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认识和理解心理健康

认识和理解心理健康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伴随着心理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心理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内容。因此,要正确理解这一概念,就要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心理健康。我国学者王书荃将心理健康概括为:心理健康是人的一种较稳定持久的心理机能状态。

认识和理解心理健康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越来越多的人在默默地忍受着心理疾病的煎熬。有关调查显示,城市里有20%—3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伴随着心理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心理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内容。

1.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也称正常心理,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指出,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在人际交往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2.心理健康的认识和发展

实际上,关于什么是心理健康,尽管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各自关注的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述,但迄今为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定义。因此,要正确理解这一概念,就要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心理健康。(www.xing528.com)

(1)从心理潜能的角度。

从心理潜能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能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良好状态。也就是说,这里所指的心理健康有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无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则是从积极的、预防心理疾病的角度提出的要求,目的是要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心理处于最佳的发展状态。

(2)从情绪状态的角度。

从情绪状态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种稳定持久、积极乐观、富有创造性的心理状态,拥有这种状态的个体,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具有旺盛的生命活力,在情绪与动机的自我控制方面达到正常或良好水平。我国学者王书荃将心理健康概括为:心理健康是人的一种较稳定持久的心理机能状态。在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时,心理健康主要表现为在人际交往中能使自己的心态保持平衡,使情绪、需要、认知保持一种稳定状态,并表现出一种真实自我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即情绪、需要、认知保持“和谐”的状态,个体不仅自我感觉良好,与社会发展能和谐一致发挥最佳的心理效能,而且能进行自我保健,自觉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