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游戏的进化根源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提出了“复演论”的游戏本质说,认为游戏是人类种族生物遗传的结果,游戏是幼儿重现祖先生物进化的过程,重现祖先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动作和活动。游戏的发展阶段正是以不同的形式重现祖先的进化历史。人类个体从胚胎到个体身心成长的过程与人类作为一个群体的种族演化过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一点受到了人类学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幼儿的成长发育是以更加简略的方式复演着人类的进化过程。
将幼儿个体发展与人类进化的过程联系起来给了我们一种广阔、宏大和深邃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成长,这种眼光还让我们深刻地理解到幼儿进行游戏的必然性,正如刘晓东在《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一书中所说:“儿童的成长过程是生命进化历史的浓缩。这不仅使我们在儿童那里感受到生命进化的神奇,也使我们在儿童那里体悟到个体生命的绵远历史,这本身就会使我们成人对儿童的生命儿童的精神世界产生一种敬畏与赞美。”
(二)贯彻和落实学前教育政策和法规的需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作为第十一次新课程改革的下位文件。《纲要》在第一部分“总则”的第五条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了更为具体、更具可操作性的《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中的目标提示家长和幼儿教师各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学什么,《指南》的实施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既是学前教育的专业特殊性所在,又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教师对于学前教育的发展和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教师素质的高低可以决定幼儿能否健康地成长。2012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专业理念与师德的维度上提出“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将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而在专业能力的维度上则把“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作为一项基本的教育能力提了出来。(www.xing528.com)
2016年,教育部发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规程》第二十五条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教育部颁布并实施的《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同时,人们也早就发现了游戏对于幼儿教育的价值。游戏充盈于幼儿的身心,充盈于幼儿的思想、情感和身体中。游戏是幼儿主体性的活动,游戏过程是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建构自己经验的过程。在不同程度的游戏中,幼儿在学习和发展着。
(三)幼儿教育应遵循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
柏拉图认为,教育不应该是强制性的,而应该是“游戏”。他还强调说,“自由的人学任何东西都不应该像奴隶一样”。教育是一种灵魂的转向,压力下教出来的东西不会停留在灵魂之中。幼儿并不仅仅是知识的幼儿或智力的幼儿,他是一个智力、情感、社会性和身体等诸多方面融合在一起发展的存在。有时候,孩子的社交技能、动机情感、兴趣需要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更具有决定意义,为了保障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秉持对未来负责的态度遵循幼儿发展规律,以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