿,被沮丧和怨怼的情绪缠绕。当精力被负面情绪耗损掉之后,我们的工作表现就会大打折扣,从而让情况越来越糟,陷入恶性循环。
问题的症结在哪儿呢?很简单,就是将自身的价值完全交给了外人来评判。如果努力工作的目标只为了取悦老板,赢得赏识,那么失望是不可避免的。倘若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自我成长与精进技能上,那么就算环境不够理想,中途遇到了挫折与否定,也依然能够做到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将一切视为考验和经历。坚守自己的价值观,为了目标而努力,往往能够给我们以力量,不被怨怼、不安的情绪困扰。
如果没有使命感与目标,我们很容易迷失在无常的生活风暴中。只有建立深层次的价值取向,让使命感从负面变成正面、从外部转向内部、从利己拓展到利他,我们才会获得更强大、更持久的精力,并获得更深层次的满足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