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时代:传统毛笔书法需重视

网络时代:传统毛笔书法需重视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毛笔书法:网络时代不该冷落的国粹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人渐渐淡忘了如何书写出美观大方的方块字,特别是中国国粹毛笔书法,善为者已日渐减少。而对毛笔书法,现代青年人能熟练书写的更是凤毛麟角。一些书法家不无担忧地表示。书法应是启蒙的第一堂课面对网络时代、办公自动化的冲击,学习硬笔书法、毛笔书法是否有必要?省书法协会秘书长毛国典呼吁。

网络时代:传统毛笔书法需重视

第一节 毛笔书法:网络时代不该冷落的国粹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人渐渐淡忘了如何书写出美观大方的方块字,特别是中国国粹毛笔书法,善为者已日渐减少。为弘扬民族文化,近年来,专门教人如何书写汉字的培训机构应运而生——

现代人患上“书写遗忘症”

“许多大学生写的字,真没法看。”3月20日,在省人才招聘市场,记者听到不少招聘单位的主管人员发出类似感慨。不少大学生能制作精美的电子简历,但是,当招聘单位让其填表时却往往不仅写不好字,甚至于提笔忘字,患上了“书写遗忘症”。

在某中学教了十多年语文的李老师也有同样的感叹,她教的学生写字水平一届不如一届,书写潦草、生硬。有时,她布置学生写作文,个别同学交的竟是打印稿。她真担心同学们会因字写得不好而影响高考成绩。

而对毛笔书法,现代青年人能熟练书写的更是凤毛麟角。记者的一个大学同学曾开玩笑说,每年春节回老家,最害怕的就是写春联。因为从小学到大学,他连毛笔也没握过,家里写对联,只好让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父亲代劳。

一些小孩对毛笔、墨汁、砚台等传统书写工具的了解贫乏得让人发笑。据南昌市“一书阁”少儿书画培训中心的陈老师介绍,曾有小孩第一次走进培训中心,指着墨汁叫道:“老师,这里怎么这么多酱油啊!”

“长此以往我们的国粹——汉字书法就会荒废掉。”一些书法家不无担忧地表示。

书法应是启蒙的第一堂课

面对网络时代、办公自动化的冲击,学习硬笔书法、毛笔书法是否有必要?

记者随机调查了部分市民,发现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毛笔字甚至钢笔字已经在逐渐失去它的实用基础,老年人练字消遣消遣还可以,青少年浪费大量时间习字没有必要。个别家长还表示,现在学习、就业压力这么大,孩子每天应付“英语辅导班”、“奥数培训班”的时间都不够,哪有时间练书法?

“写字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广大青少年应该上好‘写字’这门课。”省书法协会秘书长毛国典呼吁。大量事实证明,练习写字有益青少年心理健康,可从小培养细心和耐力,对小孩的一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书法作为艺术宝库的精髓,练习书法可更多地继承我们民族的精髓,领悟民族精神

一些医学专家也认为,练好汉字可以锻炼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对青少年小脑的发育大有益处。有的专家还表示,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中小学课程表中,“书法”是必修课。作为中国的孩子,更应该把学习写好汉字作为一生的追求。

学校传授书法知识义不容辞

“其实,不少青少年对书法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关键在于家长的理解和引导。”我省首家少儿书画培训连锁机构——“一书阁”少儿书画培训中心负责人李颖春介绍,“一书阁”从去年开业到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发展有10个教学点,400多学员。不少小孩通过几个月的学习,已能写出一笔好字了。

李颖春同时遗憾地表示,部分家长对小孩学书法并不理解,不少家长常常以耽搁学习为由阻止孩子学书法。

“弘扬书法国粹,除了家长、培训机构的引导外,学校教育责无旁贷。”省书协秘书长毛国典介绍说,目前,我省中小学校书法课教育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绝大部分中小学校根本没有“写字课”,书法课更免谈;二是缺少师资力量。毛国典建议,语文教学时,应把书法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让每一名学生好好掌握。同时,我省师范、艺术类院校也应像其他省市高校一样,专设书法专业,培养更多的书法教学人才。

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学校越来越重视民族文化的教育,不少学校正在增设书法兴趣班。希望不久的将来,古老的书法艺术在网络时代焕发新的魅力。

第二节 欧阳中石:中国书法艺术生命力无限

“中国书法艺术的光大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你不想让它光大都不可能。”这是欧阳中石先生近日在中国美术馆就“中国书法的生命力”所作学术讲座中表达的观点,充分表达了他对中国书法文化发展前景的信心。

欧阳中石指出,中国书法是闪烁在中华文化之上的绚丽光环,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绚丽光环。中国

书法艺术把蕴藏在个人身心的思想感情化作了一种有形有色、有声有歌、有节奏有韵律、有神采、有极大震撼力和浓重感情的结晶体。但这有一个前提,就是把“字”、“文”、“书”三位一体地进行考虑。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上述境界;如果单独地看,就不全面。

欧阳中石以自己的游历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他说,自己通过这种“字”、“文”、“书”三位一体的思考形式得到了很多了不起的感受。神州大地山河壮丽,他从别人写的字上对“壮丽”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他曾经到过泰山,在山上某处,他发现这个地方太美了,但是却没法说清楚,只是觉得太美了、美极了。但究竟怎么个美法,他说不出来。就在这时,他发现对面山上有四个大字:“山河源脉。”他看见溪水从山的夹缝里流出来,顺着山流下去,流向了远方。他顺着泰山往南方远远地望去,才发现远处一条白带,那是一条长河。这时他才深刻地理解到“美”:山河源脉就在这儿啊,大江大河都是从这里流出去的,似乎突然对天地之间有了一番新的理解、新的感受。这四个字把藏在他内心深处想表达出来但是无法表达的话替他说出来了,引起了他很深很深的共鸣。他说,这是诗的“厉害”、语言的“厉害”。他回头再看看这四个字,觉得每一个字都有分量,都写得很好。没有它们,他也理解不到。它们把壮丽的山河展现出来了,把内心里孕育的力量迸发出来了。

欧阳中石由此感慨,有时他发现自己的词汇很贫乏,表现不出来,实在没有话说,而正是这些中国人创造的文字表现出来了,因为字、文、书是三位一体的。他从“山河源脉”四个字里看到了花草,看到了生活。生活里面的许多感受,很多诗人、文学家写成了诗。再用文字体现出来,用书法表现出来,就会更精彩。比如岳飞把他的心血写成了《满江红》词,而且也写成了书法作品。“字”、“文”、“书”三位一体的思想进入了欧阳中石的内心,给他带来很深的感受。

这种感受在他游历黄山时也再一次被体验到。他说,黄山字比较少,文化的东西少一些,自然的东西多一些,很美。他想歌颂这种美,但再一次感到自己说不出来,也写不出来。这时他偶然看到对面山上的字句: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他说,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样来认识黄山,顶多是随便看看。但当他看到这几个字,才真正理解了黄山的美,使他对眼前的景象有更深一步的理解。欧阳中石觉得,这些美好的感受,都是通过字、诗、书一起进入他的思维之中的。

沿着这个思路,欧阳中石谈到了当年王羲之写《兰亭》,谈到了颜真卿写《祭侄稿》。他说,那都是字、文、书三位一体的杰作,深入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这些艺术的手法,是我们祖先创造的。正是我们祖先的创造,让我们有了这些新的认识、丰富的感受。书法之所以有这样大的力量,是由于文字。所以不能简单地把书法艺术的着眼点放在写字上,而必须把它和文字的内容、人们的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来认识,这样才更加全面。

欧阳中石说,根据这些体会,他在教学中提出了四句话: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彩,切实如需。他解释说,在今天来说,“作字行文,文以载道”的功能不是只有书法才可以完成的,印刷的书籍电脑的信息化处理可以更加快捷地完成,那我们的书法还能干什么呢?欧阳中石的回答是,书法可以焕发它的光彩。这样写和那样写,情况就不一样。可以把它写得非常工整,展示它的肃穆、庄严;也可以用草书的办法来写,展示他的灵动、节奏。这个“彩”是用手展示出来、焕发出来的。但这里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切实如需”,就是要切合时代的要求和需要。现代人写《阿房宫赋》,可以,但如果在某种场合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再写《阿房宫赋》就没有意义了。应当写出更新的内容来。

现在提出要与时俱进,欧阳中石认为很好。这个“时”字,对于我们认识问题太有意义了。所有的活动,所有的事情,都在一个“时”字里头。一看这个“时”字,就很有意义。所以香港、澳门回归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尽可能写回归的内容。“五一”的时候,就应当尽可能写“五一”的内容,新年的时候就应该尽可能写新年的内容。离开“时”的要求,就没有依据。所以欧阳中石深刻地感觉到,我们的书法艺术,要为时代作出应有的贡献,要符合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只有这样,搞书法教学的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使他们表达他们的感情,才能符合需要。否则,我们的教师就没有完成时代和国家对我们的要求。

欧阳中石说,中国书法一直伴随着社会和时代对人才的选择。书法很长时间是衡量人的能力的一个标准。比方他读小学时,老师还十分严格地要求用毛笔字写日记写作文。但是中学时就允许用钢笔了。从历史上说,一个县衙门需要有记录的书记,他还算是一个官员。书记下面还有几个录事,专管写字,但已经不算是政府的官员了,说解聘就解聘。一个县衙门用几个写字的有限,于是在这之外再设立一个半公半私的机关,可以代替人们写字、写信、写诉状。但这还是有限,剩下的就只能摆个摊代写书信,已经很困难了。

不少人认为,现在写字的实用性已经不多了,印刷、电脑技术可以代替,书法何为?欧阳中石认为,书法自有其作用,这个作用是印刷、电脑技术所无法替代的。我们的书法艺术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它的实用性。它已经进入了艺术的实用性阶段。他举例说,篆书不早就不实用了吗?隶书不早就不实用了吗?可是我们还是有很多书家写篆书、写隶书,还是有很多人希望看到篆书、隶书。可见,书法是生活的需要,是学问的需要,是艺术的需要。

欧阳中石说,从他个人的生活实践到他对文化的理解,他都觉得,我们中国的书法艺术具有无限的生命力。不是说现在可以不写字了,书法就可以随便终结,它的艺术生命力反而更加强大了。我们中国的文字,往后看,源远;往前看,流长,流长到看不到尽头。有人问什么时候我们都不用中国字了?他说,这个没法回答,只能说无穷无尽,它将随着我们的文化、知识、智慧的发展,向更高处、更好处发展,而不会没落。

欧阳中石认为,这就需要保持我们的中华文化,从我们的固有学问开始发展,发展到新的学问,还有许多外来的学问,也应该纳入到我们中华的学问当中。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的内容也自然地进入到中华文化之中。他说,我们中国的许多学问,还没有被更多的人理解和认识,一旦认识到了,他们就会非常尊重,据说在有些国家里面,除了本国的语言,第二语言以前是日语,而现在都把第二语言换成了汉语。他说,随着中华文化逐渐地普及到全世界,中国的书法也会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而传播。

那么究竟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欧阳中石认为,每一个置身在文化旋涡中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思考,都会有自己的标准,这是很自然的事情。这是个多样化的时代,可以多样化、多元。但他指出,无论怎么样多元,必须有一个公共的“元”。现在书界有许许多多的流派,有的是古代就有的,有的是现代新出的,这是一种好现象,哪一派都值得我们好好思考,要尊重他的创造和追求,尊重别人的创作,这有利于我们的生活,有利于从不同角度提高我们的文化。

在欧阳中石看来,书法艺术自身有着很强大的震撼力,它会为我们的生活创造美,它自身也会发展得更美,它伴随着我们人类的生活,伴随着我们文化的发展而向前发展,没有尽头。它始终走在生活的前列,成为生活和艺术享受的记录者和证明者,它在延续着生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需要它。他说,做书法工作的人,应该时时刻刻想到,我们应该把书法的内涵都展现出来,使人们和我们一起来享受这一份温馨。我们要创造温馨,向别人奉献温馨,我们也从别人的创作中吸取温馨。

欧阳中石的讲座受到听众的欢迎。讲座结束后,他还回答了大家的提问。

欧阳中石答问录

问:传统书法和现代书法究竟是什么关系?

答:什么叫传统?原来有,一直传下来到现在还有的叫传统,并不是历史上有的都叫传统,传统会一直发展下去,现在把今天叫现代,明天把今天就叫做传统,这是历史的必然现象。不见得历史上有过的都保留下来。从开始有字就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赵壹就写过《非草书》,说胡写不行,可是什么叫胡写?没法界定,人们都有自己的个性,都会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写,写出来绝对不会千人一面。为什么历史决定你写的字就是好的?比如把王羲之称为“书圣”,多少人对这个书圣很羡慕,也有无数人想充当新书圣,去否定他。这也很自然,至于否定得了否定不了,不是我们任何一个人可以决定的。历史是很公平的,它把人们共同接受的保留下来,人们欣赏少的自然会冷落下去。历史很公平,当然也很无情。我们把评判的权力交给历史。我们只是走自己认定的路就好了,同时尽可能吸取别人的东西,能够吸取别人的东西,不是“便宜”得很吗?

问:我写了二三十年欧阳先生的字,请您指点迷津。(www.xing528.com)

答:坦白地说,我不是个写字的,我是个教书的。但是我有个想法,就是写字往好处学,谁写得好就学谁,都认定王羲之写得好,就写王羲之。我说句老实话,你可千万别跟着我那个跑,我是个“二道贩子”、“三道贩子”。咱们都学王羲之,写到哪儿算哪儿,写着写着个性就显露出来了。但是我们还是要往高处走,心向往之,哪怕到不了,也有个标准。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学王羲之,千万别学我写字,我自己的那个字,我自己看了都不想再看。你写着写着,不是王羲之也差不多了,可是千万别学我,我是实在不成样子。

问:电脑的使用是不是让书法艺术更纯粹了?

答:不好这样说,艺术的东西是用美感染别人,过去要求美,现在还是要求美。过去文字的东西更重一些,实用的功能也重一些。但是,难道今天艺术的创作不也是实用吗?它也是实用。脱离开实用的艺术恐怕很难持久,还是“字”、“文”、“书”三位一体,只是说某一方面淡化了一些。我们现在办展览还写过去的诗文,就不如我们写自作诗文了,这样可以表现我们的心胸。

问:您对欧阳询的看法如何?

答:我想这涉及到一个真伪的问题。把欧阳询的帖都摆出来看看,应该说大致相同,可以看出他的发展脉络。可是哪一个碑也不完全一样,因为写字有具体的环境心情。在孟子的老家山东邹县有一个墓志,都说是欧阳询写的,落款也是欧阳询。可是有人提出来是假的。我到邹县去,当地领导说要是假的怎么办?我说,假的反而比真的好。为什么呢?如果是真的,只有一个欧阳询写成这样;如果是假的,唐朝就有两个人写得这样好,那不是更好吗?我们问的是好不好,而不是真假。

问:书法的抽象美和具象美怎么把握?

答:越清楚越好。好在哪?好在美上。但如果朦胧可以更好的话,也可以。清楚可以很美,朦胧一些也可以很美,需要朦胧的时候朦胧,需要清楚的时候清楚,不就都有了吗?有的东西拿到眼前看可以很好,拿到远处看不清楚的时候也不能说不好啊。我们只是要求美,而不是要求其他。

问:怎么看待炒作?

答:这不是书法艺术标准的问题,而是活动的标准问题。炒作还是不炒作?你认为炒作的不好,默默无闻的好,这是你的标准。好的东西炒作一下有何不可呢?炒作也是一个活动,至于艺术的好与坏,那是另外一个标准。孰优孰劣,不用担心,历史很公平。

问:书法艺术的生命力由什么因素决定?

答:中国书法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人们的需要,而不单单是美不美的问题。济南1928年曾经沦陷过一次,日本人从青岛登陆进攻济南,日本人攻城未果,他们让老百姓走前面,自己走后面,守城部队无法开火,决定下城跟日本人拼刺刀。部队下来之后,日本人就向百姓开枪。我们的外交官去交涉,却被凌迟处死。这就是“五三”惨案。据说当时的于右任先生写了两个巨大的布条挂在城门上:你看见了吗?你记住了吗?大家谁看见这个条幅谁落泪,都向这个条幅致敬。于先生字写得很好,但这里不仅仅是书法的力量,他把书法用在了该用的地方,像枪炮一样用在了战场上,使人们的心火一样热。由此可以看出,书法艺术的魅力是在配合时代,适应时代的需要,是满足人们的生活与生存的,它和我们的文字一样有战斗力,为我们的文字发出它的光环。

第四节 横向空间的分割——沈鸿根硬笔行书横写研究断想

在确立这个总课题时,我感到两个人不好写。一是庞中华,二是沈鸿根。国为庞先生对中国现代硬笔书法所起的特殊作用及在现代硬笔书法史中的特定地位,沈先生对现代硬笔书法多方位的探索与丰硕的成果都不好找刀一个合理的切入点。如果说庞中华可以称之为中国现代硬笔书法艺术一位十分重要的开拓者或领衔人的话,那么沈鸿根先生则是在中国现代硬笔书法艺术发生期内将这一新兴艺术引向深入、并进行多方位探索的又一位风云人物和推波助澜的人。

从中国书法艺术几千年的发展史来看,书法创作一直保持着独有的传统格式:右起坚写,这种写法是十分附合汉字的结字规律的:汉字结字中,一字的最后一笔一般都在字的右下角位置,这极适合字与字之间的上下牵连,适合字体由上向下的书写古碑帖中的行草书写法来看,一般字的最后一笔又都处理成向左带笔,呈向下向左的笔势。因而几千年来的书法创作仍一直保持着一种稳定不变的规律和程式化,呈封闭状态。横写在书法中几乎是一个空白,是未被开垦的空间。唯一的横写法只是匾额之类的少字数题写,但那种横式右起的创作方法只是少字单行,字与字各自独立,气韵并不生动也不连惯,所以并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的横写创作。

中国现代硬笔书法艺术因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及实用的要求而诞生,因此横写便成为摆在探索者、研究者面前一个避免不开而又必须解决的课题。对这一新兴艺术而言,是没有任何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的,上海黄若舟先生作为中国现代铅笔字快写的一个最早研究者,曾对钢笔横写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但黄先生似乎仅局限和停留在钢笔字的横式快写上,实用性含量太高,其本人在主观思想上没有上升到“硬笔书法”,使快写具有艺术因素的高度,艺术性含量太少,尚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硬笔书法横写”创作。八十年代初期的现代硬笔书法创作格式上只能传统竖写为主,追求艺术性而偏离实用,偶有横写但技法简单、单调。虽实用而乏艺术性,呈现的是一种不平衡的病态创作。因而,研究者们苦苦追寻着一种既适合实用又有很高艺术性的属于艺术范畴之内的创作方法和方式:艺术横写。

沈鸿根先生,这位从上海崛起的现代硬笔书法艺术家,早在八十年代初或更早一点时间便以毛笔书法家的身份对现代硬笔书法艺术从艺术创作、理论、教学、普及上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对中国现代硬笔书法艺术向深层次的开拓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纵观沈先生之书法,笔者以为其硬笔书法创作优于毛笔书法,硬笔书法中的行书优于其它书体。而行书中的横写又比竖写(传统写法)有学术价值、有开创意义。沈先生积多年创作之大成,构想并完成硬笔书法的行书左起横写理论和创作实践。沈先生的“横写”理论归纳为三种主要技法:笔连、意连、体连。笔连根据某些汉字最后一笔的走向一改向下牵连为向右牵连,而且为了调整笔势的向右性,对某些字的行书写法在不影响汉字结字特定规律的情况下,适当改为易认的草书写法或章草写法,增加了字与字的横式右写连贯性,为了避免单调和生硬的右连,沈先生借鉴毛笔书法中的笔断意连之法,以“意连”的方式调和单纯的笔连,三种右连技法中最具创新性和开创性的当?“体连”之法,一改实用钢笔字写法中字字平正的摆放方法,将某些字根据造型和书写变化之需要,处理成左倾右斜之势,和毛笔行草竖写中的字体左右摇曳之势有异曲同工之妙。沈先生不仅创立了这种理论,而且也进行了成功的创作实践。其钢笔行书横写中三种横写技法的巧妙运用与完美的结合,使作品极具节奏感和节拍性,字与字或笔连,或意连,或体连,技法丰富。字体造型各异,意态活泼,或如歌如舞,或风吹草动,出现拟人化的艺术性情趣,有些字适当纵向防笔,合理进行行与行之间的空白穿插,避免行与行之间的各自为政,整幅作品空间疏密产生变化。

艺术型横写对横向空间的分割,开创了不仅是硬笔书法而且包括毛笔书法在内所没有过的创作,使“硬笔书法行书左起右向横式书写”成为中国现代硬笔书法艺术的专利创作方法和方式,沈先生此理论的创立与实践,给我们的启示是:这种新的理论体系并非凭空产生的,也不是靠想像来完成。新的理论构想是在艰苦的实践与摸索中通过对毛笔书法创作技法的提纯与合理借鉴创立的。现代硬笔书法的理论体系尚需要研究者们来进行构筑。尚有许多摆在我们面前的未解之题需要解决。那么该怎样做,我想沈先生为我们走出了一条大胆的、成功的道路。由此,我想起一位书法家曾说过的话:我们学习毛笔书法创作技巧,并不是要盲目地模仿其创作方法,而是要学习其如何处理创作中的问题方法。

师范院校应重视实施书法素质教育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地的师范院校和中小学的书法(写字)教育越来越被领导和老师所重视。书法(写字)教育在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下,全国许多师范院校及中小学己将写好规范字列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加以实践,而很多师范院校己将原来开设的书法选修课纳入了必修课,并以书法教育作为进行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足见书法艺术在学校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人所共知,书法是我国独有的一种高雅艺术,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嬗变史,使中国的书法艺术从稚嫩逐渐走向成熟,从成熟再走向辉煌。如今,日本、新加坡、南韩、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都有书法团体组织,有些爱好者甚至倾其一生精力,去研究中国书法。为什么中国的书法艺术有这么大的魅力呢?因为中国的书法有着育德、启智、健身、审美等诸多方面的功能。而师范院校开设书法课,正是从学习书法过程中找到了提高学生诸多方面素质的契合点,使师范院校的学生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师范生,为将来成为高素质的人民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从事书法教学时,应把以下几个方面做为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的切入点。

一、通过书法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从最初文字的形成,到书法艺术的日臻完善,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史。在这悠久的语言文字长河中,各朝各代均出现了许多书体不同、风格迥异、品学兼优的大书法家。无论是他们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还是他们做人的准则,都着实是我们后学的楷模,诸如东晋王羲之学书使池水尽墨;隋僧智永学书退笔如冢;唐怀素无纸用芭蕉叶作书;唐虞世南晚寝被中画腹;唐颜真卿为官之刚正不阿、宁死不降的高贵品格……这些千古流传的事迹,对培育人的品德、毅力有很强的感染力,对年轻的师范生是生动的活教材。因此,有很多学生在学习各大书家作品时都为之倾倒,为之震撼,他们不但学会了书法艺术,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做人。

二、通过书法教学,开发学生的智力

现代的书法教学,应打破陈旧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尤其是师范院校的学生,他们都有自己的分析、识别、判断等各方面的能力,为了开发他们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应大胆放开教学。例如,在进行新课时,可以采用″目标愉快式素质教学″方法,先交待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和能力目标(亦可称素质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学、分析、观察、临摹、评价、概括等方面的能力),然后由学生自学完成教学目标。这一阶段是充分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可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先明确问题,即明确解决教学目标的途径(可用自学参考题来进行提示);第二,分析问题,即根据自学参考题,独立阅读教材,通过观察、分析和理解,来明确参考题的答案;第三,解决问题,即根据学生学后的不同理解,展开讨论,以明确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加深记忆,解决知识目标;第四,尝试练习,把自学的知识进行实践,反复临摹、比较、研究,最后写出自己较完美的作品;第五,评价作品,即找出学生中有代表性的作品打在实物投影仪上,然后由学生分别进行评价,找出优、缺点,这样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评述力等;第六,标准示范;由老师或书写能力较强的学生实际示范书写,解决重点和难点;第七,强化训练,根据评价的作品,学生进一步强化,达到熟练的应用和进一步提高书写水平的目标。最后由学生小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训练,学生会逐渐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由此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素质(这一过程的关键,是让学生亲自感受整个教学的全过程,独立学习的能力),从而开发了他们的智力。

三、通过书法教学,可以使学生身心健康

1、学习书法有益于身体健康

从历代大书法家的年龄方面去考究,长寿者占80%以上。例如:王羲之59岁、欧阳询85岁、虞世南81岁、颜真卿77岁、柳公权88岁、苏轼65岁、赵孟69岁、董其昌81岁,现当代书家长寿者更是众所周知,数不胜数。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书法家长寿呢?我个人认为,古人对习练书法的姿势特别讲究,要求头正、身直、臂曲。在习练时,由写小字到写大字,使人身体的指、腕、肘、肩、臂都随笔画的书写而有节奏的运动,各种器官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虽从外观上看不出有多大的运动量,其实却如八卦、太极、形意拳一般,寓动于静,刚柔相济。人们常说书法也是一种慢性″气功″,书写时,可以调理经络,匀畅呼吸,最后达到心手相应,益于身体健康。

2、学习书法有益于心理健康

习练书法,除了强身健体外,尤为重要的是使人的心理得到更健康的发展。虽然书法作品的每个字都是用手写的,但实际上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是一个人精神风貌的体现,它的内涵极为丰富。无论是哪一位书家的作品,无不体现了他本人的个性品质、创作意念和思想情感。比如,唐代书家颜真卿的《祭侄稿》,是为了祭奠他的侄子而书写的,祭文令人觉得凄怆,书法墨迹更使人感到一泻千里,悲痛至极,看得出他在书写祭文时是心灵的渲泻。而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兰亭序》,却令人感到当时他与诸位贤人相聚时那快乐、洒脱而又闲适的绝美佳境。先看那即兴而赋的优美散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令人读后有如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而那潇潇洒洒的隽秀行书,更是右军酒同诗人们的真情流露。无论是鲁公的悲痛之极,还是右军的浪漫之至,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都极为有益。

四、通过书法教学,可以磨炼师范生的意志品质

书法艺术,并非一蹴而就之事。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这些精辟之论,都充分指明了研究任何学问都需要日积月累,切不可一曝十寒。因此,从事书法教学时,老师要阐明学习书法并无捷径可言,只有从一点一滴学起,由笔画到结构再到章法,多临摹多创作,广取博收,拓宽视野,记之于心,熟之于手,达到心手相应,创作忘我方为最佳境界。由此可见,学习书法艺术,可以使每个学生意志品质都得到磨炼。

五、通过书法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任何艺术,它带给人的都是美的享受,书法艺术更是如此。在书写训练过程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古典音乐与书法艺术之间的辅导,使学生在书写时受到艺术的熏陶和艺术感染。这种艺术上的感情交融,便学生在心态、性情、认知、意趣等诸多方面都得到了美的享受。另外,多读帖多欣赏古代名家名作,也会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因此,经常开设欣赏课也是非常重要的。欣赏时,启发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如用笔的起与收、粗与细、曲与直,结构的平正与奇崛,章法的疏与密,墨色的浓与淡,线条的柔与刚、收与放,书家的个性差异与作品的个性差异等等。如果真正体会到书家作品的这些绝妙之处,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就会提到很高的层次上来,为他本人的书法创作奠定审美的基础。

六、通过书法教学,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书法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师范生真正能从学校逐步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生学习书法艺术日趋成熟时,积极培养他们的参赛意识和竞争意识,这是尤为重要的。参赛目的是让他们都从中得到锻炼,力争获奖更是每个学生的美好愿望。在各类书法比赛中,学生们为了创作出最佳作品,每个人都勤勤恳恳,废寝忘食。他们经过多次比赛的磨炼,不但具备了竞争意识,更重要的是有了自信心和荣誉感以及开拓进取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又恰恰是当代人才所应具备的。

总而言之,师范院校的书法教学,使学生学到了真、善、美,感受到了什么是艺术,同时,更是提高师范生各方面素质的有效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