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师生构建的学习共同体中,学生也意识到自己也需要为这个共同体的学习效果负责。同时,当学生表达对课程与教学的意见时,也体现了他们对自身学习的关切与主动性,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精神。但值得注意的是,若部分学生不喜欢目前教学的某个方面,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这一方面。教师应该对反馈信息有一个综合的理性思考,以期找到对课程真实有效的反馈意见,从而做出对促进学生发展最有效的教学改革。同时,我们鼓励学生多从课程收获及自己的学习能力方面进行评价,并且反思对他们成长有帮助的方面及自己有待提高的方面。
【课程案例:动物与医学】
课堂教学中,我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地拓宽思维,引导他们多质疑、多思考、多提问。因此,课堂气氛往往会非常活跃。但是,也会有些同学因不太适应这种教学方式而产生质疑。比如,7年级动物与医学课程中的岑同学。
教师:岑同学,我看到你好像上课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在很认真地记笔记,但是在其他同学参与课堂讨论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呢?是怎么回事呀?
岑同学:嗯,是的老师。很抱歉我不是很认真在听同学的讨论,因为我觉得这很浪费时间。
教师:哦?为什么会觉得浪费时间呢?
岑同学:我对他们问的问题不感兴趣。他们讨论的时候,我还不如休息一下呢。
教师:原来是这样。不过,我想先问你个问题。你觉着科学课上,是在学习什么呢?
岑同学:就是在学习科学知识呀。
教师:那你觉得怎样才能很好地学习到科学知识呢?
岑同学:上课听老师讲课、认真做笔记啊。
教师:那么,你觉着课堂上同学们的疑问和提问是不是科学相关的知识呢?(www.xing528.com)
岑同学:嗯(若有所思),也是的。
教师:对,也是科学知识。虽然不是对课本知识点的直接疑问,却是对课本上知识点的拓展性思考。那么,你觉得目前自己是否也可以有这种拓展性的思考呢?
岑同学:嗯……好像并没有(有些失落)。
教师:暂时没有没关系,你会发现,有好多同学似乎也没有经常提问或者参与到讨论中来。但是,老师希望通过鼓励这种班级研讨的模式,由思维活跃的同学带动咱们班级中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中来。当你跟着这些思路走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更有趣的新天地呢!不信,你不妨试试看。
岑同学:老师,我懂了!我会努力听大家讨论的!
岑同学由于一直采用相对传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很好地接受比较活跃的班级讨论贯穿课程始终的授课方式。这也使得她呈现出游离集体的学习状态。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能辩证地思考:自己在课堂上学习什么?课堂讨论中其他学生的提问是否也是科学问题?让学生了解教师为什么要竭力鼓励学生课堂发问的意义非常重要。悟性很高的学生被点醒后,很快从内心深处接受这种课堂讨论的形式,并努力参与其中。教学生获得知识,除了课本知识以外,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往往能非常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岑同学后来除了能在课堂上参与讨论之外,也常在课下会主动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
(案例撰稿人:刘铭)
【课程案例:Arduino机器人】
在Arduino机器人课程的教学中,通常先由教师讲述一个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并介绍其简单的使用方法,学生在了解传感器的基本使用方法之后,再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做出最终具有一定创意的项目。比如在学习超声波的使用这一节课中,教师介绍了超声波测距的基本原理,再给出声波距离计算公式,并演示了如何将公式写入Arduino程序中,最后做出Arduino电子尺的原始版本。学生在了解基础知识之后,各自进行了独立设计。经过半小时左右,每一位学生基本上都能完成电路的搭建和程序的编写过程。有一次张同学率先完成了测试工作并向大家介绍、分析了他的成果。
张同学说:“经过康老师的讲解,我学会了如何使用Arduino控制超声波传感器,并且制作了一把电子尺。”随后他演示了电子尺的功能,并成功测量了与一位同学的直线距离。不过,他很快便发现一个问题:代码都是按照规范写的,却无法测量出与相近的参考物的距离,作品的实际效果与预期不符。于是张同学抛出了一个问题:“康老师,我刚才测了很近的距离发现测不准,你知道现在用的超声波传感器测量精度和测量极限吗?”其他学生都将目光投向了我,我回答道:“我也只是知道理论值,不知道这个传感器的实际值。”之后,我跟随学生一起去测试了电子尺的精度和测量极限,最后大家都知道了课上所用超声波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和测量极限。下课后,我便开始思考,以后课堂上所使用的任何电子器件,都要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同时,我也意识到鼓励学生对教学活动多提意见,多思考,将有助于教师提升课程品质。
(案例撰稿人:康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