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茶的神秘阶段:中国西南地区部分民族信仰中的图腾和神灵

茶的神秘阶段:中国西南地区部分民族信仰中的图腾和神灵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让我们从茶的神秘阶段聊起。茶是中国西南地区部分民族早期信仰的一种图腾,茶王树也是中国西南地区原始信仰中所敬畏的神灵。茶无疑是他们身体的“杀毒软件”和精神的“加油站”。古人们将拥有这样能力的人视为精神领袖,称之为“巫”。茶是万物崇拜时期人类神圣的神灵和祖先,也是巫

茶的神秘阶段:中国西南地区部分民族信仰中的图腾和神灵

生长在云南腹地的茶树在万年前就被中国人的祖先发现并利用,然而在隋唐之前有关茶的文献资料非常稀少,也很少有提及茶叶是一种全民普及的饮品,可以说直至距今1 500年左右,中国的普通民众才开始饮茶。为何这种具有健康功效的饮品在中国被“雪藏”了数千年?让我们从茶的神秘阶段聊起。

约10万年前,我们的先祖智人诞生在这个世界上,他们算不上灵长类中的强者,无法与动物界的精英们抗衡。没有尼安德特人高大强健的身躯,也没有猎豹的速度、鹰的视力,更难与体型硕大的大象搏斗。人类,这个生物界捡拾残羹剩餐的旁观者敬畏着自然界的一切:水滋养沙漠中干涸的生命,孕育出自然界丰富的鱼虾及贝类资源;火种为我们驱赶凶猛的野兽,烹制可口的食物;大地为所有生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让树木结出美味的果实……原始先祖未能完全分清自然万物之间及自然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不了解风起云涌、花开花落、月亮的阴晴圆缺以及生命的缘起缘灭存在着什么样的关联。他们无法参透为什么食用山林间高大乔木的茶树苦涩叶片之后可以让自己精力充沛、疲怠全消。他们认为所有无法解释的现象,都来自超自然力量的庇佑。世间有双无形之手,主宰着万物的命运。先祖们敬畏自然,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流、飞禽走兽、花草树木无一不是他们所崇敬的神灵。这样的崇拜被称为原始崇拜或万物崇拜。

先祖们祈求水神给予适量的降雨以润泽干旱贫瘠的土地,祈求太阳神普照温暖舒适的阳光以滋养万物生长,祈求天神赐予适宜的气候,不让地震频发、洪水泛滥。他们虔诚地恳请树神结出丰硕甜美的果实,赞美茶树萌发出灵芽为族人消除疲劳、驱离病痛。世界大同,在地球每个早期文明的诞生地都曾上演过万物崇拜的历史一幕。

原始的万物崇拜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被不同文明所替代,在现代社会中难寻踪迹。但有部分原始文明由于其独特的地缘、环境、历史,故得以完整保留了原始社会的万物崇拜的遗俗、遗迹等,让现代人能更好触摸、感知当时原始文明的温度。

“图腾”是一种原始的信仰,原是北美印第安人鄂吉布瓦人的方言,意为“我们的亲族”,他们认为人与某种动物、植物之间有某种特殊的血缘关系。每个氏族都起源于一个或多个图腾,并以该图腾为保护神、徽号和象征。印第安及蒙古部分地区的先祖将狼视为图腾,他们崇拜狼的力量和速度、智慧和忠诚。他们认为狼是自己的保护神,至今仍然流传着他们的祖先是狼的传说。中东部分地区的先祖将火作为图腾,认为火是他们的神,创造了万物也创造了无限的光明,以火为图腾的原始崇拜对之后的宗教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茶是中国西南地区部分民族早期信仰的一种图腾,茶王树也是中国西南地区原始信仰中所敬畏的神灵。在原始时期,先祖们每天不辞辛劳地寻找赖以生存的食物,并依靠食用茶树叶片来分解沉积在肌肉中的乳酸,消除一天的疲劳,补充身体的营养,解除病痛与疾苦。茶无疑是他们身体的“杀毒软件”和精神的“加油站”。

云南临沧沧源崖画

德昂族崩龙族)曾生活在丛林密布的中国滇西南地区,高黎贡山和怒山山脉蜿蜒的群山沟壑之中。历史上德昂族长期受到其他民族的侵略,不得不躲避到偏远的山林之中,由于地缘环境闭塞,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的环境,德昂族人得以保留原始社会的生活遗俗。他们以茶为信仰,信奉茶是他们文明的始祖,并将茶作为部族的图腾。“最早的祖先传说”《达古达楞格莱标》记录了茶的故事,茶神创造天地万物,哺育人类;由茶树形成了高山平坝、江河湖海,还有大地上的植物和四色土。传说还歌颂万物始祖——茶叶如何育化世界、繁衍人类的神迹。德昂族人相信他们是茶树的子孙,渴了饮茶,累了喝茶,病了吃茶,以茶为礼,茶为祭品……他们至今沿袭着古老的习俗,“茶叶是崩龙的命脉,有崩龙的地方就有茶山”。无论定居到哪里,他们都会在屋前山后栽种茶树。云南的彝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多个民族,都会在每年春天,在古茶树下举行祭祀仪式,以祈求茶神保佑。

法国洞窟艺术Chauvet洞穴内绘制的狮子图案

在临沧莽莽群山,植物覆盖的密林的深处,距今3 000多年的赭红色原始绘画被保存于海拔1 500米到2 000米的山崖之上,向我们诉说着原始社会形态下佤族人的先祖狩猎、祭祀、舞蹈的情景。沧源崖画是一幅佤族先祖原始生活的百态图,在崖画中,我们第一次看到了3 000年前佤族人带领着孩子采茶的场景,两人在高大的茶树上采摘,另一人在树下拣茶叶。这些记录了远古人类的生命仪式、生活场景的崖画,好似古人生活的百科全书。但凡有新的生命降生,都必会接受茶的洗礼与祝福;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父辈会带他来到崖边学习历代族人的智慧与经验,希望他们也能像先哲那样延续族人的信仰与血脉。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为我们揭开了那个曾经质朴而虔诚的时代:人类敬畏天地,崇拜万物,一切都和谐而自然地发展。可以想象,茶曾经是先祖的精神信仰,茶庇佑着族人健康繁衍,远离疾病,使他们在劳作中保持充沛精力。在每个重要时刻,族人们都会放下手中的一切,对茶树顶礼膜拜,祈求茶神的庇护,而茶神也在数千年中保佑着以茶为图腾的民族世代安康,这样的文化遗俗历经岁月至今留存。沧源的崖刻、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北欧岩石艺术等这些最初的原始艺术形式,其绘画手法质虽然朴粗犷,但却真真实实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创作,也是人类探知自然和生命的最早记录。

先祖们对世界的认知由浅至深,文明随着人类生存能力和生存质量的不断提高而得到发展。他们在不断认识周围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认识自己,试图对自身的种种状态做出解释,如梦境幻觉、疾病、死亡等对古人来说超乎自然及客观物质之外的现象。族群中总有几位智者拥有超乎常人的智慧,能理解认知并向众人解读自然世界的法理。古人们将拥有这样能力的人视为精神领袖,称之为“巫”。从字形来看,“巫”意指沟通天与地、人与人,乃至神与鬼。《说文解字》中描述:“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巫,即向神祝祷,用歌舞使神灵降临,能参透无形奥秘的人。早期先祖对世间万物心存崇敬,而巫是能理解万物关系的“智者”,族中大小事务,都希望巫能为之做法祈福,以得到诸神的保佑。帝国求雨,军队出师,治疗疾病,都有巫师的身影。(www.xing528.com)

茶是万物崇拜时期人类神圣的神灵和祖先,也是巫文明、神文明时期王用以祭祀天地的祭品。《周礼》中记载“掌荼掌以时聚荼,以共丧事”。并由“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二十人”负责丧葬用茶。南北朝时期的《南齐书》有记载,齐武帝萧颐永明十一年在遗诏中称:“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汉阳陵代表导官之墓的15号墓坑中,茶叶与大米高粱铜钱、陶猪等祭祀用品一同出土,导官也正是掌管祭祀用品的官名。另据载,1871年(同治十年)冬至大祭时即有“松罗茶叶十三两”,1879年(光绪五年)岁暮大祭的祭品中也有“松罗茶叶二斤”的记录,清朝宫廷祭祀祖陵时必用茶叶。云南纳西族人至今仍保留着丧葬时将少量茶叶、碎银、米粒用红布包裹放入死者口中的习俗,在各个时代的墓葬陪葬品中,茶叶亦是祭品中的常客,三茶六酒,清茶四果的祭祀传统更是保留至今。茶是人与神沟通的重要信物,以茶为祭,祭天地、祭祖灵,祭鬼神,茶也是人在今生与后世的不断轮回中得以吉顺安康的神灵庇护。

1908年S.I.Borisov拍摄的Khakas种族的女萨满正在进行祭祀仪式

萨满教是我国古代北方及北亚、中北欧信仰的一种原始宗教,仍保留着巫文化的痕迹。西伯利亚图瓦族萨满的祭祀仪式是通过音乐、舞蹈等多样化的艺术媒介导引出神,在仪式结束后经图瓦茶完成洗礼。图瓦茶是一种融合绿茶、盐及酸奶的饮料,也是祈福洗礼仪式的重要道具。哈萨克斯坦有些萨满以念珠、马鞭、刀、鲜果、茶、盐、糖作为其法器。可以想象在几千年前,上古巫师就是使用这样的方式通达天地,和合人意为族人祈福、占卜。茶叶、盐、蜂蜜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圣物,被作为仪式的重要部分融合于其中。

巫与医同源,汉字“医”最初写作“毉”,而“医”是巫的巫术之一。天文地理、人文数术、医卜星相、五行八卦、沟通鬼神、感应天地都是巫的职责范围。“毉”与“巫”一直到周朝才逐渐分开,春秋时期巫与医开始有了各自不同的职责分工:医负责治病救人,巫负责求鬼问神。当今一些少数民族仍相信巫师可以通过巫术给人治病,甚至在地球的偏远角落仍有现代巫医的遗存。在古老中国的某些地区,巫也曾使用着茶叶这种原始的万病之药,为族人进行着某种原始方式的治疗。这也是为什么当“毉”与“巫”分家之后,仍有大量的医师中医药典籍纷纷记录着茶的各种功效:神医华佗认为苦味的茶有提神醒脑的作用(1),汉代医圣张仲景提出茶有清理肠胃及通便的功效(2),梁代名医陶弘景表示多喝茶可以“轻身换骨”,唐代药王孙思邈也称赞茶有提高注意力,提神益智的功效……无论是在上古的巫,还是开化之后的医,茶的各种有益于人体的药用功效皆被普遍认同,并延续至今,成为现代人保持身体健康的最佳饮品。

巫医正在准备传统草药(1910—1940)

“巫通天地,王为首巫”(李泽厚《说巫史传统》),巫是上古社会中拥有至高智慧及经验的精神领袖,不论身处哪个地域,巫都是人类从万物有灵到拜神之路上回旋的重要使者。巫带领着族人不畏艰险地探索自然乃至征服自然。巫文明发展到三皇五帝时代,是巫与王不断融合并角色转换的时代。伏羲、神农、轩辕皆是部族之王,他们以玉通灵、以舞娱神,通过特殊的巫术礼仪祈求降雨、消灾祈福。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中出土的鹤骨笛,河南殷墟出土的大量甲骨,二里头出土的大量玉器、陶器、祭祀大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大量青铜编钟,从汉景帝墓中出土的陪葬茶叶,不同时空,不同地域,不同的物件,为我们勾勒出中国古代完善的祭祀制度和祭祀大典。一整套祭祀流程、祭祀用品、祭祀方式跃然眼前。这些神、王在大巫师的协助下,统领着庞大的民族,他们制定神位,安排祭品,确立祭祀流程和各项细节。那些古代人类曾经崇拜的有灵万物,逐渐演变为祭台上的贡品,以供巫师进行祭祀之用。以玉器、大鼎、茶叶、稻米等神物沟通天地,将族人的意愿和祈福传递给神灵,并将神的旨意、福祉降于族人。天命于神到天命于人,巫与神、神与人的角色转变,到周朝完成了最终的蜕变。

现代的考古发掘表明,大量的祭祀用品只是高度出现在都城遗址。在那个时代,世人听从于王,而王受命于天。王依靠甲骨、鼎、茶、蜜、酒等各种祭祀贡品与神灵沟通,占卜事物的凶吉,给世人带来福祉。那些高尚神圣的祭祀用品也毫无疑问地只归君王所独享,王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也象征着上天的祈福和庇佑。所以,初期的礼法、音乐、祭祀、茶道、文字等,并没有在民众间得到普及,它们只存在于统治阶层,并在君王离世之后被一同带入墓中陪葬。家奴到武阳去买茶,准备各种烹茶器具之类的生活化场景直到汉代才逐步出现(3)。在周之前,甚至是文明高度发达的周朝,茶仍是纳贡之物,为王权独享,庶民无权涉及。

周朝为巩固刚从商朝手中夺来的天下,实行了分封制度,也将周之前高度集中的神权分散到各个诸侯国,到了春秋战国,诸侯为阵,统治阶级权力失落,文化教育逐渐由宫廷走向民间,出现了以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等为代表的先秦诸子,开辟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种思想流派,史称百家争鸣。邦的形成,国的融合,让人们依靠着邦国筑起文明的大墙,墙中的思想交流在这个时代达到了最为活跃和丰富的顶峰。在神权意识形态没落的情况之下,浪漫人文主义初露端倪。茶也开始逐渐走向民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