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中学生,肯定会有升学的压力。有人说,中考是跳高,高考是跳远,中考考得如何,的确关系到升学情况。于是,在大考前,一些学生认为,关键时刻就要到了,一定要抓紧时间学习、不能放松。实际上,专家建议,考前一定要休养生息、适度调整,不可挑灯夜战。当然,如果你认为考前就应该放松,这也是一种不正确的想法。
中考状元李依伦说:“我觉得中考前最重要的是不能紧张。我们之所以会紧张,是由于我们还没有复习充分,对未来还有些迷茫。其实,问问自己,如果中考是考看拼音写汉字,我会如此紧张吗?这样,你就明白了消解的办法——马上复习!再把做过的题拿出来看看,再背一下名句,马上就平静。作息时间因人而异,平常我都是晚上11点睡觉,考前也没变。我觉得中考前不要去想什么时间睡觉的问题,一切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就算改时间睡觉,最好考前两周就不要做大的调整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李依伦的考前调整是从心态和生物钟两方面进行的。
那么,到底如何进行考前调整呢?对此,中考状元们提出了以下几点调整方案。
1.不能有“大考大玩”的心态
考前一般学校都会放两三天的假,这几天千万不能耗在电视或者电脑上,“大考大玩”只是一种理想境界。这两天最好能把以前的笔记拿出来看一下,巩固一下总结的知识要点和方法技巧。另外看一下积累的作文素材,对语文作文的发挥很重要。
2.调节生物钟
考前一个月,要把每天晚上睡得较晚的习惯逐渐调整到10点睡觉,要坚持每天把自己精力最充沛的时间即学习时间调整到和中考考试的时间一致,相同的时间段作相同的科目。这样,考试时比较兴奋,精神就好,比较轻松,见到容易的题会做,见到难题会想办法做。千万不要越忙越紧张、越紧张越忙,总觉得脑子里一团糊涂。
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的王斌说:“我在考前突然病了,在床上睡了3天,因为我们放了15天假,我就给自己做了一个规划,日程安排得挺满,只在最后留了一两天的休息时间。可是躺了3天之后我觉得自己的日程规划完不成了,这时心情就非常烦躁,觉得自己没有希望。”
后来我找了几个老师谈心,目的就是想把心态平和下来继续下面的工作。可是谈了以后我的心态虽然是平和了一些,但是计划实在是完不成了,时间上绝对不够了,政治还有两个部分没有完成,这样我就放弃了计划。后来经过自我调节,我也觉得保持心态平和是很重要的,所以后来3天我干脆不管了,政治没复习完也不管了,所以就放松了几天。后来上考场时自己的心态就比较平和,就不再想生病的事,也不再想政治有两个部分没有完成。”(www.xing528.com)
他说这是合理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应考状态的方式,只有状态保持住了,才能有好的发挥。
3.适度复习
考前几天看书,不会有多少提高。但是为了保持状态,有老师建议,考生还是可以适当地看书进行调整。想一想简单的问题,使大脑处于一种较活跃、清醒的状态,但时间不宜长。也可以读一些报纸杂志,看看电视,在放松情绪的同时丰富知识,也许还能为次日的作文拓展思路。
如果在这一天仍旧做大量的题或是索性什么也不做都是不合理的,前者不仅会使人更加疲倦,而且若遇到难题还会降低你的自信心,增加紧张和忧虑;后者则容易让自己产生茫然和急刹车的不适应感。
4.不纠缠难点难题
考前10天,学校的课堂教学已经转向教师个别辅导和考前叮嘱为主。为了防止手生,在回归课本的基础上,还要做到套题、小题巧练,但对于难点难题不必过于纠缠,坚持温故知新。
专家建议,在这段时间,通过小测试可以训练答题速度和应试能力。另外要强调的是,做题时,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在似是而非的情况下不要轻易改变第一次的选择。此外,充分发挥课堂笔记本、错题本的作用,结合重点笔记对学科知识进行拉网式排查,确保不存在知识遗漏点或知识盲点。
总之,在考前最后阶段,保持充沛精力比多看几页书来得重要,挑灯夜战的方法并不足取。特别是晚上学习时间不要太晚,早睡早起最科学。最后两天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第二天精力充沛,才会有最佳的学习效果。每天要保证8小时睡眠,保证半小时适度的体育锻炼,这样精力充沛,有利于考试时正常发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