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本解读与教学:想象如纸船,漂向远方

文本解读与教学:想象如纸船,漂向远方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上,比较是文本解读的重要方法。由此,我进一步明确了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基本策略:通过比较、鉴赏冰心与泰戈尔的同题诗《纸船》,从创作手法、表现内容等方面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冰心的《纸船》也同样是借鉴了泰戈尔的散文诗《纸船》创作而成的。读这两首《纸船》,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相同之处。而这,正是泰戈尔诗歌最大的艺术价值与魅力所在,也是泰戈尔的《纸船》超越了冰心《纸

文本解读与教学:想象如纸船,漂向远方

第一次读到泰戈尔的诗,我就想如果没读过泰戈尔,对爱诗的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不该有的损失。我一直在做这样的设想:带领孩子们读读泰戈尔,让孩子们看看真正的诗是什么样的。虽然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优秀的古典诗词,但经典的现代诗歌却几乎是一片空白,在这种情况下,补充一些经典的现代诗歌作为教材就成为一种必需,想到泰戈尔和他的《新月集》也成为一种必然。但每次真正要把这个想法付诸实践的时候,我又非常犹豫——生怕教学的任何不恰当会破坏了泰戈尔诗歌纯美丰富的意境。毕竟,泰戈尔的诗歌无论是从内容还是艺术表现手法,都实在太高妙了。面对这样的经典作品,教学更应该如履薄冰,否则,教还不如不教。

我终于决定做一次尝试——带领一群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们一起欣赏泰戈尔的散文诗纸船》。这首诗选自泰戈尔的《新月集》。凡是读过这本诗集的人都会发出感喟:这是真正的经典,而且几乎篇篇是经典。在我有限的阅读视野内,我认为泰戈尔的《新月集》是一部现代儿童诗歌的巅峰之作。其中,《纸船》以其新奇、丰富的想象表现了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那里有美好的幻想和渴望,有一个孩子的欢乐、孤独和忧伤。就诗歌内容来看,折纸船、把纸船放在溪中,想象着小纸船漂向未知的远方,被住在异地的人拾到,这些都是孩子们能够理解的;但就诗歌表现手法来看,泰戈尔给读者营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尤其是诗的结尾之处,那诗中有梦、梦中有梦的想象更是营造了一个神奇、玄妙的境界,其高妙的艺术表现手法令读者叹为观止。而这不仅是泰戈尔这首诗歌最大的艺术魅力,对于阅读这首诗歌的小学六年级孩子来说,也是一个鉴赏的难点。

因此,我确立了这样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鉴赏泰戈尔的诗歌,领略泰戈尔诗歌高妙的艺术表现手法。

而这,也是本课的教学主旨。

但怎样才能让孩子们进入泰戈尔营造的这种神奇的梦境,从而领略到泰戈尔诗歌高妙的艺术表现手法呢?对于这样的经典诗歌,除了诵读、想象,还有什么别的办法能够帮助孩子吗?我想,一定是有的。

在大量地查阅资料、阅读分析泰戈尔这首《纸船》的过程中,冰心的《纸船》进入了我的视线。我忽然发现,如果把冰心的《纸船》与泰戈尔的《纸船》放在一起,教学就有了抓手——通过两首同题诗的比较鉴赏,讨论两首诗的异同之处,可以比较容易地看到真正优秀的诗歌是怎样表现意境,真正优秀的诗歌在艺术上可以到达怎样的高度。对学生来说,有了比较,就有了认识的起点,有了向上延伸的阶梯;对文本来说,有了比较,就有了解读的多种视角,有了进入的多种可能;对教学来说,有了比较,就有了更大的讨论空间,有了更加自由的穿插、整合的余地。

事实上,比较是文本解读的重要方法。通过不同作家同类、同题、同体裁作品的比较,同一作家不同阶段、不同风格、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作品的比较,可以从宏观与微观的视角,多层次、多侧面地对文本进行解读,分析其中的异同,从而看到文本的艺术价值所在。在这个基础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就得以确立起来。因此,比较不仅是文本解读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教学的重要策略。

由此,我进一步明确了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基本策略:通过比较、鉴赏冰心与泰戈尔的同题诗《纸船》,从创作手法、表现内容等方面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

不得不说,上这样的课是在挑战一个高难度——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比较鉴赏,是一个极少涉及的领域;而且对于公开课来说,这无异于是一种冒险。几番纠结之后,我还是决定放下包袱去“冒险”——教学尝试本身就是价值,不论这节课是否“成功”,能提供一个可供研究的案例毕竟是一件好事。但几乎与此同时,我又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如何对待冰心的《纸船》?虽然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泰戈尔这一头,是领略泰戈尔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但我不得不在课堂上与孩子们一起解读冰心的这首诗,否则就不是比较。但若要比较,冰心的《纸船》与泰戈尔的《纸船》相比,究竟处在一个怎样的层面呢?(www.xing528.com)

其实,我十分喜欢冰心的《纸船》。记得第一次读到冰心的这首诗大概是在十年前,那哀婉、舒缓的节奏和韵律,那萦绕在诗句中的至纯至美的情愫,那流淌在字里行间深深的思念与淡淡的哀愁,以及那纸船入梦的奇特想象,都深深地吸引了我。应该说,冰心的这首诗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因此在许多诗歌朗诵会上,我们总能听到女孩饱含深情的朗诵。那么,对待这样一首优秀作品,拿它与泰戈尔的作品进行比较,怎样才能对它、对这首诗的作者冰心表示应有的尊重,同时又能够帮助孩子在比较鉴赏的过程中,真正领略到泰戈尔诗歌的高妙之处呢?

稍微懂一点文学史的人都知道,冰心深受泰戈尔的影响。她不但翻译了大量泰戈尔的作品,为中国读者认识泰戈尔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且她的许多作品都是借鉴了泰戈尔的创作手法,比较典型的是冰心的小诗集《繁星》和《春水》。冰心的《纸船》也同样是借鉴了泰戈尔的散文诗《纸船》创作而成的。读这两首《纸船》,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相同之处。比如,两首作品都运用了托物寄情的创作手法,诗中的人物都是借折纸船的方式寄托自己的感情;两首诗都写到了梦,纸船不仅漂在水中,而且来到了诗人营造的梦中;两首作品都有奇特的想象,纸船作为一个流动的意象,成为想象的最佳载体。但再读这两首《纸船》,我们也会发现两首作品的不同之处。比如,虽然同样运用了托物寄情的创作手法,但诗人寄托的感情却很不一样:在冰心笔下,纸船寄托了一个女儿对母亲的思念,还有心中那一丝远离亲人的淡淡的哀愁;在泰戈尔笔下,纸船寄托了一个孩子美好的幻想和渴望,寄托了一个孩子心中的欢乐、孤独和忧伤。再比如,两首作品虽然都是诗中有梦,但他们的梦并不相同:在冰心的想象中,纸船来到了母亲的梦里;在泰戈尔笔下,那梦中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浮泛前去,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地点;更重要的是,泰戈尔不仅做到了诗中有梦,更是做到了梦中还有梦——在诗歌的结尾之处,出现了神秘美丽的睡仙,睡仙坐在纸船上,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这样的想象无疑是惊人的,泰戈尔所营造的这种神奇、玄妙的境界也是惊人的。而这,正是泰戈尔诗歌最大的艺术价值与魅力所在,也是泰戈尔的《纸船》超越了冰心《纸船》的地方。

另外,在诗歌内容上,冰心的《纸船》是单一的、确定的,而泰戈尔的《纸船》是丰富的、敞开的。其实,但凡经典作品都具有丰富与敞开的特征。当文本是丰富与敞开的,读者才有了更多进入的角度与可能。从这一点来看,冰心的《纸船》就显得过于单薄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冰心的《纸船》依然是一首优秀作品。作为一首现代自由诗,冰心的《纸船》虽然是借鉴了泰戈尔的同题诗,但从节奏、韵律、表现手法上都值得称道。应该说,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借鉴。同时,我又想到,是否喜欢一首作品,除了教师的点拨与引导,还要尊重孩子们的阅读感受。因此,我决定在课堂上除了引导孩子们比较、鉴赏泰戈尔和冰心的这两首作品,还要让孩子们充分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自由的讨论中表明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孩子的见解,然后随机展开对话;教师作为对话中的首席,也应该在学生充分讨论之后发表来自教师的观点。因此,我把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更喜欢哪首作品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安排在比较、鉴赏的最后一个阶段。

至于为什么要在课堂的结尾处向学生介绍余光中的《纸船》,不仅是因为这也是一首同题诗,主要是因为我不希望学生上完课后没有带着思考就走出课堂。一节课虽然只有四十分钟,但第四十分钟不应是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我一直认可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老师的智慧不是堵塞道路,而是开拓道路,照亮一条知识路。”因此,我对本课教学作了一点延伸,布置了两个课后作业:请学生研究余光中的《纸船》与冰心、泰戈尔的《纸船》有何异同之处;研究宋代李之仪的《卜算子》与余光中的这首诗有何联系。

我想,当孩子们在完成这两个探索性作业的过程中忽然发现,原来余光中是借鉴了李之仪的词,原来优秀的诗人之间都善于彼此借鉴,原来余光中的这首诗无论是在节奏上还是意境上都与冰心、泰戈尔的诗差了不少,他们可能会真正爱上诗歌,懂得诗歌,甚至也要试一试创作一首诗歌。如果真是这样,那首诗歌的题目也许正是——《纸船》。

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中曾引用过一位外国教授的话:“阅读经典的用处,就是教人见识经典一番。”我想,让孩子们“见识经典”,其实就是懂得经典;只有懂得经典,才有可能爱上经典。这也许就是今天我们教经典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