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本解读与教学设想:残忍与正义的考量

文本解读与教学设想:残忍与正义的考量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残忍与正义之间,一定要强化残忍才能衬托正义吗?具体到教学设计上,这节课体现为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在教学主旨上,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神性与人性,深入英雄形象的内心世界,感受普罗米修斯内心深处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坚贞不屈的高贵节操。

文本解读与教学设想:残忍与正义的考量

普罗米修斯拿取火种,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经典故事。与中国的古老神话大多属“天问”相比,古希腊神话表现的是一种精神与信仰,这是两种文明的不同之处。普罗米修斯作为古希腊神话中一个极为光彩夺目的形象,表现的正是一种精神与信仰。

普罗米修斯是一个神。在这个故事中,他首先以神的面目出现,具有神的超凡之处:比如他为人类拿来火种,把人类从没有火的悲惨情境中解救出来;他长年累月被死死绑在高加索山上,经受着难以想象的折磨和痛苦,而这种痛苦要持续三万年,只有神才能忍受。

普罗米修斯是一个人。他具有人的情感。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他冒着危险拿来火种,他的同情、仁爱、无私、无畏令人感动。当他触怒了宙斯而遭到严酷的惩罚时,他也有悲痛,也有哀号,也有不平和诅咒。

但是,普罗米修斯更是一个英雄

当他冒着生命危险为人类拿取火种,他就已经成为一个英雄。有了火,人类文明就从此向前走进了一大步。产生拿火种念头时,他并非不曾预料到他将面临怎样的惩罚,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那么做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英雄;面对宙斯严酷的惩罚,他始终坚贞不屈,忍受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他有没有解除痛苦的机会呢?有。首先,当气急败坏的宙斯宣布要严厉惩罚普罗米修斯时,他原本可以乞求宙斯的原谅,只要归还了火种,就可以避免灾祸,可他没有这么做,这就是英雄;当火神(他同时是宙斯的一个儿子)劝他认错、求饶,并且许诺宙斯会饶恕他,他也拒绝了,这就是英雄;在被死死绑在高加索山上的时候,当宙斯变本加厉又派来凶恶的鹫鹰的时候,他失去了自由,独自承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无止境,他依然不肯低下高贵的头,这就是英雄。

在普罗米修斯身上,有着神的超凡本领,有着人的痛苦与欢乐,更有着令人感慨万端的英雄本色。这是一个集神性、人性与英雄本色于一身的高大而光明的形象。而作为众神之王的宙斯不仅要在肉体上残酷折磨他,更要从精神上把他摧垮!可是,宙斯遇到了一个在精神上比他更强大的对手。在普罗米修斯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面对强权坚持真理、维护正义的精神,是面对残暴毫不畏惧、勇于反抗的精神,是满怀同情、仁爱、无私忘我的精神,是为人类造福,勇于献身的精神。这既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信仰;这是支撑着普罗米修斯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普罗米修斯给予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也是这个文本最重要的教学价值。但如何体现这种价值?在以往我们听到的《普罗米修斯》的教学中,几乎每一位老师都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普罗米修斯遭受残酷折磨的两个段落上,通过抓具体词句,如“死死地锁”“啄食”等着力营造令人惊悚的心理氛围,通过想象、诵读、换位体验、教师语言渲染、媒体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感受普罗米修斯所遭受的痛苦与折磨。这样做自有其道理——通过感受、渲染与强化残忍的折磨反衬普罗米修斯的坚强与勇敢,这样教比较容易营造出令人“感动”与“震撼”的教学效果。但这样做,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成本考量:在只有十来岁的孩子面前,这样的渲染与强化是否合适?在着力呈现、感受残忍与血腥的同时,谁为孩子遭受的恐惧和心灵的戕害负责?在残忍与正义之间,一定要强化残忍才能衬托正义吗?我以为,这其中并不具备必然的逻辑关系。(www.xing528.com)

而且,我们没有理由、更没有权利折磨孩子!

我个人认为,对孩子来说,看到善良与正义的力量,看到蕴藏在人精神深处的信仰,看到光明将最终战胜黑暗,比令人心惊的恫吓更重要,比肤浅的“感动”与“震撼”更有价值。毕竟,不论是哪一门学科的教学,教学的核心价值与立场,将永远是人,只能是人。

由此,我做出了一个十分“冒险”的决定:决不渲染残忍与血腥,而是着力展现善良与正义,感受英雄的精神与信仰,成为这节课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取舍。具体到教学设计上,这节课体现为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在教学主旨上,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神性与人性,深入英雄形象的内心世界,感受普罗米修斯内心深处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坚贞不屈的高贵节操。

2.在教学内容上,大胆取舍,不着力渲染残忍,不过多展现血腥,突出英雄形象的高贵节操与强大的精神力量。因此,普罗米修斯被死死锁在高加索山崖上的段落、被鹫鹰啄食肝脏的段落,包括对这两段文字的想象、讨论、诵读,尽可能地弱化处理,点到为止,而对能够体现英雄气概的文字,比如普罗米修斯回答火神的话等语段,进行了回旋往复、层层深入式的品读与讨论。

3.在教学策略上,不拘泥于零散的语言文字,着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通过文本的前后勾连,通过不同角度的审视与整合,启发学生思考,力求使这节课呈现一种大气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