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小学科创教育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1995年美国制定《国家科学教育标准》,2000年英国公布《国家科学教育课程标准》,2001年我国也制定了《科学教育标准》。并且从2006年起,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中国科协发起“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的试点工作,其核心为科技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特别是科创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相结合,促进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创教育的有效衔接[9]。
1.加强对学校教育项目的设计和开发
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群体设计针对性教育项目,因材施教。西方国家的科技馆和博物馆在开发教育项目方面的发展趋势表现出如下三个特点:设计互动、多样化的教育菜单;注重全过程的宣传和推广教育项目;强调多元化的教育合作模式。重视对学校教育项目的研发,并将其视为“馆校合作”的核心与关键,值得我国借鉴。
2.进一步挖掘储备科创教育资源
欧美科技博物馆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科创教育资源为学校教育提供服务,其资源优势已经成为馆校合作的重要保障。有些可以直接作为学校教师的教学用具;实验、讲座、培训、课程等教育项目也成为教师及学生学习技能的重要手段;科技馆博物馆工作人员成为学校科创老师的重要合作伙伴;丰富的网络资源成为学校师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知识宝库。我国科技馆博物馆积极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学校科创教育的资源提供中心,从而与学校建立长期与牢固的合作关系,是一条必由之路。(www.xing528.com)
3.与学校自身的科创教育无缝衔接
国家教育标准是国家层面制定的指导教育项目开展与衡量效果的准则,例如《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各种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了具体的学习内容与应达到的水平,对科学课程教师规定了教学方法和学识能力等较高的专业要求,要求整个教育系统通力合作,并充分利用其他力量。美国科技博物馆依据国家教育标准,主动配合学校的科创教育改革,努力实现科技博物馆与学校科创教育的有效衔接,这种模式已成为世界发展趋势,也成为我们的战略目标。
4.进行“主题式”团队活动的探索与实施
学校方面,由教师确定活动主题,结合学校课程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基于某些场馆资源进行拓展和延伸,从而确定活动方向并进行方案初稿设计。通过馆校双方反复磨合讨论,修改定稿最终确定活动主题和内容。“主题式”团队定制活动并不是完全脱离校本课程内容的,它往往能成为校本课程中的独特部分。活动前期,由教师在课堂内进行知识的引入,学生在场馆开展活动后,回到学校由教师指导进行进一步总结和探究。
图5-4-6 基于探究主题的科技展馆一日游活动
馆校合作是学校与科技馆、博物馆双方相辅相成,协同进步,合力推动青少年教育发展的良好尝试,“主题式”团队定制活动更是打破了以往学校或科技馆单方面主导的馆校合作形式,将“独角戏”转化为“二重唱”。它着眼于场馆团队活动形式化缺乏培养性、教育性的现状,真正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出发,紧密衔接学校校本课程,重点培养教师利用场馆资源进行开发设计团队活动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科学素养。“主题式”团队定制活动是馆校合作的一种有益尝试和全新形式,它为馆校合作勾勒了一个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未来[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