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州十三行:中国东印度公司的兴衰

广州十三行:中国东印度公司的兴衰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1757年,乾隆为防范外夷,将粤、闽、浙、江四大海关关闭,只留了广州作为唯一合法口岸,广州十三行自此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广州十三行,与晋商、徽商并称为清代中国的三大商团,它经营着大清国全盛时期的海上贸易,打开了世界之窗,推开了中国走向世界的大门。最后再经500余公里水路,一路直下抵达广州十三行。据说但凡贴上怡和行标签的茶叶便会被外国公司认定为是最好的茶叶。

广州十三行:中国东印度公司的兴衰

自1637年英国第一次从广州运走112磅茶叶开始,广州就像一块磁石吸引着英国人,他们以广州港为轴心一次次扬帆远航,日夜兼程,运输着中国的茶叶。

公元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皇帝废除禁海令,开通海上贸易,设立了粤、闽、浙、江四省海关。四年后清政府将民间各种茶行商户统一管理,招募了十三家有实力的商行,代理政府所有海外贸易,俗称“十三行”,自此十三行外贸组织正式成立。到1757年,乾隆为防范外夷,将粤、闽、浙、江四大海关关闭,只留了广州作为唯一合法口岸,广州十三行自此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在此后的近百年间,十三行向清政府贡献了40%的关税收入,流散在中国各个地区的茶叶、丝绸、陶瓷,经十三行之手运往世界各地,十三行也被誉为“金山珠海”“天子南库”。

广州十三行,与晋商、徽商并称为清代中国的三大商团,它经营着大清国全盛时期的海上贸易,打开了世界之窗,推开了中国走向世界的大门。广州十三行经营的主要商品之一就是茶。公元1833年以前,中英贸易被英国东印度公司所垄断,茶叶占该公司自中国出口商品总值的80%~90%,而这80%~90%的茶叶全部经由广州十三行买办。茶叶从武夷山翻越100多公里山路抵达江西的河口镇,再通过信江、鄱阳湖共272公里水路抵达南昌。接着沿赣江顺流而下,直达南安。此后再由挑夫跋涉66公里翻越粤北的南岭山脉,经过浈江、梅关,再到南雄。最后再经500余公里水路,一路直下抵达广州十三行。为适应外国市场对茶叶的不同需求,各个茶园运来的茶叶,都会在广州进行再次加工,按照不同等级、工艺进行分级,装入制作考究的茶箱,以铅封边,避免茶叶受潮变质,再画上精美的工笔画装饰,最后装载上商船。茶叶从茶园到茶贩,再到茶庄、茶商,经历全程1 588公里的重重运输及包装,与江南运来的丝绸、景德镇运来的瓷器,经十三行之手交易给外国洋商。由广东出发运输到世界各地,最终运抵国外消费者手中。一片片茶叶运出,一箱箱白银流入,勾勒出一个看似伟大的白银帝国。19世纪上半叶,中西贸易的核心商品已被茶占据,闻名遐迩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账目都是以茶叶投资作为成本核算,更有人称茶叶是东印度公司商业王冠上最贵重的宝石。对中国来说何尝不是如此,中国的茶叶贸易都依靠着十三行经营买办,政府不费一兵一卒便可收获白银万两。

1807年广州十三行交易场景

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亚洲版)在“纵横一千年”专辑中,统计上个千年世界上最富有的50个人。有一个名字格外引人注目,他跻身于成吉思汗忽必烈和珅亨利八世、比尔·盖茨之列,在6位仅有的中国人中,他是唯一一个靠从商获得财富的积累的人。他个人拥有2 600万两白银资产,相当于当时国库年收入总额的一半,实可谓富可敌国。他就是十三行中的领头人物——伍秉鉴,经营着十三行中最为人熟知的“怡和行”。

伍秉鉴不但在国内拥有数量惊人的地产房产、茶山、店铺和千万家财,还在美国投资铁路证券交易和保险业务,同时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最大债权人。他的投资遍及美国、欧洲、印度、新加坡,被西方学者誉为“天下第一大富翁”。伍家主要经营的就是茶叶生意,伍秉鉴家族原在福建种茶,开海贸易后,举家迁入广东经商。出身于福建的伍家,在武夷山区拥有大片茶园,在开办怡和行后更是将其资源发挥到极致。伍家的茶叶,从生产、采摘、加工、包装、运输,全程设有质量监管,品质有极好的保证。据说但凡贴上怡和行标签的茶叶便会被外国公司认定为是最好的茶叶。虽然怡和行的茶叶卖价高昂,但外国商人仍会因其良好的信用与品质保证而出高价购买。(www.xing528.com)

随着1833年东印度公司失去英国对华贸易垄断权,更多的外国商船被允许自由来粤交易。但随之而来的虎门销烟,使中国政府与十三行的关系处于危机,加之鸦片战争后,怡和行背负了巨额的战争赔款,并丧失了垄断贸易的权力,很快以怡和行为首的十三行走向衰亡。东印度公司和广州十三行,两个同为垄断性质的机构,同是以茶为主要贸易内容的机构,这一条贸易链条上的两端仿佛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双双走向衰亡。

1842年,就在怡和行走向末路的同时,这个中外商界的响亮名号被英国人威廉·渣甸和詹姆士·马地臣借用,创办了“怡和洋行”,在香港继续着茶叶、丝绸等商品的贸易。“未有香港,先有怡和”,“怡和洋行”对香港早期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铁路、银行、船坞、工厂,各个领域都有怡和洋行的涉足。至今,怡和洋行仍然维持着相当规模的业务:香港的置地、牛奶公司、文华东方酒店、香港空运货站、惠康超市、7-11连锁便利店宜家家居等,都曾是怡和洋行的产业。“怡和”,一个在18世纪叱咤中外的茶叶商号,至今仍闪耀在世界的商业舞台。

广州十三行码头飘扬着各国国旗,1805年绘制

在十三行的经营下,茶叶成为当时中国重要的财政动力,由茶叶带来的经济利益,也撼动了整个世界的经济天平。仅从1700年到1840年的140年间,欧美运抵中国的白银就高达1.7亿两。欧美与中国间巨大的贸易逆差也触发了随之爆发的鸦片战争,世界经济秩序重新洗牌,以达到新的平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