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于目标教学研究、继承了目标教学成果精华的差异教学,是烟台“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活动的重要范式之一。但是现实中,高层次认知目标不被重视、思维对话教学基础不牢、“差生教学”现象普遍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高层次认知目标缺失的问题
从目标教学和“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的现有状况看,毋庸讳言,当下,多数教师丢弃了目标教学论中“认知层次”这个最基本的专业概念,因此,也就不能甚至不会依据教学活动的性质、层次分明地设置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尤其是不能甚至不会合理定位适合学生的高层次认知目标,教学活动多数停留在“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认知层次上。认知目标的水平层次“边界”不清,教学活动的思维成分便含糊不清;没有具体可测的较高层次认知目标这个硬实的指标来“导航”,教学活动的思维量便成为一个可有可无、可轻可重的“未知不定量”。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思维量缺失,思维体操缺位,“思维对话”被口号架空,生搬硬套、机械模仿成为学习主流,思维荒芜、颓废、萎缩,解决问题的能力低下。正如有关调查得出的结论:“在当前的课程和教学条件下,学生相应学科课程的学习理解能力表现较好,应用实践能力表现有待提高,迁移创新能力表现水平较低。”
2.差异教学窄化为差生教学的现象(www.xing528.com)
从差异教学的视角看,一些任课教师对于“关照学生差异”的理念理解得不够全面、落实未能到位。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过于强调“底线”标准,全无“高阶”意识。也就是,一些任课教师在教学时,习惯着眼于“差生”,并以转化“差生”作为教学的着力点。着眼并着力于“差生”的这个提高教学质量的行动方向无可厚非,但如果“剑走偏锋”,便会导致一些实践误区——除了只专注于关照“差生”不将“尖子生”放在眼里,任由“尖子生”自由发展之外,最典型的就是将降低教学坡度理解成降低课程标准,将量力而学理解成省略某些目标,名为关照——其实质是迁就“差生”,而将高层次认知目标定为可以自主面向的“可选”元素,导致在部分学生的学习中,一些高层次认知目标成为虚无的摆设。于是,一部分学生逐渐地止步于高阶思维活动的门外,认知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尤其是思维个性的舒展乃至生长得不到应有的保证,认知能力得不到完整、和谐的发展。
鉴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高层次认知目标必须重新得以认知,高层次认知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得以落实,尤其是在差异教学中,高层次认知目标必须理性地加以重树。提出“关注高层次认知目标的差异教学研究”这一专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