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避免马太效应:拼命挤时间无效

避免马太效应:拼命挤时间无效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了中学阶段,学习时间就会紧张起来,为此,很多中学生认为,必须要挤时间才能搞好学习。把一切学习以外的时间都压缩到极致,就是管理时间的终极目标。这样算下来,每天用来学习的时间达到了16个小时。这就是学习时间的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是指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社会现象。而在孩子的世界里,“马太效应”的作用多数是消极的。在学习中,也存在着类似于“马太效应”的现象。学习成绩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避免马太效应:拼命挤时间无效

到了中学阶段,学习时间就会紧张起来,为此,很多中学生认为,必须要挤时间才能搞好学习。于是,他们会选择压缩睡觉的时间、吃饭的时间、休闲娱乐的时间等。把一切学习以外的时间都压缩到极致,就是管理时间的终极目标

甚至有些人为了花更多的时间学习,他们几乎达到了自己的生理极限,但进步仍然十分有限。看到自己在非常痛苦地看书做题的时候,有些成绩比自己好很多的同学却似乎很悠闲的样子。如果时间利用都到了这步田地,自己还有再改进的余地吗?

实际上,你一定要明白时间和效率的关系,它们并不是一直成正比的。对此,不妨先来算一笔时间账:

一个中等努力程度的初三学生,除了上课,一天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大概有10个小时。这个时间长度可以保证他每天有充足的睡眠、足够的时间来休息。如果要拼命地挤时间,大概能多挤出来多少呢?假设你每天只睡6个小时——这已经很夸张了,偶尔一天只睡6个小时觉得没什么,而如果连续很长一段时间的话,很多人都会受不了。然后吃三顿饭总共只用1小时,用在走路上的时间也要1个小时,洗脸、漱口、上厕所以及其他杂务也要1个小时。这样算下来,每天用来学习的时间达到了16个小时。这样,你比别人的学习时间增加了60%。

这是一个可喜的数字,实际上,每天多60%的话累加起来确实相当惊人。一个人如果真的能这样坚持下来,取得进步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不过,这笔账漏掉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比如,针对同样的学习内容,有些学生看一遍就能理解或者能记住,但换成另外一个同学,可能就需要两倍或者更多的时间。不难发现,成绩好的同学,在同一个问题上所花的时间确实比学习差的同学少很多。有研究证明,他们之间的差距是,前者一天学习10个小时的效果反而比后者学习16个小时还要高出25%!换句话说,比别人多付出60%的努力,却换来比别人低25%的效果。

这笔账算起来是比较吓人的。尽管这个效率的差距可能不是2:1,但结论本身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如果考虑到一天学习16个小时,如此高强度的学习会让人身心疲倦、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大幅度下降,那么这种效率上的差距只会更大。这就是为什么越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越觉得时间不够用;而越是成绩比较拔尖的同学,越觉得时间多得用不完。

这就是学习时间的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是指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社会现象。其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要进行一次远行。在出门前,他交给他的三个仆人三锭银子,并吩咐他们说:“这些钱是我给你们做生意的本钱,等我回来时,你们再带着赚到的钱来见我。”(www.xing528.com)

一段时间后,国王回来了。他的第一个仆人说:“陛下,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国王很高兴并奖励了他10座城池。

第二个仆人报告说:“陛下,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便奖励了他5座城池。

第三个仆人报告说:“陛下,你给我的银子,因为我害怕丢失,所以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

国王一听,气不打一处来,便将第三个仆人的那锭银子赏给了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后来这一现象被人们称之为“马太效应”。

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马太效应也处处存在。而在孩子的世界里,“马太效应”的作用多数是消极的。

在学习中,也存在着类似于“马太效应”的现象。学习好的人,因为看书做题很轻松,时间剩下很多,可以用来让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而学习差的人,因为看书做题都很痛苦,效率低下,每天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难以完成,根本挤不出时间来学习,只能越来越痛苦。学习成绩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需要提高学习效率,而不能单纯地靠挤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