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故事引领成长:教育的无声力量

用故事引领成长:教育的无声力量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应该成为讲故事高手,通过故事教育、引领孩子健康成长。(三)引领成长幼儿由于年龄小,认知水平相应较低,缺乏生活经验,无法判断对错是非。用故事引领孩子成长,针对孩子随时发生的情况,把各种教育的道理蕴涵在故事之中,通过故事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引导、说服孩子,让孩子们更好地明确成人的要求,反观自己,力争更好,从而继续将好的行为迁移到更多地方。

用故事引领成长:教育的无声力量

(一)学习语言

故事是一种语言,是一种情感,孩子的童年离不开故事,情节生动感人的故事往往能给孩子带来无穷的欢乐和启示。故事是幼儿学习语言的一种重要途径,故事在孩子语言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事的语言生动形象,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在故事中,幼儿学习大量新的词汇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有利于发展孩子连贯性语言的发展。幼儿听故事后,不由自主地将故事讲述出来,模仿故事中优美的语词、段落、句式,并且进行表演,帮助幼儿掌握多种语言知识和技能。听故事并练习讲述,不仅能发音清楚,而且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对幼儿学习语言大有裨益。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应该成为讲故事高手,通过故事教育、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小猴卖“○”

小猴是儿童百货店的售货员,它很会动脑筋。

一天,来了五个伙伴,手里都拿着一张纸片,纸片上画着个“○”。“咦,这‘○’是什么意思?”小猴摸摸脑袋,有办法了!它问小鸭:“你买圆圈圈干什么呀?”“我要用它学游泳。”“知道了。”小猴拿了个“○”给小鸭,小鸭高兴地走了。

“你呢,小猫,为什么买圆圈圈?”小猫说:“我想用它照着洗脸、梳头。”“知道了。”小猴拿了个“○”卖给了小猫,小猫照了照,满意地走了。

“小狗,你买圆圈圈有什么用?”小狗举起铁钩子说:“我就缺个圈圈啦!”小猴很快就把一只“○”卖给小狗。

“小老虎,你也要圆圈圈吗?”“是呀,你瞧,我新球鞋也有了,正等着圆圈圈踢呢。”小猴拿出一个“○”丢给了小老虎,小老虎高兴地付了钱。

最后轮到小兔,小兔说:“妈妈讲,明天早晨,让我用圆圈圈当早点。”“噢,是这样。”小猴用一只干净的口袋,装了几块“○”,递给小兔,小兔也高兴地回家了。

五个小伙伴都买到了自己需要的“○”,你知道它们的“○”各是什么东西吗?

故事《小猴卖“○”》,通过动物们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想购买的“○”,最终大家都买到了各自满意的物品的故事。故事采用反复式的语言结构来串连故事情节,类似情节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但每次反复内容不相同。故事语言描述非常具体,展现了“圆”形物体对不同动物的用处不同。故事中大量描述性的语言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了解周围世界,建立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链接,获取新知。

讲述故事时,可以让幼儿先动脑筋猜一猜,然后随着故事的展开公布答案,孩子们在一次次猜对的成功体验中进一步加深认识生活用品的特点、外形和作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www.xing528.com)

故事《小蝌蚪找妈妈》,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情节,让幼儿在轻松愉悦中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形象的语言描述让幼儿认识了一个个水中可爱的小动物形象,“大鱼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与“青蛙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四条腿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白白的肚皮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的语言描述具体而形象,让孩子们很容易和小动物建立感情连接,打下科学基础。故事中大量的礼貌用语,让孩子们便于模仿学习,应用在日常交往中。

(二)探索求知

孩子总是充满好奇,总是喜欢问“为什么”。幼儿故事广泛而丰富的取材刚好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我们可以通过故事让孩子感受现实生活中的奇妙和美好,引导幼儿自己去感知、去思考、去探究、去验证,视野不断开阔,这样所得到的印象比成人直接告知来得更深刻,意义更深远。

故事《方脸兔子过生日》(李素拉),方脸兔子在邀请朋友过生日的Party中,通过图形形状找到邀请的客人,再分别从礼物盒子的形状来匹配是谁送的礼物。这篇故事充满寻找的乐趣,能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随着故事情节一点点展开,孩子们也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满足了孩子们的求知探索。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配合图片观察,孩子们掌握了图形、颜色、数量和大小等知识,训练了幼儿考虑问题不要拘泥于一种角度的发散思维能力。

故事《三个朋友》,通过讲述戴眼镜的脑教授、穿裙子的心小姐和胖乎乎的肚子先生三个朋友之间的故事。随着近年来“身心灵”的主题持续大热,生命背后的哲学意义也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挖掘。这也成为了孩子提问最多的话题:“人为什么会打嗝?为什么会生病?”对于这些问题,赫姆·海恩用他的方式在故事中做了巧妙的解答。幼儿通过听故事,了解了脑、心、肚子三者各自的职能和用途,让孩子懂得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少生病,健康最重要的道理。故事把原本严谨的科学问题用浅显易懂的形式讲述给孩子,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播下一颗种子,从而激发孩子继续探索身体更多的奥秘。

(三)引领成长

幼儿由于年龄小,认知水平相应较低,缺乏生活经验,无法判断对错是非。如果成人每天都反反复复用说教的方式对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要好好吃饭,要好好睡觉,要懂礼貌,要讲卫生,要……”孩子们不仅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要求的具体指向,有时还会无所适从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时条条大道理,不如区区小故事,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讲故事是一种更容易被接受的教育形式。如果我们尝试将这些要求用讲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你会发现很多“问题”在故事中就能迎刃而解,幼儿乐于接受。

从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中,孩子们初步学会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正确态度,孩子们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从而领悟到小故事传授的大道理,并愿意学习模仿,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与行。用故事引领孩子成长,针对孩子随时发生的情况,把各种教育的道理蕴涵在故事之中,通过故事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引导、说服孩子,让孩子们更好地明确成人的要求,反观自己,力争更好,从而继续将好的行为迁移到更多地方。

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语言描写亲切自然,贴近生活,字里行间充满了浓郁的儿童情趣和生活气息。让孩子们通过大公鸡到处去啄小弟弟的饭粒,小弟弟被大公鸡追着跑的有趣场景,知道吃饭的时候不能东张西望,不要撒饭粒,要爱惜粮食的道理,比枯燥的说教更容易被幼儿接受。

故事《小熊刷牙》,小熊为了偷懒,欺骗妈妈不刷牙,后来牙齿全部都没有了,说话跑风、蘑菇咬不动……在听故事时感受小熊说话跑风的幽默对话,让孩子在捧腹中明白一个道理:牙齿每天都要认认真真地刷,否则牙齿都会坏掉,好吃的东西吃不了。这样的事情相信在绝大多数孩子身上都会发生,怎样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故事中一个个孩子们喜爱的角色,让孩子们乐意去模仿,在一次次模仿中,遇到类似的事情后,孩子们就知道应该怎么去做,发挥故事的指向功能。

美国故事家吉姆·科认为:“听故事能够打开那些直接教育无法触及的区域,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都可以从故事中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稳妥办法。”故事可以引领孩子学习语言、学习知识、学会观察、认识事物、寻求规律,促使孩子们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在成功体验中培养自豪感,建立自信心。用故事在润物细无声中引领孩子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