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知识产权法——现代社会中的私权保护与社会关系调整

知识产权法——现代社会中的私权保护与社会关系调整

更新时间:2025-01-12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社会中,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私权在各国普遍获得确认和保护,知识产权制度作为划分知识产品公共属性与私人属性界限并调整知识创造、利用和传播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工具在各国普遍确立,并随着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拓展、丰富和完善。

现代社会中,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私权在各国普遍获得确认和保护,知识产权制度作为划分知识产品公共属性与私人属性界限并调整知识创造、利用和传播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工具在各国普遍确立,并随着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拓展、丰富和完善。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制度发展迅速,不断变革和创新,当前世界经济已经处于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已是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与之相对应的,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和进行市场垄断的手段,知识产权制度因此成为基础性制度和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末开始,许多国家已经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并将知识产权战略与经贸政策相结合,知识产权战略构成了国家发展总体战略的组成部分,对实现国家总体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2005年,中国成立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启动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同时中国政府也不断地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主要由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若干法律行政法规或规章、司法解释、相关国际条约等共同构成。随着知识产权领域的制度创新、法律修订以及理论研究不断深入,知识产权保护的新问题、新案件不断出现,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www.xing528.com)

2017年,我国全社会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预计达到1.76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70.9%;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重为2.15%,超过欧盟15国2.1%的平均水平。国际科技论文总量比2012年增长70%,居世界第二;国际科技论文被引用量首次超过德国、英国,跃居世界第二。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第一,有效发明专利保有量居世界第三。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3万亿元,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13.6万家,研发投入占比超过全国的50%,发明专利授权量占比全国40%,上缴税费预计超过1.5万亿元,营业总收入预计超过30万亿元,增长均达到10%以上,提供就业岗位超过2500万个。我国的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2012年的世界第20位升至第17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