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在幼儿园平时教育工作中会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施加影响。其角色的多重性,决定了他们不仅要向幼儿传播文化知识,还要领导组织班级活动,同时还要成为幼儿的知心朋友,承担着塑造幼儿的灵魂,与幼儿进行密切的心理交流的任务。而幼儿则在与教师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过程中,模仿教师的行为习惯,接受教师的影响。这种现象,是幼儿教师对幼儿心理的潜在影响,也是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幼儿的影响。
1.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心理素质是以生物遗传为基础,把社会文化交互活动中的刺激内化并生成的关于适应社会性的行为的最基本的、稳定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维度多元的系统。幼儿正处于心理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心理素质受教师心理素质的影响。
(1)可塑性。
幼儿的身心都处于成长发展中,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而且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强。因此,相比成人,幼儿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英国教育家洛克才将儿童的心灵比作一块白板,因为幼儿的一切思想观念都从外界获得。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就如同在白板上绘画一样。这些教育内容,不仅包括知识与文化,还包括教师的言谈举止。这些内容无不反映了教师的心理素质,如同在“白板上绘画”一样,其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状态。
(2)模仿性。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其学习的主要手段。幼儿无论在知识、智力,还是在心理品质、思想道德方面,都还处于形成时期,缺少独立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此时的幼儿对教师怀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的情感,心理学上称之为“向师性”。在他们的眼里,教师具有权威性,他们信任老师,远胜于相信父母、兄弟、朋友,于是经常可以听到他们口中说“我们老师说……”因此,教师本身或教师所倡导的思想、行为、品质往往都是幼儿最信赖的,幼儿的学习、生活往往模仿老师。幼儿不具备完全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模仿教师方面,往往是全方位的。因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就会强烈地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状态。
由于幼儿在心理发展上的这种特点,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都会对幼儿的心理素质造成一定的影响。教师的观念、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对待成败、荣辱得失的表现,工作中的一举一动及所有的心理状态,都能被幼儿感受到、观察到,会无形地影响着幼儿,促进或制约着幼儿健康心理的发展。
2.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对幼儿心理的影响(www.xing528.com)
幼儿教师心理素质是以人格为核心内容,经由先天和后天的合力作用所形成的,与幼儿身心发展密切相关并对其有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它是幼儿教师个体的一种有机的综合性的机能状态,渗透着人的心理现象所包括的各种心理成分。
(1)幼儿教师的心态影响师幼间的心理关系。
幼儿教师和幼儿间的关系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一个幼儿教师倘若豁达、开朗、善良,就会让幼儿获得健康的心理支持,师幼之间就会形成良好和谐的心理关系。一个幼儿教师如果自私、狭隘、暴躁,动辄体罚、挖苦、讽刺幼儿,或者在评价幼儿、对待幼儿的时候,依据幼儿的学习成绩和家庭出身采取不同的态度,则会给幼儿带来巨大的心理伤害。近年发生的一些幼儿教师体罚、责骂、挖苦、讽刺幼儿的行为,导致幼儿身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这样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情节严重的甚至被新闻媒体曝光。然而,未曾被曝光的体罚、挖苦、讽刺幼儿的现象还有很多,究其原因就是这些幼儿教师不良的心理素质,或是其个性品质不良,或是其心理承受力差,总之,无论怎样的表现均反映了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存在问题,由此做出这些行为,在对幼儿的肉体上造成伤害的同时,也给幼儿的心灵造成创伤,甚至使幼儿患上严重的心理疾病。
(2)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幼儿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心理不健康的教师的不良言行会对幼儿的心理、生理产生极其消极影响。同样,幼儿教师的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尤其是喜怒无常的情绪状态和暴躁乖戾的性格,也会使幼儿形成心理障碍。
幼儿教师李某,对于周六、周日完不成作业的幼儿,采用的处罚方式就是或让幼儿在课间和中午跑步,或让幼儿在众目睽睽之下跑,或让幼儿饿着肚子跑。第一次跑10圈,第二次就跑20圈……结果幼儿开始恨老师、恨学校,幼儿的心理逐步扭曲。后来,其中的一位幼儿升入中学后,在日记中写道——从上幼儿园起,我就是一个破瓶子,从小就被家长和老师摔碎了,碎得再也不能拼接了。一个破瓶子还能有什么用?
由此可见,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决定着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而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成长。幼儿教师在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就要将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纳入学习范畴,进而从根本上促进幼儿的成长,真正实现对幼儿的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