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明确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表现后,还要清楚造成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警醒自己,主动科学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这些多元的角色给幼儿教师带来了挑战,也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职业倦怠、人际关系敏感引发的自控力差,以及对教育改革不适应。过度劳累和对事故的担心,使得多数幼儿教师身心疲惫、焦躁不安。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具有积极健康的人格特征是幼儿教师基本素质中至关重要的方面,也是幼儿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在明确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表现后,还要清楚造成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警醒自己,主动科学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幼儿教师作为专业教育工作者,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与其他职业相比,幼儿教师职业角色是多元性的,是幼儿生活的照料者、幼儿学习的支持者,是幼儿与社会沟通的中介者。这些多元的角色给幼儿教师带来了挑战,也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职业倦怠人际关系敏感引发的自控力差,以及对教育改革不适应。

1.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指在工作重压下,个体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它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在长时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消极状态。

幼儿教师多为女性,单一的同事关系有可能激化负面情绪。同时,幼教还是一种情感性工作,工作极为细腻烦琐,教师心理压力很大。加之幼儿受伤害事故屡屡发生,使得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成为社会和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于是大部分幼儿教师“谈伤色变”。过度劳累和对事故的担心,使得多数幼儿教师身心疲惫、焦躁不安。同时,幼儿园环境、待遇偏低可工作量过大、缺少专业发展和自我提高的机会等因素,也导致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幼儿教师一旦出现职业倦怠,就会从以下四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情绪消极,即教师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丧失了工作热情,无法像原来那样关心和爱护幼儿。二是非人性化表现,即教师以一种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和情感去对待自己和周围的人,对他人失去同情心和同理心,甚至冷嘲热讽。在对待幼儿上,突出表现为给幼儿贴标签、肆意贬损,甚至以冷酷或疏离的态度地待幼儿,在身体和心理上疏远幼儿。三是认知枯竭,即幼儿教师无法适应社会的快速变革和知识的急剧更新,无法回答幼儿的问题,学习能力差,感受到知识上的枯竭感。四是个人成就感降低,即幼儿教师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对自我效能的信心下降,自己对工作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从而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积极性丧失,不再付出努力。

职业倦怠不但影响幼儿教师的进取精神,使个人发展受阻,而且影响幼儿教师个人和幼儿的身心健康。

2.人际关系敏感,自控力较差(www.xing528.com)

人际关系敏感,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出现自卑、懊丧,以及明显相处不好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人群中感到不自在,对人有较强的戒备、怀疑和嫉妒心理,在人际关系上存在着种种困惑,与周围的人关系紧张。

自控力较差,指计划或工作一拖再拖,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发怒或生气

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工作的细碎性,使得幼儿教师要处理师幼、家园、同事等诸多关系,烦琐的工作会增加幼儿教师的压力,幼儿教师会因为过度担心,或因曾经发生过的一些挫折和冲突,在工作中过于敏感,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过多倾诉自己的不满,或没有耐心听取他人劝告和建议,或拒绝换个角度看问题,或表现出攻击行为(经常发脾气、体罚幼儿等)。

3.对教育改革不适应

幼儿教师的心理问题的产生,除了表现在以上两个方面,还表现为不能与时俱进,与现行教育改革脱节,不适应引发的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对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同时,幼儿课程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变得越来越复杂,尤其是幼儿教育课程的现代化成为发展的趋势,课程目标的不断改进以及教育方法的灵活多样,需要幼儿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教学水平。一些幼儿教师因为知识水平所限,面对当下的教育内容和教材、改革要求,感到原有知识水平已经不能完全胜任教学工作,而力不从心,由此产生如果不能更新知识,充实与提高自己,就无法胜任教学岗位的想法,进而产生心理压力和工作不适应感。具体表现为:不断抱怨工作内容的变化,抱怨上级下发的任务多,甚至在同事表现出色时产生嫉妒等不正常的心理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