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真实性研究项目的理解与定义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真实性”如何理解?二是这是一个怎样的学习项目?我校将其命名为真实性研究项目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1.对“真实性”的理解与定义
基于学生导向的课程建设原则,即尊重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特长与发展定位的原则,在构建真实性研究项目这个高水平学习项目时,我们应努力做到两个“真实”,即:
●项目问题的“真实”
●项目水平层次的“真实”
在真实性研究项目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像专家一样进行思考与探究,并最终解决问题。而专家的思维方式既体现在现实问题解决中,同时也在现实问题解决中得以培养。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往往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普通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真实世界中所遇到的问题之间存在着一道鸿沟。普通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往往是教师们精心设计的,是服务于特定教学目标的,是不变的、封闭的、单一的。而真实世界的问题却大相径庭,往往都是变化的、开放的、综合的。为培养学生解决真实世界中问题的能力,我们就应该给予学生真实世界中的问题。与此同时,我们亦发现来自生活的真实问题内涵丰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紧密相关,符合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征,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往往能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所以,出于培养学生面向真实世界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我们提出了真实性研究项目中的第一个“真实”,即项目问题的真实。(www.xing528.com)
我们学校坚持认为中学生的“高水平”研究项目贵在“真实”,而不应该苛求拿出“超水平”的作品。目前创新教育的风潮席卷世界各地,很多中小学都开设了学生的科研项目学习。学生的学习成果是该校创新教育质量的有力证据,基于这样的现实标准,不少学校都容易走入盲目追求科技类竞赛成绩的误区。以竞赛成果为导向的教育容易走向畸形,忽视学生的真实知识水平与理解力,而完全依靠项目指导教师。在这样的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角色更多的像是实验操作的机械重复者,而非学习的主体。学生从项目学习过程中所能获取的知识与技能很少,且由于对项目的不理解,整个学习过程往往也是痛苦的。我们坚持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故而在真实性研究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始终以匹配学生的知识与理解力水平为重要原则。只有在适应学生水平与理解力的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才能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并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但我们仍需强调一点,此处我们讨论的学生并非一定的学生群体,而应该是特定的学生个体。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总结,我们发现参与真实性研究项目的学生虽然普遍比较优秀,但个体之间仍存在明显的水平差异。目前的青少年一代,不少人出身于高知家庭,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使这些孩子在小小的年纪就拥有了良好的科学素养与知识储备。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个体的情况而进行课题项目的指导,不能盲目地以初中生或高中生这样的群体标签来一概而论。这就是我们所认为的第二个“真实”,即根据学生个体的情况而匹配符合其知识与理解力水平的真实研究项目。
2.真实性研究项目的特点
真实性研究项目的特点可以简单概括为一个字——“难”。进一步分析这个“难”则可以将其具体视为两个挑战,即对学生知识与技能储备上的挑战,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挑战。
真实性研究项目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故对从事项目研究的学生所拥有的知识与技能储备具有较高的要求。但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普遍缺乏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储备量,这就对项目的研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正因为真实性研究项目的创新性与复杂性的客观特点,其研究过程往往较为漫长。在这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提出具有研究价值的选题,并不断快速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应对项目中所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这就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带来了巨大挑战。它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提出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与反思能力等,这些对于中学生而言都非易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