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美俘虏了我,但更伟大的美甚至将我从它本身解脱。”常常思索纪伯伦的这句话。其实,我思索的不仅是美的哲学,我思索更多的是自己的课堂——什么是美的课堂?核心素养怎样落地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究竟是以怎样的面貌出现?
我曾经看到一些广受好评的课堂是这样的:周密的环节设计,动人的教学语言,绚丽的媒体使用,热情的鼓励夸赞……的确,这些都是让课堂顺风顺水、不会横生枝蔓的妙方。这些一度也成为我的追求。
但是,当我把学生放在首位,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我便渐渐发现,这样看似无懈可击的课堂,恰恰隐藏了课堂中最大的问题,那就是:这样的课堂更多的是动人的吸引,是完美的控制,是知识的最大化传递,而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的空间,没有激发学生追问的意识,教师只是把现成的真理从口袋里拿出来双手奉送给了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变成了知识的俘虏,变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却逐渐丧失了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寻求知识的能力。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包括对知识本身的热爱。
这不是我想要的语文课。
我相信,对每一个有思想、有见解的语文老师而言,也不是他们想要的语文课。
于是,十年之功,抑或更久一些,就花在对所谓最好语文课的寻求上。近乎偏执。
那么,我想要的语文课找到了吗?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找到了,一刹那间,欣慰,欢喜,还有如释重负。但更多的时候,我是在寻找的路上。因为我对语文教学的理解,一直在不断走向更加高远的地方,我坚信纪伯伦所说的有一种“更伟大的美”存在着,这就是我要寻找的东西,也是我要创造的东西。
所以,我不能停下。
九年前,我的第一本语文教学专著《我负语文》出版。我在后记中感叹——(www.xing528.com)
“总觉得自己是负了语文。我像个夸父,向着远方那个最明亮、最灿烂的太阳奔去。追寻的过程已经足够有意义,无论是对于自己,还是对于看故事的人。尽管在语文教学这条路上已经奔跑了十八年,但我理想中的语文课堂似乎永远都在前方,我永远都在追求这个美好境界的路上。”
现在,快十年过去,我还是想说:我负了语文。
也许,再有个十年也还不够。
这些年,不论是做一线教师,还是做语文教研员,抑或是现在做校长,我都在不断地“下水”上课,上阅读课,也上作文课,还上绘本与语文的统整课。我在小型的研讨会上课,也在比较大型的教学观摩会上课。我的课有许多成功的“范例”,但也有不少失败的“样本”。而那种“更伟大的美”,却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地在眼前清晰起来:原来,我一直追求的是在课堂上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高处,像攀爬一节又一节的阶梯;我拉着他们的手,一起努力向前、向上,我们不断挑战自己的体能,突破自己的界限,因为我们坚信,最美的风景在高处,在远方。诚然,这样的课堂往往不够轻松,不够热闹,但我知道,流于表面的喧嚣不代表学习兴趣浓厚,唾手可得的达到不代表阅读能力增强。我希望能帮助学生在向上攀爬的过程中,体验到思维深处的泉源喷涌,感受到不断到达新高度的欢欣。这将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激励着孩子日日求新,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保持昂扬的生命姿态。我把这样的课堂称为“高阶课堂”,把这样的阅读称为“高阶阅读”,把这样的思维称为“高阶思维”。
本书呈现的课例正是这些尝试和探索。有的是老课新上,有的是新课打磨。从课堂选文来看,基本上选择的是各类体裁的经典文本;从课堂内容来看,涵盖了当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主要文本类型:散文、小说、文言文、童话、神话、诗歌,还包括了写作课、绘本课等;针对教材中占绝大比重的散文来说,又分别呈现了叙事散文、写人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四种类型的解读与教学。我力求通过多样化的高阶课堂,能够比较全面地回答当下广大教师朋友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的困惑,展现课堂所能够到达的高度、宽度与深度,以及学生的高阶阅读能力、高阶思维水平是怎样在课堂上慢慢地生长起来。
那么,这是您想要的语文课吗?
但愿这些素朴的记录,能给您带来一点启发。
闫学
2018年6月1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