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与“趣”这两个特点美趣课程包装

“美”与“趣”这两个特点美趣课程包装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对生物学、疾病相关研究的兴趣是建立于“心之美”、对生命的敬畏、同理心和同情心,能够长久地促进学生在这方面的探索和追寻。所以,优秀的视频作品一定是融入了“美”和“趣”的,学生需要积累审美能力,多欣赏优秀作品,激发自己的创意思维,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趣味性。而此前,中文创意写作课程就已经将结合了文学之“美”与科学之“趣”的科幻文学纳入教学内容中。

“美”与“趣”这两个特点美趣课程包装

对美好及有趣事物的向往是人类的天性,也正是基于这个特点,我们在科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着重突出了“美”与“趣”这两个特点。对于科学与工程类科创课程,“趣”是最大的特点。但对于这两类课程的“趣”,我们主要强调它的罕见。如今的学生成长在一个信息与资源爆炸的社会,他们从小就见多识广,这既是好事,但又是坏事。他们中的很多人由于在家庭及校外机构中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所以往往对学校之前常用的一些教学内容与形式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所以,在科学与工程类科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着重强调推陈出新,努力做到让学生觉得眼前一亮,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不断被新鲜的主题内容所吸引。同时,在科学与工程类科创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体会到科学与工程学科思维的“简洁美”与对社会关爱的心灵美,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技艺术类课程的建设灵感来源于当代文学与艺术,其类别丰富,主题新颖,对学生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学生在课程中学习利用新颖有趣的科技手段来完成产品设计与制作,同时最终的作品又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此类课程的学习热情。

【课程案例:动物与医学】

作为生物科学课程的拓展课程,动物与医学科创课程带给了学生们完全不同于常规课程的学习体验。似乎课程名称听起来和“美”并无直接的联系,但是该课程不同于其他科创类课程主要关注于眼睛可见的“美”,而是关注于对学生“心之美”的唤起。生、老、病、死是纠缠人类一生的话题,而对于疾病相关研究的兴趣往往源自于对生命的敬畏、对同伴的同理心和同情心。

自闭症、抑郁症等疾病的介绍,不仅使学生能够对该类疾病具有相应知识:疾病的年龄分布、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等,而且更多的是唤起学生对身边表现出相应症状的同学、朋友从生物学、医学角度的理解,进而使得学生在知道原因之后能够更加关注、关心这样一个群体。这便是本课程所关注的“心之美”。学生对生物学、疾病相关研究的兴趣是建立于“心之美”、对生命的敬畏、同理心和同情心,能够长久地促进学生在这方面的探索和追寻。

图3-1-1 学生练习剪皮肤、皮肤缝合(左)给小鼠做手术(右)

保持兴趣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刻体会到其中的“趣”。除了相关知识的介绍,课程设计了多种多样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技巧、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从水蚤的探究性实验到小鼠手术模型的实验,学生无不欣喜雀跃于能够亲自去体验做实验的乐趣,以及在实验过程中收获的乐趣。学生一步步从配置不同浓度的溶液,到制备临时装片,再到用手套练习剪皮、缝合技巧,最后到小鼠手术操作,整个过程中他们都体会到与常规课堂上大不相同的另一种“趣”味盎然,同时也收获颇丰。

(案例撰稿人:刘铭)

【课程案例:数字化减材制造】

在数字化减材制造课程中,学生将有机会应用激光雕刻与切割技术,以及数控机床等多种数字制造技术和设备自主设计并制作美观、实用又有趣的小作品。基于精心设计的2D数码图纸,激光切割技术可以较高精度雕刻或切割纸、木板亚克力等多种板式材料,再经过机械拼插或黏合剂粘贴,结合电子技术,制作直观个性的3D作品。例如,有一组学生为创意启智嘉年华特别设计了纸雕灯,通过背板上的LED光透过不同厚度的卡纸所产生的光与影,展现了校园标志性建筑——上中龙门楼的神韵;另一组学生为“司南杯”科幻小说大赛特别设计并制作的会发光的奖杯,通过光在亚克力材质不同表面的传播勾勒出的外星人和司南图形,突出了“科幻”和“司南杯”主题,受到了参赛选手的一致欢迎。课程中有趣的制作过程与精美而富有设计感的作品,都深深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3-1-2 数字化减材制造课程学生作品

(案例撰稿人:施程成)

【课程案例:创意影视设计】

创意影视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制作以校园生活为主题的视频的能力。前期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无论是零基础还是接触过剪辑软件的学生,都倾向于技术流为主的视频展现。其实这里有一个误区,那便是忽视了“美”,即作品的美学。仅仅追求视频的完成度,或者是视频特效的酷炫,最终的成品也只能孤芳自赏。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前五周,教师会首先教授学生基本的构图技巧,让学生意识到构图对于照片和视频素材的重要性,拥有了优质的素材,再配以细腻的剪辑手法,最终的视频成品就有美学的欣赏价值。

构图技巧的学习分四个课时,前两节是不同层次的构图技巧教学,再配以两节课对学生自己的摄影作品进行点评,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当然,四个课时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只能说是入门,这是一种需要长期关注并自觉提升的素养。

图3-1-3 学生摄影作品展示(www.xing528.com)

在拥有了“美”的思维去收集剪辑素材,与基本的剪辑技巧之后,再去追求作品之“趣”。以剪辑校园运动会视频为例,零基础的同学往往是在追求作品的完成度,而有剪辑基础的同学则可以挑战“趣”的风格,可以用迅速切换的画面与快节奏的音乐相配合,灵活运用字幕来展现出其不意的效果等,只要不恶搞,都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优秀的视频作品一定是融入了“美”和“趣”的,学生需要积累审美能力,多欣赏优秀作品,激发自己的创意思维,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趣味性。

(案例撰稿人:张焕)

【课程案例:中文创意写作】

自2019年影片《流浪地球》开启中国科幻元年以来,上海中学的广大学生似乎对科幻投以更多的兴趣。而此前,中文创意写作课程就已经将结合了文学之“美”与科学之“趣”的科幻文学纳入教学内容中。我们的课程不仅会带着学生进行科幻作品的阅读与赏析,还会鼓励学生进行科幻作品的创作。

在上海中学国际部成立25周年之际,我校和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专业委员会(科幻苹果核)、少年儿童出版社《少年文艺》编辑部合作,面向海内外国际学校和双语学校学生进行“司南杯”短篇科幻小说征稿,鼓励孩子们在科技与创意的领域里自由遨游,在追求文学之“美”与科学之“趣”的道路上放飞自己的想象。

从2018年9月27日征稿,至12月27日截稿,共收到科幻文稿近百篇。其中中文稿件五六十篇,英文稿件三四十篇。来稿有上海中学国际部、星河湾双语学校、复旦附中国际部和上海市协和双语学校,还有来自湖北的、北京的、四川的、江西的与泰国的稿件。评审环节全部采用匿名评审,分为初审、复审和终审。最终评出各奖项。

本次比赛的颁奖典礼我们还邀请了国内知名科幻作家、编辑、译者进行了一场主题为“科幻:科技与人文桥梁”的讨论,到场的观众从中更加见识了文学之“美”与科技之“趣”的巧妙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比赛的特等奖奖杯由数字化减材制造课程学生G设计。他介绍了“司南杯”的三层含义:其一,“司南杯”主体是“司南”,司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有指示方向的功能;其二,主体中间设计的是一个外星人,因为在科幻作品中常常会出现外星人,所以把这个元素设计了进去;其三,这个奖杯通电后可以照明,以呼应“科幻,照亮未来”。现场的观众们,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甚至嘉宾,都为这个创意点赞,当场被圈粉!我想,这也是文学之“美”碰撞科学之“趣”的火花。

(案例撰稿人:陈凡)

【课程案例:创意设计与智造】

你听说过会“呼吸”的衣服,用植物种出来的砖块,会“说话”的魔镜,3D打印的房子,可以吃的餐具吗?这些有趣的佐料就是创意设计与智造课程的正确打开方式。创意设计与智造课程以设计思维为核心,利用电子绘画的方式进行设计,再结合大量的综合材料与前沿智造科技,围绕着“美”与“趣”展开生动的教学。

首先,我们会以“趣”引入课程内容。例如在丝网印刷与布艺制版的板块,你会化身为一名服装设计师,了解从古至今各种有趣的人类着装发展的历史故事与科技变革。其实,大部分同学都不知道我们今天所穿的衣服的制作原理其实在远古时期(那个人类还在钻木取火的年代)就发明出来了,也就是将适合穿着的材料组合在一起。那你一定会有疑问了,那这么多世纪过去了,人类的着装难道说没有进步?当然不是,进步的是制作的技术,比如如何获取更好的着装材料,如何更好地将他们组合在一起,并由此展开人类服装科技变革史的介绍。最终,我们会讲解当下甚至可见的未来最先进的生产方式,并对其原理进行讲解。

接下来就是“美”的接力。以本次服装设计产品的主题为核心,我们会提供丰富多样的设计参考,并对其结构、美学形态与是否适合智造进行分析,让同学们的审美情趣获得熏陶。

最后,在“美”与“趣”的共同作用下,孕育出此次设计的作品,并将这些思维化作iPad上的线条,变成一幅幅的设计稿,再通过毛毡、丝网、油墨等多种综合材料将它们用科技的辅助智造出来,这些成品正是我们随手可用的产品,它可以是你的笔袋、电脑包,也可以是你的书包,甚至是一件炫酷而独特的外套

(案例撰稿人:高晶)

图3-1-4 创意设计与智造的课堂与学生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