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程内容与培养特色的匹配

课程内容与培养特色的匹配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创作方式,给予创作人更大的自由,可以通过反复的尝试在不同声部上叠加Loop来组合成新的作品。图2-4-2创意作曲课中学生编写的节奏Loop片段在创意作曲课中,学生最先学习的就是对于Loop的编配。学生通过分解、模仿经典的电子舞曲,学习基本的Loop编写原理,理解量化在电脑作曲中的重要性。

课程内容与培养特色的匹配

1.创意作曲

(1)不受限于传统艺术技法的创新性艺术表达

音乐是声音在时间中组合的艺术。大众对于音乐普遍的理解是:音乐的韵律首先是美的,在听觉上是愉悦的,能带来情感上的共鸣。创意作曲课程重在电脑作曲,采用DAW(Audio Work Station)对音乐素材进行组织。最重要的几个核心的原理包括:MIDI、量化、采样等。电脑作曲可以创作出类似传统作曲的作品,比如歌曲、器乐作品等。同时,电脑作曲又能通过对于音色、节奏、采样素材、特殊效果等创作出传统作曲所无法做到的新的音乐类型,拓宽了音乐的表现力、风格、审美。

●对于音色和音域的突破

传统乐器受制于乐器本身物理结构的局限,在音域、音色、动态等元素上的表达都是有限的。比如钢琴的音域是7个八度,而GarageBand的虚拟合成器(Virtual Synthesizer)可以达到人耳所及音域范围的极限(20 Hz—20 k Hz)。同时,合成器的音色也是千变万化的,可以通过对多个参数的调整,制作出传统乐器无法想象出的华丽音色。

图2-4-1 GarageBand中的合成器音色控制界面

●基于量化和Loop的创作

电脑作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量化处理来让各声部之间统一协调的工作。这让电脑作曲特别适合创造循环乐句(Loop),通过让Loop不断的重复来推进音乐的发展。这种作曲的方式在古典音乐的创作技法中也经常使用,被称作固定音型(Ostinato)。所不同的是,在古典音乐中需要一个声部来演奏这个固定音型,而在电脑中则是由音序器(Sequencer)自动演奏的。这种创作方式,给予创作人更大的自由,可以通过反复的尝试在不同声部上叠加Loop来组合成新的作品。

大量采用Loop是电子舞曲最常用的作曲方式,因为舞蹈音乐就是通过不断重复Loop来产生让人沉醉其中的节奏。电子乐器和电脑作曲的出现,让电子舞曲这种新的音乐风格在过去的四十多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的“迪斯科”(Disco)亚文化,到后来风靡全球的高科技舞曲(Techno)和浩室音乐(House Music)都大量采用电子鼓机和电脑Loop的创作。

图2-4-2 创意作曲课中学生编写的节奏Loop片段

在创意作曲课中,学生最先学习的就是对于Loop的编配。学生通过分解、模仿经典的电子舞曲,学习基本的Loop编写原理,理解量化在电脑作曲中的重要性。这是他们继续学习更复杂的编曲技巧的基础。

●对采样素材的应用

电脑作曲相较传统作曲的一个比较便捷的地方是,可以在创作中直接引用现成的采样素材,通过对音乐素材的排列组合,取代了百分百的原创作曲。这样产生的作品会包含丰富的音乐元素,也同时大大提高了创作的速度。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也让作品的原创性受到质疑,并让创作的门槛降低,让创作出的作品有雷同的嫌疑。这一点,需要指导教师能对学生予以有效的引导。

图2-4-3 GarageBand中按乐器类型分类的丰富采样素材库

●对于特效(Effects)的采用

电脑软件拥有强大的音频处理能力,可以对音乐进行再加工的处理。比如,可以通过混响(Reverb)和延迟(Delay)的效果来模拟出不同的空间感,可以通过对人声频率的修饰来模拟出老式电话里的声音质感,等等。通过现代科技制作出的音乐作品,已经不仅仅来自作曲本身,录音、混音的影响都成为作品成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现在听到的几乎所有发行的作品都是经过了录音、混音的再加工而得来的。

在创意作曲课中,学生也会学习到录音和混音的基本概念和技巧,这可以让他们进一步打磨自己的作品,让作曲和音频处理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图2-4-4 GarageBand中的“回声”效果界面,可以模拟出空旷的空间声场

(2)借助科技手段的创新性艺术制作

●利用科技手段弱化传统技法的限制

传统的作曲方式主要有这几种:在乐器上进行演奏、对某一种曲式风格的模仿、在乐谱上记录乐思,等等。这些创作手法都需要创作人具有一定的乐器或声乐基础,甚至乐理的基础。电脑作曲给作曲过程带来的重要突破,是让音乐创作的门槛降低,让那些没有乐器基础的孩子无需通过多年的训练也能立刻上手,直接体验作曲带来的乐趣。从激发学生创作兴趣的角度来说,电脑作曲的意义是积极的。

比如,在创意作曲课程的一个单元中,学生根据所给的视频片段进行配乐。学生可以直接从作曲软件GarageBand中丰富的音乐素材库(Library)中,挑选出与视频氛围搭配的音乐,然后通过拼贴组合,也能做出一段成功的电影配乐。

当然,这种拼贴的过程并不是随意的,除了表现效果能与视频元素有很好的契合之外,依然要遵循音乐本身的规律。这里所指音乐本身的规律,就是指音乐内在的形式美,包括对于旋律和声、节奏、速度、织体、动态、结构等主要音乐元素的理性把握。

在学生进行拼贴实验的时候,对这些音乐元素的控制是凭“直觉”来进行的。由于电脑中丰富的音乐采样库提供了大量现成的音乐素材可供直接使用,学生在没有音乐训练的情况下,也能直接将创作付诸实现,并迅速获得成就感。这让学生可以大胆地跨过音乐创作的门槛,进入到创作体验的新世界中。

如果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在创作中获得娱乐的感觉,显然是远远不够的。音乐学习更主要的是能进入理性的探究。虽然没有音乐背景的学生也可以碰撞出创作的火花,但是明显在对于音乐元素的掌握上,要逊色于有演奏和创作背景的学生。这时,就需要及时的反思自己的创作过程,用理性去分析、学习真正的韵律、乐感、配位等音乐理论。在课堂上,这种反思的过程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作品展示和交流来实现。通过理性的分析后,学生也会更有目的地去掌握需要学习的音乐入门知识和技能。

图2-4-5 学生在创意作曲课中进行电影配乐的练习

因此,电脑作曲在本质上并非是完全对于传统作曲的颠覆,而是起到陶冶听觉美的辅助作用,尤其是为音乐基础薄弱的学生,开启了音乐创作的大门。电脑作曲突破了传统作曲需要长时间枯燥积累的壁垒,让学生在体验之后,能激发欣赏音乐的兴趣,甚至能诱导他们有效投入到深入的音乐学习之中。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合理的引导和鼓励是至关重要的。

●利用科技手段实现更高效的合作交流

电脑作曲因为采用了标准的工程文件,可以在不同的电脑上共享,这可以让远在两地的学生也能共同合作创作。比如,一位学生可以创作一段节奏型Loop,然后将工程文件发给另一位学生添加上贝斯线条,然后再发给第三位学生添加上旋律线。这种协作的创作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合作创作的快乐。

随着网络速度的迅速提升,远程实时即兴作曲已逐渐成为现实。比如网上的免费作曲软件“Soundtrap”,可以允许多位创作者如同网上聊天般同时即兴作曲,当然前提是网速需要足够的快。

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培养合作的能力。比如在录音实践课程中,某一位学生可以扮演录音师的角色,帮助另一位同学完成录音。

图2-4-6 学生在课堂上合作进行录音的实践

(其中一位学生作为录音师,另一位学生作为录音歌手

●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对于学习空间的突破

传统的作曲工作需要学生面对真实的乐器,并在一个独立的房间中进行。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学生在各自独立的琴房中独自作曲,避免互相的声音干扰。采用电脑作曲的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佩戴耳机而各自独立专注于作曲。同时,每位学生配备MIDI键盘,这样可以让学生便捷地输入音符。采用这种方式,可以用相对较低的成本在普通教室内实现作曲的教学实践。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时刻提醒对于听力的保护,长期在高音量下佩戴耳机,会对听力带来损害,这就需要从课程刚开始时就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图2-4-7 学生通过佩戴耳机和操作MIDI键盘的方式,

可以在同一间教室内互不干扰地进行创作

(3)跨学科的学习体验

电脑音乐作曲本身就是音乐和科技的融合。学生学习作曲的同时,更是对科技常识的掌握。比如,关于录音、混响的学习,就涉及声学的基本常识,包括物理学中对于声音参数的界定,以及声音在不同建筑环境中的表现。

图2-4-8 学生在录音棚中实践录音的技术,对专业录音棚中的设备和装修进行实地考察

电脑作曲和视觉与文学课程也有广阔的交集。比如电影配乐,就是将音乐和影像、音乐和剧情相结合的例子。给歌词谱曲或者给旋律填写歌词,则是音乐和文学的结合。电脑作曲可以让这些结合更加便捷地施行。比如GarageBand里可以直接导入视频,并抽离其中原有的音频内容,学生根据电影片段来重新进行音乐创作。另外,功能性音乐(Functional Music)也为实践音乐跨界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比如手机铃声的制作、学校铃声的制作。这些作曲实践将音乐和特定的功能和场景结合,锻炼了学生将音乐功能化的能力,也打开了学生创作音乐的视野。

(4)项目式学习模式

创意作曲课的设计原则是基于项目驱动的。因为电脑作曲带来的便捷性,以及打破了传统作曲的门槛,更适合让学生直接根据所给的任务进行实践,然后在实践的过程中再逐渐学习、反思新的知识和技能。根据一个学期的课时安排,创意作曲课程共分成四个大的项目。每个项目都有一个核心的任务,需要学生在一个月内学习完成。通过对各项任务的学习,掌握电脑作曲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2.创意美术

(1)不受限于传统艺术技法的创新性艺术表达

在美术课堂上运用多种材质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新鲜感。通常学生在刚拿到材料时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通过自己的观察,教师的引导和同学间的讨论,很快会碰撞出许多新鲜有趣的思路。根据国际课程小班化教学的特点,教师有一定的时间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想法进行单独指导,这样一来,每个人的创作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时,由于同一种材料的不同使用方法,无形中在一堂课上会被拓展出很多新的表现手法。在一堂课结束时的评价时间,每个人都有机会能欣赏到其他同学的创意,并分享制作方法,同学们在表现自己想法的同时又能思考其他人的造型和图式是否合适,非常有利于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马赛克拼贴

学生在这个单元挑选不同颜色的马赛克进行排列组合,先在画面中排出自己喜欢的构图模式(点、线、面构成练习),之后在排列的过程中思考哪种排列方式最能表达出材料的特性和自己的创意。

图2-4-9 学生马赛克拼贴作品

●手鞠球

传统手鞠球是用制作日本和服剩余的边角料来填充成球状的,然后用彩色丝线在球体表面缠绕成几何图形,形态略大于垒球,略小于手球。而如今的手鞠球制作,会以稻禾或薰衣草等天然植物作为填充物或者直接使用圆形空心泡沫球作为填充,尺寸更加多样,款式也更加丰富。

将手鞠球纳入创意美术课程,是对传统平面艺术的挑战与创新,艺术的多元性在手鞠球这一课程中具有很好的展现,学生们既可以体验传统艺术在生活中的运用,又可以在制作过程中体现出他们的创新性艺术表达。

在图案构成的形式上分为适合纹样和连续纹样。上海中学国际部初中段的创意美术课程中所采用的是适合纹样,在传统纹样构成的基础上,学生可以依据题材、色彩、造型的不同在规则的图形中进行排列组合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对于学生的创意设计理念的表达具有很好的展现。

手鞠球的“分球”是比较特殊的一个步骤,球体模拟地球,经过棉线不断缠绕,将球体分为南北两极固定,在球体中央位置,形成一条类似赤道的圆圈,依据等分或者等分组合的形式进行制作,使得球体表面形成一些有规律的几何多边形,学生在掌握基本分球方法后,可以设计出多变的纹样。

学生在色彩搭配上具有较高的自由度,既可以选择干净娴雅的自然色调,也可以选择较为明亮强烈的浓重色调,形成明度、纯度之间相互对比之感。在纯度较高的色彩当中,由于加入了一些渐变的过渡颜色,也让两者更加稳定和谐。将图案设计与手工制作结合在手鞠球上,打破了平面基本形式之间相互紧密的节奏感,使图案变得更加立体化。立体图案追求局部和整体的呼应,大小强弱的对比。在科创课程中利用手鞠球这一载体将平面化的图案演化成立体构成,随着观赏者的目光不断推移或球体的转动,图案会迸发出一种浑然天成的跃动感。在创作中,所有的规则与其他作品基本一致,但可能有更多的偶然性和趣味性。我们鼓励根据材料画出简单的设计草图,再进行正式的创作。在绘制的过程中,学生通常会尝试去安排自己的构图,并思考如何才能最好地将创意体现出来,这样的过程帮助了学生更好地理解材料本身和表现艺术作品本身的语言

图2-4-10 学生的手鞠球作品

壁画创作

我们特别鼓励学生用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根据这个设计初衷,我们将壁画创作运用到了美术专用教室的室内设计中,从起稿、排版、设计到上墙、描摹与上色,完成了壁画设计的一系列创作过程。创作前期是由学生独立构思,教师指导完成草稿,最后由学生进行同比例放大在墙面上。

●综合材料

在综合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创作的技艺,也教会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所采用的材料的能力,从而培养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对材料的拓展开发。以塑形膏为基底层,制造特殊的质感和肌理。学生首先以体验材料为主,但由于他们对于材料的陌生,很多同学会在初期无从下手,教师可以启发他们随意试验,尝试不同的肌理效果,在试验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它们的特别效果。这类材料的优势就在于即使你第一次尝试失败以后,等干了以后还可以进行再次的创作,只有当他们确定自己对这个材料有了一定的熟悉度以后再设计作品,便会自信满满,很快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图2-4-11 学生在创作壁画

图2-4-12 学生综合材料作品

(2)借助科技手段的创新性艺术制作

●3D打印笔

3D打印笔是具有3D打印功能的笔。利用PLA、ABS塑料,在任何表面“书写”,甚至可以直接在空气中作画。本课程内容包括:第一,让学生通过平面图形的学习,掌握使用打印笔的各方面技能。第二,借助实物构架,结合传统油画作品,进行作品的创作。第三,通过解析物体的架构,分块进行绘制,拼接构建形体。本课程学习目标包括以下几方面:学习打印笔的操作技巧;欣赏经典绘画作品结合打印笔的特性进行再创作与表达的能力;提高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D打印笔与普通绘画工具不同,出料本身就是立体的,它所表现和营造出的效果,色彩和质感上都有其独特之处。在学习之初,学生们就被打印笔中打出的这些立体有生命的线条所吸引,创作出了不少灵动而有趣的作品。

图2-4-13 学生的3D打印笔平面作品

3D打印笔与传统绘画和雕塑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不需要附着于平面或体块上,可以直接进行绘画和造型的一种新手段。它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方式,满足了人们对三维作品创作的冲动。它又与传统的装置艺术不同,装置艺术需要有一件载体,而打印笔却突破了这种需求,能直接创作出立体的作品,既和谐统一,又让图案与打印材质本身融为一体。

图2-4-14 学生的3D打印笔立体作品

单纯的技术是空洞而没有灵魂的,只有加入了创作者的思考和表达方能焕发出新的活力。在星空笔筒的创作中,学生们通过对星空的欣赏,解析了画面中近景、中景和远景,最后利用3D打印笔鲜明线条和层次感,用这种与众不同的方式向大师凡·高致敬。

图2-4-15 学生用3D打印笔创作的星空作品

(3)项目式学习模式

在创意美术的课堂里,教师鼓励学生像艺术家一样进行作品设计与创作。例如在色彩学习的这一阶段中,学生们首先通过对点彩派的研究和探索,了解了其创作特点,然后利用综合材料——玻璃质马赛克,进行团队合作的项目式学习与创作。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同学负责搜索和搜集图片资料,有的同学负责研究和概括图形表现方式,大家分工合作,从设计到绘制再到拼贴,群策群力,完成了一幅幅精彩的综合材料作品。

3.创意影视设计

(1)不受限于传统艺术技法的创新性艺术表达

在创意影视设计的课堂上,教师会按学生整体的剪辑水平设置不同的教学计划。如果班里只有少数同学接触过i Movie或其他剪辑软件,教师会直接提供校园活动的视频素材,学生只需要学习剪辑,并在剪辑方面做一些创意设计。如果有半数及以上的学生熟悉剪辑方法,则可以设定一个创意主题,给予学生自主拍摄和剪辑的机会。由此可见,前者只是学生按部就班的学习剪辑,而后者则给予学生更多创意表达的空间。

以拍摄并制作主题为“写下你生活中最遗憾的事”视频为例,该创意来自互联网一个街头创意广告视频“一生中最遗憾的事”。故事设计是让学生们在教室黑板上写下生活中最遗憾的事,结果好多内容写的是“后悔……”或者“没有做什么”,随后教师给学生一块黑板擦,擦去那些诸如“后悔”“没有”的负面字眼,最后的结果是同学们都释然了,决定做出改变,勇敢去做那些值得做的事情,去积极面对生活。

(www.xing528.com)

图2-4-16 学生撰写分镜头脚本并进行教室拍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一方面需要学习撰写分镜头脚本,学习拍摄和剪辑的技术,另一方面在参与制作视频的过程中,去感悟创意视频本身的意义,那就是要积极面对生活,勇敢去做,不再给自己的生活留遗憾。这类创意视频的制作不再局限于传统校园活动的记录,而是给予学生自主探索新题材的机会,并能够引发观众对生活的思考,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2)借助科技手段的创新性艺术制作

近年来,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一直是比较热门的话题,VR技术的体验也融入了创意影视设计的课堂中。在视频制作教学的主任务完成后,学生们便有机会接触这门新技术,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制作校园全景图,并放在VR眼镜中观看。

在制作一张校园全景图时,传统的做法是控制无人机飞到空中,拍摄20张不同角度的照片,并用PT Gui软件拼接成全景图,随后上传到“天空之城”网站,最后在VR眼镜中浏览。而在insta360公司推出了全景相机后,就可以运用360全景相机一键拍摄全景照片和视频,省去了用软件拼接的流程,无论是拍摄地面还是空中的全景影像,都十分方便。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新的科技手段,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insta360公司推出全景相机之后,我们便将其运用于拍摄校园活动的全景视频。传统的视频教学课,视频拍摄以手机或者DV为主,最终的视频成品也只能局限在二维平面上。而在运用VR全景相机之后,学生可以用它拍摄校园文艺活动的全景视频,在进行了一些基本的剪辑后,便可以在VR眼镜中欣赏360度全景视频。尽管还达不到视频交互的水平,但运用科技手段突破传统的视频制作的手段,足以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在视频制作这条道路上,提供了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传统的视频制作课,用手机或者DV来采集视频素材,终究是常人的视角,震撼力会稍显不够。对于大场景的表现,专业影视团队会应用10米大摇臂拍摄,而对于师生来说,用小巧的无人机航拍则是不错的选择,这是一种非常规的视角,突破了传统拍摄手段与空间限制,可以很好地诠释大场面,为视频制作注入新的活力。以校运动会为例,除了带领学生用DV记录运动会各个场面,引入无人机拍摄校田径比赛将会是不错的选择,视频效果瞬间变得“高大上”了。

(3)跨学科的创意写作与影视记录的学习体验

《路人甲乙丙》是上海中学国际部初中段中文创意写作课程和创意影视设计课程的一次跨学科组合的尝试。中文创意写作的同学完成主题的构思和脚本的创作,而创意影视设计的同学则负责拍摄和后期制作。这样的跨界尝试使不同科创课程的学生能够将各自的兴趣和特长融合起来,也为学生的创意成果展示提供了更多可能。不论是写作的过程还是拍摄的过程,同学们在一种欢乐的氛围中不断涌现出创意的火花,很多幕后的工作,包括道具准备,脚本设计,Logo的设计和评选,复杂的后期制作,娱乐的精神更是一种“付出但快乐”的体验。“屏幕一分钟,幕后几小时”是再常见不过的了。但看到成果的出炉,听到师生的赞扬,大家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样的合作体验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的创作思路,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创作的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路人甲乙丙》是学生以自己的视角,发挥自己的专长,并且通过跨学科的合作来记录在上海中学国际部的校园生活的。以第一期《路人甲乙丙》为例,他们关注的是最近的“文化大巴扎”事件;上科创选修课的学生最近有些什么个人新闻;校园流行的奇怪的招牌动作;一些莫名其妙的外号;班级未解之谜,等等。这些话题来自学生,又由学生自己策划、记录、拍摄、剪辑,最终发布在校园微信平台上,也得到了学生、家长、教师们的点赞。

(4)项目式学习模式

创意影视设计课的项目式学习模式在学生社团课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学生们在拥有了第一学期基本的拍摄技法和剪辑项目训练后,在第二学期与中文创意写作社团的学生合作,共同推出6分钟左右时长的校园采访视频《路人甲乙丙》。这对于课业紧张的初中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也是一次在项目中不断学习与进步的机会。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以校园采访视频《路人甲乙丙》为例,在给定拍摄主题的基础上,中文创意写作课的学生自己创作文学脚本,创意影视设计的学生制定拍摄计划,每周安排拍摄任务,后期在机房剪辑视频。下面就以创意影视设计课的学生主要参与的项目流程做介绍和小结。

●制定拍摄计划

教师首先介绍项目按流程划分的必要性,《路人甲乙丙》项目将持续10周左右的制作周期,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进而引导学生分小组制定拍摄计划。拍摄计划需要考虑到拍摄人员名单、拍摄设备清单、故事脚本的创作、场地、演员、视频时长、拍摄周期等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小组拍摄计划,分组上台介绍和展示,相互交流彼此计划的优缺点,再由教师点评,进行创意择优,形成一份完善的拍摄计划。

●实地拍摄

按照拍摄计划,学生们来到学校各场馆进行实地拍摄,每次分小组轮流参与拍摄。教师在现场只给予拍摄技术上的支持,拍摄过程中的摄像、录音和参与人员的协调工作完全由学生自己承担。第一次拍摄或多或少会暴露出一些问题,教师会针对拍摄过程中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改进的意见,使学生回顾并反思,达到下次高效、准确完成任务的目的。

图2-4-17 《路人甲乙丙》拍摄现场

●剪辑视频

大约时长五周的拍摄任务完成之后,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剪辑任务,针对相同的拍摄素材,各组剪辑出一个完整的视频。在剪辑之前,给定学生视频项目的评分要求,涉及视频素材、录音素材、片头、片尾、转场、背景音乐、字幕、画面长度、创意等9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可以自由发挥。组内学生合理安排剪辑任务,教师进行监督,不允许发生组内某个学生全程不参与的情况。

图2-4-18 分小组剪辑视频

《路人甲乙丙》项目自2018年开启每学年的第二学期出一期,目前已出两期。这样的项目式学习体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对学生来说是参与了一个长期的学习任务,一方面培养学生制定拍摄计划、实地拍摄和剪辑视频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4.创意设计与智造

(1)不受限于传统艺术技法的创新性艺术表达

在传统绘画艺术中,构图、色彩、素描关系,这些都是非常重要且基础的内容,每一个项目都要花上好几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去训练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这往往会给热爱绘画却没有基础的人设置较大的障碍。而在绘画之上的艺术设计,对于普通爱好者更觉得高不可及,因为所有正规院校艺术设计生都需要很强的绘画基础,即便部分院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系愿意招收理科生,你会发现进入学校的初级课程还是要把那些绘画基础如素描、构图、色彩等内容统统补一遍。这就是传统视觉艺术的学习成长道路。这当然非常好,但对于刚入门或对艺术设计有兴趣的同学,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其中,以致于有些学生得出的最终结论是,因为当初的不了解,导致数十年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专业或行业。

我们的创意设计与智造课程希望给予对视觉艺术与相关科技有兴趣的同学们以另一种更适应未来的可能:用绘画来表达,用科技来智造!

首先,绘画这件事的本质目的不是追求画面的华丽,而是去表现人们的思维,从古至今,甚至到未来,它都不会变!技法,不过是一种帮助思维更好表现的技巧,简单的点线面级别的平面构成知识已经可以满足基础思维表达的需求。因此在绘画层面,上海中学教师讲授的是如何结合平面构成和部分三维结构去用画面表达想法。其次,结合绘画的表现,我们会将这些思想通过数据传给机器,并智造出来。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甚至建筑设计(模型)的整个设计流程与生产过程我们都能快速体验,为同学们将来扎实的专业学习埋下伏笔。同时,也为他们打开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新大门。

(2)借助科技手段的创新性艺术制作

(a)利用工具,进行快速效果表现与设计。 传统的绘画都需要在纸面或布面上进行创作,每种绘画的技法和材料都有着自己很深的学问,再加上素描、色彩、构图这些基础技法知识,对于初学者来说太难了!在我们的课堂,同学们可以打破顾虑,借助电子媒介,不再受绘画基础的限制,自由地表现。假如你是一个绘画零基础的同学,你可以将自己喜欢的作品置入图中,在它的基础上进行描摹,倘若你更有想法,可以将几张自己喜欢的图片进行拼贴和组合,旋转、复制、滤镜会让你的手不再抖,寥寥几“笔”,让你成为时尚设计大师。倘若你的色彩感不好,还有人工智能上色系统的辅助,帮助你完成设计大作。

图2-4-19 图形组合训练与人工智能上色

(b)结合材料,实现由数据导向实物的创作。 我们的课程以绘画为基础,但不仅仅停留于画面的阶段,而是结合材料、科技手段,进行更丰富、多元化的表达。同学们在电子设备上绘制的设计图,传输给智造设备进行制作,直接生产出来产品,或经由同学们的二次加工,打造一款全新的特色产品。例如,在布艺制版与丝网印刷的板块,同学们需要先在电子设备上绘制出自己喜欢的图案,但这个图案不会停留在屏幕上,而是需要通过丝网印制的方式,印制到布面上,布面在这里有很多种选择,比如毛毡、皮革、帆布或牛皮纸布等,到这还没结束,我们需要将这些材料进行制版剪裁,最终完成一个笔袋、电脑包、书包,甚至是一件外套。回头看看,同学们的表达,始于画面,终于产品,这是个完全不同以往的有趣创作过程。

图2-4-20 平板袋制作流程

(c)数据式分享,实现高效的沟通交流与小组创作。 数字化设计让分享与协作变得尤为简单。纸面设计的年代,倘若要在其他人的作品上进行修改,必须重新绘制一幅作品,不然原作可能难逃被“毁”的命运。但数字设计,文件以数据流的方式,可以发送给任何一个人。而且,如果需要大家共同协作完成一件大作品,从机制上就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将内容切分成几块,并分派给不同的小组或个人,而且还可以远程进行协作创作,即便某位同学这堂课有事请假,课后他将设计完成,并最终合成到小组作品中也是没问题的。这就如同当年福特汽车所发明的流水线,机制上解决问题,让协作成员效率最大化。

(3)跨学科的学习体验

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新的探索,在整个过程中,需要融合不同学科。我们课程中涉及的跨学科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历史(人文史和科技史)、材料、化学、物理学、数学、生物学与设计几大类。

在每个板块开始前,教师都会为学生介绍该设计领域的历史发展进程,所以会涉及几次大飞跃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所带来那个时代的“科技”变革;与材料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产生的碰撞主要发生在智造阶段,我们的课程教的是生产的本质,而不是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的额定动作;在材料上,我们会给予充分的可能性。因此,学生可以选择任何一条路径,甚至独创新的路径通往“罗马”。这样说起来或许有些抽象,我们来举个例子,在3D泥塑、制模与翻模的板块,我们会先介绍雕塑发展史(从石器时期到青铜铸造……一路介绍到今天的3D打印)、了解制模、翻模材料及其物理学、化学原理,甚至了解新型生物生长的翻模方式,再开始设计。设计阶段又分为基础设计与自主设计,自主设计阶段,学生还可以继续在教师的辅助下拓展知识面。

(4)项目式学习模式

创意设计与智造的课程培养目标是希望带领学生在人类的科技进化史中了解人类的本质需求,并与最新科技结合,智造出当下或可见未来的产品,从而了解科技进化过程中日新月异的科技与不变的人文关怀,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型科技艺术人才。而这个教学目标正是通过项目式学习进行逐层设计与实践的。首先,在顶层设计层面,我们希望通过课程体验让学生们了解科技服务人文的本质,也就是科技不论如何迭代更新,它都是为人类的需求服务的。为了让同学们明白这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所以主题的选取范围应尽量广阔,结合可行性与趣味性,我们选取了服装、家具、雕塑与控制四个方面展开项目式教学。

每个小项目又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一,规则引导,即了解基础知识。比如了解某个领域工艺的发展史、如何进行产品设计、不同材料的特性、智造设备的原理与应用,在教师的统一引导下,按照要求进行相对限定的产品设计。阶段二,放飞自我,即自主设计。在第一阶段,同学们已经通过实践了解该领域的智造技术、可以利用的材料,可以实现的效果,那么再次将这些内容进行组合,再融入一些或独特或创新的想法,利用所学知识,再次自主地进行设计与智造。

5.创意中文写作

(1)不受限于传统艺术技法的创新性艺术表达

初中段创意写作课程开设的对象是对写作非常感兴趣且有一定创作欲望的学生。然而,我们发现,即使都是对写作感兴趣才来的,这“感兴趣”的内容又不一而足——除了对纯文学感兴趣的,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对诸如科幻小说、侦探推理小说、网络小说等类型文学感兴趣的。相对于传统写作教学,中文创意写作课程几乎不会对学生写作的内容加以强行干涉。于是,在收集学生作品时,我们会看到非常多元的作品。这样的课堂讨论是非常有趣的,毕竟兴趣是写作最初的原动力。于是,以国际部成立25周年及2019年上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来的科幻热潮为契机,我们和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和少年儿童出版社《少年文艺》编辑部合作举办了“司南杯”科幻短篇小说比赛。可喜的是,中文创意写作课程中有多名学生获奖,且有一名特等奖获得者。这名特等奖获得者在上创意写作课时就表现出了对科幻及网络文学的极大兴趣。

区别于传统作文课的教学,中文创意写作课程无疑为学生的写作兴趣提供了更广阔的创意天地,也见证了更多创意的表达。

(2)借助科技手段的创新性艺术制作

借助科技手段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写作教学限制:即学生事先在线学习由教师准备好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多元化的教学尝试。

以创作视角的训练为例,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尝试不同的写作视角,教师会将课前的视频资料和文字资料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需在课前完成线上学习的内容并且提前将自己改编的作品上传供教师及同学们阅读。课堂上,相互进行广泛的自评和互评,包括创意灵感的来源、作品朗读分享、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其他人的作品等。

通过借助科技手段,我们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更多的留给了思维火花的碰撞,也激发了学生更多的创意。长此以往,一方面它能鼓励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也能保证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较好地实现了在线学习和传统学习的优势互补。

(3)跨学科的学习体验

传统的中文写作课程仅在中文课的教学计划中以小比例即“作文”的形式出现,而科创课程则为对中文创作感兴趣的学生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跨学科的学习体验。我们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将写作运用到生活中去。除了和英文创意写作课程互通有无,更典型的案例是校园综艺节目的尝试——《路人甲乙丙》。这是国际部初小段中文创意写作课程和创意影视设计课程的一次跨学科合作。中文创意写作的同学完成主题的构思和文字脚本的创作,而创意影视设计的同学则负责拍摄和后期制作。

跨学科的学习体验使不同科创课程的同学们能够将各自的兴趣和特长融合起来,也为同学们的创意成果展示提供了更多可能。

(4)项目式学习模式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规划和完成一系列任务,最终实现某个目标或解决某个问题。

中文创意写作的课程成果按照学生一学年最终呈现的作品,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文学作品展示,例如优秀作品会发表在校园文学社公众号上(sinan_SHISID),还有作品集《孤独的小说侠》;第二类是综艺节目的展示,《路人甲乙丙》是一档由中文创意写作课程学生撰写脚本并和创意影视课程学生合作拍摄的以上海中学国际部初中段校园生活为题材的综艺节目。目前已出《路人甲乙丙》第一期(2017学年)和《路人甲乙丙第二期》(2018学年);第三类即作品参赛或发表,参赛包括上海文艺出版社和韬奋纪念馆合作举办的“韬奋杯”全国中小学生创意写作比赛,也包括由上海中学国际部、上海科普作家协会和少年儿童出版社合作举办的“司南杯”短篇科幻小说创作大赛,还包括学生自己在网络平台诸如Lofter上发表的网文作品。

不论哪一种成果展示,在形成阶段我们都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的诸多环节。例如在《孤独的小说侠》项目中,学生除了需要提交自己的稿件,他们还可以参与到文字校对、封面设计、插图设计、义卖策划、捐赠等一系列过程中去;在《路人甲乙丙》项目中,学生分组讨论选题、分工撰写脚本、主持、策划等,这既照顾到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特长,也集思广益,使得这档校园综艺节目以最好的形式呈现;在“司南杯”短篇科幻小说创作大赛中,学生则要对自己感兴趣的未来话题进行想象和创作,例如“赛博文化”。

这些以项目式学习为开展课程的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创意,提升了学生在各种文学体裁方面的写作能力,同时也大大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的能力。

6.创意英文写作

(1)不受限于传统艺术技法的创新性艺术表达

每一位学生受到的影响和对生活的观点不同,因此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思想。“前往寻找自己声音的旅程并获得实现目标的工具”,正是这句话引发了创意写作的共鸣。个性化是我们英语创意写作教学方法背后的驱动力。

该课程旨在通过阅读和实践,促进个性化小说的形成。通过20个工作坊式的讨论会,鉴赏一系列小说,从基础文学文本到现代先锋小说,建立并加深了对小说引人入胜之处的理解;经过为期五周的叙事创作学习,包括起草总结、同伴互评和最终定稿过程,学生的分析能力得以积累和巩固。从契诃夫(Anton Chekhov)到库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的后现代作品,再到乔恩·麦格雷戈(Jon McGregor)等未来作家的当代作品,本单元将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这些名著,并尝试综合运用批判的技巧去分析这些作品。其中文本内容的广度和多样性至关重要,既有助于向学生揭示写作的世界,也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语文教师普遍认为,一个好的作家也必须是一个好的读者。考虑到艺术追求的衍生性,对于那些还没有开始寻找自己作为作家的声音的年轻人来说,阅读别人的作品并从中寻找灵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起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将创意写作课程的目的设定为:让学生接触到不同风格和不同时期伟大作家的创意作品。在学期初,有一项活动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个目标。学生们会学习到雷·布拉德伯里(Ray Bradbury)、斯蒂芬·克兰(Stephen Crane)和J.D.塞林格(J.D.Salinger)等作家的几部伟大小说的开篇几行,这些小说的风格包括科幻、反乌托邦、历史小说和成长小说。学生需要将小说介绍按他们最喜欢的到最不喜欢的排序,并写一段话来说明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一旦学生有时间思考并能够清晰地通过书面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就开始课堂讨论。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正确或错误的答案,所以学生可以互相探索他们的主观想法,而教师只是同伴互评活动的推进者。通常,对作者的排名会存在诸多分歧。这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他们自己的喜好,并且通过反复讨论每个学生介绍的优点或缺点后,可以让他们听取其他人对各种文学艺术选择的看法。

图2-4-21 视觉写作入门活动第一部分

图2-4-22 视觉写作入门活动第二部分

我们将写作和阅读作为实现个性化的驱动力,希望班级的氛围始终保持活力。启动活动、阅读活动、集体复盘活动是英文创意写作课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点,我们接下来会讨论一个案例。如上文所述,讨论会课程会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协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声音。在这节课中,我们会重点讨论如何从叙事角度和视觉角度来组织文章写作。在启动活动阶段,我们将引导学生通过评价几张照片来区分不同的叙事视角和声音。然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比较,以突出每个人观点的差异。由此,可以从每个人独特的思维和观点出发,引发关于故事叙述主观性的讨论。而后是针对包括时间倒错、并列和循环叙述等关键结构技术的进一步评价讨论。讨论会重点介绍的文本是夏洛特·吉尔曼(Charlotte Gilman)的《黄色壁纸》。这段文本的选择有利于巩固学生对叙事声音、循环叙事、第一人称叙事的主观性和不可靠性的初步认识。仔细阅读文本之后,学生们将面对各种各样的分析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更深入地探究叙述者的心理。经过批判性讨论过后,学生逐渐形成个性化的观点和声音,继而可以应用到自己的故事中。因此我们会要求学生全面地反思自己正在草拟的故事,记下学习要点并且把每个人的细读研究结合起来。

图2-4-23 叙事声音与观点研讨会——全体活动

图2-4-24 叙事声音与观点研讨会——分析与反思

我们会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汲取灵感,写出三个场景,而其中两个场景必须是完全虚构的。通过这项课堂活动,可以在有效地塑造学生性格的同时,引导他们感悟,什么是有个性的作家。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完成这些场景写作后,必须分组互相朗读自己的作品。然后,学生们需要猜测组内其他同学写出的场景中,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对人物塑造部分有些抗拒,我们会鼓励学生从最熟悉的人物入手,一个比任何人都要了解的角色——他们自己!此外,为了说服其他同学,他们必须将自己认为的性格特征融入虚构的场景中。这一部分的课程活动,一方面允许学生从熟悉的人物着手,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将这些人物特征融入一部关于自己的小说中,从而加深学生对人物塑造的理解。当他们接触到同学们写的各种故事时,对人物塑造的理解会进一步增强。在他们试图猜测哪些场景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过程中,自然会开始批判性地思考什么是有效的人物塑造。从这项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在今后的短篇小说和其他类型作品写作中创造出真正的虚构人物。这项活动的另一个重要优势是,学生通常对聆听他人的故事并且猜测其中的真假有很大兴趣。与所有的艺术创作过程一样,满足自我表达的需求并且实现创造性探索的简单乐趣始终是创造力的核心。

(2)借助科技手段的创新性艺术制作

通过学生的参与,我们看到了英文创意写作对21世纪学生的重要性。于是我们围绕着技术利用和未来学生所需基础知识的教学实践建设这两点,利用各种以技术为动力的实践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且促进学生的成长。将科技作为工具提高课堂参与度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教学实践特色。沿着以未来为导向的学习路线出发,学生将有机会探知在遥远的未来创意写作可能是什么样子。通过对反乌托邦和科幻小说故事的深入探究,学生能够预测出小说如何在未来成为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途径。http://futureme.org/是一个允许用户给未来的自己写信的网站,我们使用像这样的线上资源作为一个深入了解学生内在以及他们未来想要达到的目标的机会。再次强调,这是找到学生个性化方向的关键一步。

(3)跨学科的学习体验

了解学生的个性也会激发教师创造出跨学科领域的英文创意写作方向。选择参加这门课程的学生在传统语言艺术以外的其他学科领域(如STEM科目)各有所长。由此课程的设计可以与这些更广泛的学科领域相结合。例如,在关于科幻小说写作的课程中,可以调动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兴趣,将他们的学习偏好运用到创造性写作领域。以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的《标志与符号》一书为例,书中阐释了参考狂的概念。专家对于标志与符号的处理既让学生参与到文本中去,又利用了学生的数学熟练度。解决应用问题和识别序列,可以让学生在批判性地分析文本的同时提高跨学科的理解能力。为了加强这种能力,我们还会通过一些文字段落的内容来展示小说通过语言去揭示文化和历史的独特方式。例如,我们会学习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学作品,包括牙买加金凯德(Jamaica Kincaid)和莫辛哈米德(Mohsin Hamid)的著作。这样的学习过程打开了学生们的眼界,让他们看到世界以及他人的经历,帮助他们在继续寻找自己声音的过程中,调整和完善他们对自己的期望。这也与学校想要培养学生世界公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广阔愿景高度一致。简而言之,该课程让学生了解到英文创意写作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艺术,也是他们在其他学科领域所学知识的一个出口和综合体。

(4)项目式学习模式

为展示和公开表彰学生们的作品,同时也让其他学生了解出版过程,我们会要求学生写一份学习总结并整合到他们自己的作品集中。将这些故事进行编写整理后作为范本,分发给其他学生。随后,学生们需要完成几项评估任务来反思他们迄今为止的写作旅程。成为作家的道路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这些自我反思可以帮助学生对目前为止的写作技能进行自主评估,同时也引导他们继续寻找自己富有创造性的,独特的声音。

【注释】

[1]崔允漷.学校课程实施过程质量评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69.

[2]Pruitt S L.The 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The features and challenges[J].Journal of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2014,25(2):145—156.

[3]陈燕,梁瑞峰,洪冬梅.美国NGSS科学与工程实践构架与化学教学案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J].化学教育(中英文),39(21):25—29.

[4]刘帆,文雯.PISA2015科学素养测评框架新动向及其对我国科学教育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10):119—130.

[5]李子建.21世纪技能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趋势与展望[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03):74—78.

[6]肖安庆,颜培辉.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中学生物学(3).

[7]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J].[EB/OL].(2016r06r22)[2016r08r20].http://www.moe.edu.cn/srcsite A,2016,16.

[8]Engineering in K-12 Education:Understanding the Status and Improving the Prospects(NAE and NRC,2009).

[9]Carr R L,Bennett IV L D,Strobel J.Engineering in the K-12 STEM standards of the 50 USstates:An analysisof presence and extent[J].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12,101(3):539—564.

[10]Ontario Ministry of Education.The Ontario Curriculum Grades 1—8:The Arts,2009(revised)[EB/OL].http://www.edu.gov.on.ca/eng/curriculum/elementary/arts18 b09curr.pdf,2016-12-12.

[11]Ministry of Education Singapore.Art Teaching and Learning Syllabus Primary&Lower Secondary[EB/OL].https://www.moe.gov.sg/docs/default-source/document/education/syllabuses/arts-education/files/2009-art-teaching-and-learning-syllabus-(primary-and-lower-secondary)8b313533f22f6eceb9b0ff0000fcc945.pdf,2016-12-08.

[12]Australian Curriculum,Assessment and Re-porting Authority.Australian Curriculum:The Arts Foundation to Year 10[EB/OL].http://www.acara.edu.au/docs/default-source/resources/australian_curriculum_the_arts_2_july_2013.pdf,2013-07-02.

[13]沈建新,王海燕.PBL: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J].复旦教育论坛,2001,022(002):36—3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