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硬笔书法与教学的关键

硬笔书法与教学的关键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钢笔书法教学中的细枝末节社会在进步,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下面,笔者结合校“点点硬笔书法组”的实际教学情况,记下几点经验体会。

硬笔书法与教学的关键

第一节 钢笔书法教学中的细枝末节

社会在进步,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字如其人”“字是人的第二面孔”这些话语俯拾皆是,充斥着孩子们的大脑,使孩子们认识到钢笔书法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此,钢笔书法的教学场所也应运而生,如专业书法学校,个人创办的书法学校,在少年宫等社区办硬笔书法学习班。“双姿”的教学恐怕是每个钢笔书法教师的最先遇到乃至贯穿教学前后需不断指导、纠正,也是很棘手的问题,所以对习书学生的“双姿”关注的更多些,除了这个“必修”部分需花很大气力教学外,钢笔书法教学中教师还需注意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他们对硬书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校“点点硬笔书法组”的实际教学情况,记下几点经验体会。

1、优雅安静的环境。我们在书屋的四壁上挂一些古代名家的书画作品,播放些舒缓的古典乐曲,让学生置身于字帖之已经,忘情于其中,陶冶了情操。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性好,保持室内新鲜,但不可有风,以免风吹而翻动字帖,掀动字纸,乱了手脚,使学生不能静心,破坏了优雅安静之境。

2、教学语言的幽默化。本校硬笔书法组的学生年龄都在10岁上下,都属钢笔书法初习对象,对书法学习有胆怯和紧张心理,教师不可对其使用沉郁严肃的话语,应表现出轻松和耐心之态。如一学生练字时呈趴式,针对此种情况,笔者结合生活实际(戴眼睛的不便),说;“如果你这样做不但字不会练好,而且会像老师一样戴上眼睛,好看吗?”这样的教学方式要比直接命令他做直,更具说服力和更易接受。3、练习时间的控制。由于学生年龄小,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注意的持续性不够久,意志力不强,没有耐力,长时间去做同一件事情,如一练就是一二小时,会使学生丧失对钢笔字练习的兴趣,影响学生以后的书法学习,且进步甚微。我们的做法是要求每天认真练上半个小时就够了。

4、把握好使用铅笔到钢笔的过度关。由于学生的书写工具从铅笔直接转换为钢笔,难免有所不适应。原先,他们是通过不断转动铅笔杆,利用铅芯与纸的摩擦来书写出汉字,是用笔尖的侧面摩擦消耗呈现的。而钢笔在书写中不可转动,须笔笔“中锋”,学生有些适应不过来。致使学生产生一种焦躁的心态,使劲把笔在纸上乱划、乱戳,导致笔尖被破坏,“笔尖是钢笔的心脏”,从而造成钢笔的损坏不可书写,就算好写,字也不近人意。5、适当高度的桌椅。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阶段,应因人而异,为他们选择不同合适各个体高度的桌椅。随着习书时间的推移,要不断随时更替桌椅。学生坐得舒服,对身体的发育有辅助作用,对写好字也大有裨益。

以上种种为笔者浅薄之见,权为经验之谈。钢笔字教学细节多多,还望致力于硬书教育读者多些关注,多些研究,共来推动硬书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肌肤感应法——钢笔书法教学中感性的补缺

要培育新世纪的钢笔书法人才,必须从小抓起,在学校钢笔书法启蒙教育中,习书者多数为年龄偏小的低年级学生,除了要培养学生对学习钢笔书法的兴趣外,教学某一笔画或某一结构时还需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在钢笔书法教学时,我们通常会讲很多书法术语,如“顿笔”、“行笔”、“按笔”等等。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差,对这些书法术语只能是一知半解。学生理解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感性经验还不够充足。我们在实际教学时,摸索出了一种新的适合于初学者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姑且称之为“肌肤感应法”。

我校刚组建“点点硬笔书法组”,成员基本都初习钢笔字。我们在教学基本笔画时,发现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是笔画书写的三个过程(起笔、行笔、收笔)不太注意及其笔画力度的变化难以把握。

如,我们教一生写“横”,先以理论方法指导:起笔轻,向右下稍顿,中间行笔轻快,至末笔处顿笔收起,整体呈左低右高之势。接着便加以示范书写。而该生书写出的横画,力度与速度不到位,像游动的蚯蚓,弯弯扭扭的。情急之中,一方法跃然脑中。我的做法是:我以指当笔在学生左手背上书写,让其执钢笔在之上书写,这两个书写过程差不多同步进行,即:我在学生左手背上以指当笔向右下轻顿,学生通过所感觉到的,也在纸上用笔写之;我轻快行“笔”,其跟之;我顿“笔”,其也顿笔。结果书写出来的笔画效果很好。于是,我们又如法炮制地将此法运用到其他学生的书写中,效果也是如此之好。

之后,我们将此方法加以分析,认为在写字过程中,以理论方法指导学生的实践书写很必要,但感性上如不充分,教学效果势必大打折扣。“肌肤感应法”则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帮助。“肌肤感应法”是指在写字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感觉自己左手肌肤上的“笔”的力度和速度的变化,通过神经系统传输到右脑运动知觉神经,再运用已有的初步实践书写经验及理性认知,在纸上写出所感受到的线条的过程。

不过此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适用于钢笔书法的初学者和对学生的单个指导。

我们只是从实际教学中无意发现了这一方法,名称、定义或许都不恰当,分析或许也不够深入,用之以抛砖引玉,以期更有能者加以研究、探讨。

第三节 对学生书法兴趣的纵向引导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横向上培养学生学书的兴趣,更要不断加以引导,使其向纵深发展,从而有效地为学生学习书法作终身、持久的服务。这种纵向发展的过程概括地讲,分为三个阶段:有趣——乐趣——志趣

一、感到有趣

有趣是兴趣的初级水平,是被一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的直接兴趣。表现为人对新鲜事物的喜爱和好奇心。年龄越低的学生,兴趣就越容易停留在有趣的阶段。有的爱模仿老师的板书(譬如行楷字)。有的模仿隶书波画的蚕头燕尾写写画画,模仿草书的潇洒飘逸涂涂抹抹;有的在课本或报刊上见到同龄人的书法作品,也跃跃欲试。当学生感到有这样的兴趣时,如果教师不引导其往深层次发展,他们就会出现今天喜欢楷书的端庄、明天喜欢行书的灵动、后天又喜欢隶书的飘逸的情况。这种有兴趣的学书方法随意性和盲目性很大,随生随灭,为时短暂,一般仅仅停留在好奇的层面上。学书贵在专一,朝三暮四是学不好书法的。教师对此不可漠视,而要抓住契机先作必要的指导,循循善诱;学书是一个贵在坚持的过程,需先把一种书体学好,再学其他书体才可触类旁通。再讲一些古代、近代、现代书法家们的学书故事,让学生明白学好书法须具备的条件(如耐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如高原现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之不能浅尝辄止。教师要正确引导,以便将兴趣牵引到第二阶段。

二、感受乐趣

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向形成的,它能使人感受到快乐的意味。在这个阶段或水平上,学生的学书兴趣会向专一、深入的方向发展。教师要通过观察,针对不同的学生及不同的现象给予不同的指导。学生在学书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师、家长的经常鼓励和支持,信心倍增,会自发地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读帖、临帖、请教老师或与同学交流切磋上。由教师传授的正确、科学的学书方法引路,他们通过学习,在实践中逐渐摸清学书的门路。有的学生作品在报刊上发表,有的参加比赛获奖,还有的因为写得好,受到教师、同学、家长、亲戚的表扬。他们感受到乐趣后,学书兴致会大增,字越写越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发展势头。此时,教师应抓住时机引导其向第三阶段发展。

三、满怀志趣

志趣是兴趣发展的高级水平,是在乐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相结合。其特点是具有社会性、自觉性、方向性和更强的坚持性,甚至终身不变。志趣形成后对一个人日后的成长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当学生对书法感受到乐趣以后,笔者这样引导:“我们学习书法不是为了听上几句好话、获几个奖、发表几篇作品……一个真正的学书者,贵在让全世界的人都了解中国的书法艺术,了解中国。”值得欣慰的是,笔者在一位书法特长生的习作《我的志向》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我要当一位书法家,把祖国的书法艺术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让中国书法艺术发扬广大。”胸怀这样崇高的理想,正是他学习书法中满怀志趣的体现,他的这种志趣正是学书之后兴趣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乐趣的直接升华。在书法特长班学生中,笔者对他能有这种崇高理想大加肯定和褒扬,鼓励其继学不辍,为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通过对学生兴趣三个阶段的不断引导,循序渐进,使学生的书法水平不断提高,达到不仅热爱书法艺术,能写上一手好字,更有远大志向的目标。

第四节 书法特长生的发现和实施教对策初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对某一方面有着特殊的兴趣爱好。有些学生喜欢给课文配上一幅插图,有些学生经常一边走路一边唱歌,有些同学经常在底下模仿老师板书。这些表现正是学生内在潜能转变为特长的前兆。作为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这些细节并引导其进入到特长的大门中来。

有些学生在写字方面有着明显的兴趣,并且进步很快。有的爱模仿老师的板书,且模仿得像模样像的。这些在写字方面有着特殊爱好、拔尖的特别擅长的学生,就是“书法特长生”。

因材施教的内涵不仅包括“补差”,对全体学生统一要求,还包括“拔尖”。在小学写字教学中一般都很重视全体学生写字水平的共同提高,但也要重视对“书法特长生”的发现和培养,使他们的书法艺术潜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利用,从而促进他们艺术素质的发展。抓个别与抓全体一样重要。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家嘎纳(H.Gardef)教授的多种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有八种,各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人的天赋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在智力方面扬长避短,用自己智力上的强项来争取优势,获得最佳发展。同样,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之间也存在着智力上的差异,一个班是一个智力的混合体。那些书法特长生都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艺术感染力和领悟能力,这给他们在书法学习方面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小学写字教学中,如果只一味地对全体学生重复笔画和结构等练习,缺乏深度,就有可能使具有书法天赋的学生的兴趣转向其他方面,从而影响他们艺术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要想培养书法艺术家,首先得学会发现书法人才。一般地,具有天赋的学生对书法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线条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能够不厌其烦地对着书本上的标准楷体进行临写;书写的作业工整、一笔一画、一丝不苟,很少有差错,很少用橡皮,让人看着舒服……教师要对这些学生做特别的指导,以使他们的特长得以提高和发展。在如何对书法特长生进行教育的问题上,有两个观点。一是认为对这些学生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加快他们的学习进度;一是认为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巩固和丰富。笔者认为两种对策应结合使用,并采取以下一些具体的施教对策和方法:

1、任课教师应了解学生对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书法特长生往往通过自学或他人辅导将教材内容提前掌握。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必要让他跟着其他同学重复学习,而应对其提供一些更深层次的学习指导和更有意义的书法活动,给这些学生展示他们能力的机会。

2、提供能促进他们特长发展的课外读物,如《中小学书画》、《青少年书法》、《写字》等,提供一些古代书法家少年时学书法的故事和能适合他们自学的书法教材。这些对培养书法特长生很有帮助,因为单一的课本内容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

3、对学生的要求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区别对待。

4、给他们提供参加各种书法比赛的机会,对他们的参赛情况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

5、对他们进行单独指导和训练。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请有书法特长的老师对他们进行单个辅导。

6、鼓励有书法艺术才能的学生相互间进行交流,相互切磋,集思广益,共同提高。7、提供有效的书法教学方法。如观察法、比较法、肌肤感应法等,这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使他们便于接受。

由于书法特长生是一群特殊的写字学习者,这就要求书法教师要与之相适应。教师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要具有广泛的书法知识,具有发现和培养书法特长生的才能。此外,要有针对这些书法特长生培养所需要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学校也应提供响应的教材、技术(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以及人力资源(教学能力强的任课教师和课外辅导员)。

第五节 谈谈如何培养书法特长生

有些学生在写字方面有着明显的兴趣,并且进步很快。有的爱模仿老师的板书,且模仿得像模像样的。这些在写字方面有着特殊爱好、拔尖和特别擅长的学生,就是“书法特长生”。

我校把这些书法特长生组织集中起来,成立了校“点点”硬笔书法组,由笔者担任辅导老师。由此,南通市十五规划课题《书法特长生的培养与研究》在我校应运而生,并于2002年4月顺利开题。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书法特长生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让学生学会欣赏。

眼“高”才能手“高”,所以要先让学生学会欣赏。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书法氛围,笔者在书法培训教室悬挂、张贴了许多优秀书法作品(这些作品有的出于学生之手、有的是老师创作的、有的是从报刊裁剪的)。每星期安排一节书法欣赏课,让学生知道书法作品美在何处,体会书法艺术美,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书法鉴赏能力。为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笔者让学生对同伴们书写的作品进行互相点评、讨论,指出优点,提出不足,让学生在评价中提高。

第六节 浅议比喻手法与硬笔书法教学

摘要:单纯的抽象理论讲述,往往使学生陷入云山舞沼之中。书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抽象的内容具象化。(www.xing528.com)

关键词:具象比喻抽象比喻

纵所周知,书法“这种从整体上观照宇宙人生并精细地显露人类内心情感活动的独特艺术”,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艺术,并且相当纯化。清·冯武《笔髓》:“故知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机巧必须心悟,不可以目取也。”张怀王《书议》更说书法“可以心契,不可以言宣”。足以证明,要理解书法,学好书法是相当困难的。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处于萌芽阶段,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往往对直觉形象的东西较容易接受,而对抽象纯理性的东西接受起来就相对困难些。单纯的抽象理论讲述,往往使学生陷入云山舞沼之中。学生对一个又一个的重点、难点、规律、原则死记硬背,无法融会贯通地理解,因而产生味同嚼蜡的感觉。因此,硬笔书法的学习对小学生而言,更是难上加难。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书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抽象的内容具象化。在硬笔书法实验班教学中,我经常适时采用了恰当的比喻法,使学生们准确而便捷地理解了知识,增强学习硬笔书法的兴趣,调动参与课堂学习积极性。一个阶段后,他们的字有了质的飞跃,有近三十幅硬笔书法作品在专业报刊发表,并有多人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硬笔书法教学中运用比喻有两种情况:一是具象比喻,二是抽象比喻。

具象比喻——利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比较熟悉的具体事物作比。如垂点,像小雨点,“小雨点”是具象。

抽象比喻——利用学生能凭感觉体会的曾涉及过的事物作比。如点画虚实像“音乐节奏的弱强”,“音乐节奏”是抽象。

硬笔书法教学中的具象比喻通常有以下几法:

1、自然之比:书法艺术有很多就是直接受到自然的启示,来源于大自然。运用具象比喻要贴近自然,回归自然。从自然物象的比喻方面进行探讨,强调大自然及现实生活中的物状,再现其物状功能。卫铄在《笔阵图》中指出?“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丶“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丿“陆断犀象;”乙“百钧弩发;”|“万岁枯藤;”丶[捺]“崩浪雷奔;”横折弯钩“劲弩筋节。”七种点画均取之大自然及物状形态,比喻为七种笔意笔势的用笔方法。王羲之在《用笔赋》中说:“若长天之阵云,如倒松之卧谷,时滔滔而东注,乍纽山兮暂塞。射雀目以施巧,拔长蛇兮尽力,草草眇眇,或连或绝,如花乱飞,遥空舞雪;时行时止,或卧或蹶,透嵩华兮不高,逾悬壑兮非越”。他们都强调书法外在形态的物状特征,提出了“象其形”的书法理论。卫恒提出“类物有方”,索靖提出“类物象形”,成公绥提出“因物构思”,都强调了书法创作的物状特征。能够从笔意上强调模拟自然物象之气势、韵味;从书法用笔,结构上探讨书法与自然物象的内在审美联系。

在教学“参差”结构特点时,我把参差比作鱼鳞、鸟的羽毛般开合、伸缩变化。再如在教“内收”和“外放”的结构特点时,我把它们比喻成花儿。内收就好似花含苞欲放,将开未开之时,花瓣都聚拢在一起,围绕着花心。而外放则是怒放之时,但花瓣仍围绕着花心。就是说笔画要有一个中心,外放时也不能随意放开。

2、人体之比:在自然界千千万万的事物中,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其体态是最优美的。一个优美的字体是一个生命体。它总是充满生机、劲健有力、富有弹性,而不是僵硬软弱,死气沉沉。如颜真卿楷书《多宝塔》的字,笔画粗细、曲直如“人”的形体。

以点画教学为例。点如人的眼睛,神采熠熠。主横相当于人的两肩,主竖相当于人的挺直硬朗的躯干腰板。撇捺如翩翩起舞的少女手臂……以构形教学为例。结体时因字要注意昂头、收腹、展臂、伸腿,字才会屹立峻拔,威风凛凛,活泼多姿,气度不凡。

3、建筑之比:字的间架结构象“建筑的框架”。书法是一种意象艺术,具有很强的形式感。欧体楷书《九成宫》的字如是。

建筑非常重视对称的原则。在书法史上,对称现象出现最早,而且应用最普遍。殷商甲骨文中已有许多对称的文字。秦代小篆中有不少字对称形式极为严格,有的已达到绝对对称(轴对称)的程度。汉代以后的隶书和楷书等,在结字方面也经常采用对称的方法,但它们的对称往往是视觉上的对称。4、生活之比:书法由象形到高度抽象离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远,而形象比喻就是要选取生活中鲜活的直接的形象来打比方。

如讲“相向”、“相背”结构时,把它们分别比作“两人面对面作揖,互相迎合,但仍需注意呼应和避让”和“两人背对背,形似神离,但笔意仍相呼应,神气相近”。再如讲“相让”,合体字的每个组合部分要像人一样避免混乱和冲突,各得其所,相安无事,相互融合。

硬笔书法教学中的抽象比喻通常有以下几法:

1、音乐之比:美学家说建筑艺术是“凝固的音乐”,而书法艺术则是“纸上流动的音乐”。在视觉艺术中,运用节奏韵律的法则首推书法艺术。这是因为它的创作直接符合构成节奏的两大要素,即运动的过程和强弱的变化。

书法的节奏韵律一方面表现在单字的结构中,主要是通过笔画自身的各个笔画的相对变化,呈现出轻重缓急和大小曲直等不同形态,并形成一定规律。另一方面,在书法作品的章法中,除了每个单字的变化外,其整体上也呈现出轻重缓急的大小曲直的变化。

在正书中,欧氏《九成宫》线条浑穆高简,法度森严,像音乐高声区的高昂嘹亮、悠扬柔美的声型,若“珠珠落玉盘”之状。颜书的平正遒婉、质厚雄肆、圆遒取势、以拙为巧,恰像音乐中声区的饱满深情、迂回自然的特质,洋溢着生生不息的情感源泉,使作品在寂静中生发出无穷的意境。《爨宝子》苍老古拙、庄重敦厚、凝练坚定、沉郁刚毅有音乐低音区的古拙醇厚、从容简朴味道,勾勒出独特的美的形式,达到一种崇高的艺术韵味。

2、物理之比:物理上多种原理都符合事物实际。执笔如人立杆,得讲究支点、力点、分力与合力。五指执笔法中笔杆左侧为食指、中指,笔杆右侧为拇指,他们的中部为力点。前者为两个分力(向左),与后者的分力(向右)方向相反,形成力的平衡。再加上穿插右侧的无名指的指甲为支点,如同三个人在立一根旗杆,扛、拉、扶一同发力,配合默契,旗杆才能竖起来。

执笔是写字的关键,学生执笔不规范者,多数不易改正,影响基本点画的书写,直至各种技法的表现。因此我利用力学原理之比对学生进行执笔知识的传授,解决了书写基本的关键技能。

3、武术之比:武术动作令人赏心悦目,力度有露有藏,以少林拳、太极拳为例。少林拳伸手舞脚幅度较大,而太极拳如“捕风捉影”,幅度较小,然而二者都是力的表现。这与笔锋外露是力的表现,藏锋亦是力的表现类型,给人印象不过是前者阴柔,柔中寓刚,后者阳刚,刚中带柔。

写“斜撇”如练太极拳,写“直撇和平撇”如练少林拳。

4、文学之比:文学中修辞生动,笔画之间外观疏实内容紧密,如“散文形散神不散”。

教学“意连”时,告之学生点画虽不相交,有时点画甚至散布而笔势相反,结体应注意起伏呼应,避免点画各自独立,相互隔绝,做到笔断意连,“形散神不散”。

正是运用多种形式的比喻来教学,把抽象的、难以用语言概括其基本的概念、技能,既恰切又形象化的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听得津津有味,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自然形成,学习兴趣大增。

运用比喻时还应注意几个问题:

1、运用比喻要目的明确。比喻的使用要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理解,加深其印象。目的不明确的比喻,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知其所以然,就失去了比喻的作用。

2、运用比喻要恰到好处,切忌牵强附会。比喻中喻体与本体在本质上要有共同之处,怀素的草字动感与行云流水的动感是一致的。牵强附会的比喻,不便于学生理解,讲了等于白讲。

3、比喻要用在关键处,不可滥用。通过操作能反映过来,能看得懂,听得懂,不是问题的关键与难点,就不要作比。滥用比喻,会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反而事与愿违。

参考文献:

①张荣生编:《全国书法教学学术论文集》,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②许晓俊著:《〈灵飞经〉笔法精讲》,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二、让学生学会临帖。

古往今来的书法家们无一不是从临帖入手,进而创作,成为大家。因此,在教会学生基本书写知识的基础上,笔者就让学生开始临帖。因为书法特长生已具备一定的书写技能,所以在教材的挑选上,笔者在教学时采用古代的优秀碑帖(诸如《灵飞经》、《黄庭经》)作为范本让学生临写。

1、观察。在特长生的培养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个学生非常认真刻苦,常常将一字练上几十遍,但就是不能临得很像,不能令其满意。他就会急得直跺脚,心烦气躁,哀声怨道。这个现象引起笔者的思考,经过认真分析,发现他的主要问题在于临帖时不会观察。根据这一典型现象,笔者在教学中教给了书法特长生们“在临写中比较”这一观察方法,将自己临写的笔画从长度、弧度、角度三个方面去进行部分比较,从笔画间的远近、位置、空间距离三个方面去进行整体比较。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从中找出不当处,抓住关键,待到再次临写时将之改正。这样坚持“比较”下去,一而再,再而三,学生临写的作品就会不断以趋神似。

2、思考。思维训练不仅在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同样在书法学习中也要教会学生思考。在平时书法教学中,笔者注重学生在学习书法时的思维训练,让学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自行解决写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时给自己提问“为什么要这样写?”“为什么这里总是写得不好?”,自己设法找出问题的根源。在学习中,鼓励学生要“打破沙锅问到底”,自己找出写字的规律。每本字帖的风格不同,在结体和笔法上也都有自己独特的规律,要临像一本字帖,就必须在练习中领悟它们的特点,总结他们的规律,以求融会贯通,从而达到“我手写我心”的状态。

3、临写。众所周知,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视觉艺术,最终是要将你“胸中的成竹”写在纸面上,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练习来实现。“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可见,学生的书法学习需要不断的技能训练来实现。我们每天安排中午半个小时的时间让学生临帖,从笔法到结构,一环紧靠一环,循序渐进。先让学生通篇临写,再进行单字训练,最后又会到通篇临写这个环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学生的字练得像模像样,很令教者满意。

三、让学生学习创作。

当学生临一本帖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笔者就开始让学生创作。对小学生而言,集字法不失为一个好的创作方法。首先让学生了解书写内容,继而让其从字帖中去找“字”。字帖中有些字有现成的,而一些没有现成可找的字,可让学生对字帖中的字通过拆卸、拼凑等途径完成,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很有当前练的字帖的味道,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另外还可以通过投稿、参赛,增强学生学习书法的信心,达到最终学好书法的目的。

通过近一年的书法培训,这些书法特长生的字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们的作品在《中国钢笔书法》、《青少年书法》等专业报刊发表作品二十余幅,在各级各类大赛获奖五十余次,“点点”硬笔书法组还被《钢笔书法报》作了专题报道。

通过书法的学习,这些书法特长生个体的道德情操、艺术修养、非智力因素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