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公《酒诰》:卫国臣民戒酒,康叔教训,官员戒酒

周公《酒诰》:卫国臣民戒酒,康叔教训,官员戒酒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公制礼之初,生怕康叔沾染殷商酗酒的风习,特别作了一道《酒诰》,今存于《尚书》中。《酒诰》现有汉代孔安国传,唐代孔颖达疏。史官记录周公的这篇诰词,写成《酒诰》,分三段:第一段教导卫国臣民戒酒,第二段告诉康叔关于饮酒的历史教训,第三段教导康叔要强制官员戒酒。

周公《酒诰》:卫国臣民戒酒,康叔教训,官员戒酒

周立国以后分封诸侯,武王将其弟康叔封在了殷商故地。周公制礼之初,生怕康叔沾染殷商酗酒的风习,特别作了一道《酒诰》,今存于《尚书》中。这是中华典籍中关于饮酒问题最早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文献,也是最能体现儒家酒德精神与政治教化相结合的产物。《酒诰》现有汉代孔安国传(以下简称孔传),唐代孔颖达疏。孔传曰:康叔受封监殷,殷民“化纣嗜酒”,周公以成王命,作《酒诰》以戒之。其主要文字兹摘录如下:

《尚书·酒诰》

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乃穆考文王,肇国在西土。厥诰毖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祀兹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天降威,我民用大乱丧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丧,亦罔非酒惟辜。’

文王诰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越庶国:饮惟祀,德将无醉。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爱,厥心臧。聪听祖考之彝训,越小大德。

小子惟一妹土,嗣尔股肱,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厥父母庆,自洗腆,致用酒。

庶士有正越庶伯君子,其尔典听朕教!尔大克羞耇惟君,尔乃饮食醉饱。丕惟曰尔克永观省,作稽中德,尔尚克羞馈祀。尔乃自介用逸,兹乃允惟王正事之臣。兹亦惟天若元德,永不忘在王家。”

王曰:“封,我西土棐徂,邦君御事小子尚克用文王教,不腆于酒,故我至于今,克受殷之命。”

王曰:“封,我闻惟曰:‘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显小民,经德秉哲。自成汤咸至于帝乙,成王畏相惟御事,厥棐有恭,不敢自暇自逸,矧曰其敢崇饮?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罔敢湎于酒。不惟不敢,亦不暇,惟助成王德显越,尹人祗辟。’

我闻亦惟曰:‘在今后嗣王,酣,身厥命,罔显于民祗,保越怨不易。诞惟厥纵,淫泆于非彝,用燕丧威仪,民罔不伤心。惟荒腆于酒,不惟自息乃逸,厥心疾很,不克畏死。辜在商邑,越殷国灭,无罹。弗惟德馨香祀,登闻于天;诞惟民怨,庶群自酒,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罔爱于殷,惟逸。天非虐,惟民自速辜。’”

王:“封,予不惟若兹多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今惟殷坠厥命,我其可不大监抚于时!”

予惟曰:“汝劼毖殷献臣、侯、甸、男、卫,矧太史友、内史友、越献臣百宗工,矧惟尔事服休,服采,矧惟若畴,圻父薄违,农夫若保,宏父定辟,矧汝,刚制于酒。’

厥或诰曰:‘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又惟殷之迪诸臣惟工,乃湎于酒,勿庸杀之,姑惟教之。有斯明享,乃不用我教辞,惟我一人弗恤弗蠲,乃事时同于杀。”

王曰:“封,汝典听朕毖,勿辩乃司民湎于酒。”

本篇是周公命令康叔在卫国宣布禁酒的诰词。周公平定武庚的叛乱以后,把幼弟康叔封为卫君,统治殷民。卫国处在黄河和淇水之间,是殷商的故居。殷人酗酒乱德,周公害怕这种恶劣习俗会酿成大乱,所以命令康叔在卫国宣布戒酒令,不许酗酒,并把戒酒的重要性和禁止官员饮酒的条例详细告诉康叔。史官记录周公的这篇诰词,写成《酒诰》,分三段:第一段教导卫国臣民戒酒,第二段告诉康叔关于饮酒的历史教训,第三段教导康叔要强制官员戒酒。大意为:

王说:“我要在卫国宣布一项重大教命。当初,你那尊敬的先父文王在西方创立我国。他早晚告诫各国诸侯、各位卿士和各级官员说:‘祭祀时,才饮酒。’上帝降下教令,劝勉我们臣民,只在大祭时才饮酒。上帝降下惩罚,我们臣民平常大乱失德,也没有不是以酗酒为罪的。

文王告诫在王朝担任大小官职的子孙:不要经常饮酒。告诫在诸侯国任职的子孙,只有在祭祀时才可以饮酒,并要用德扶持,不要喝醉了。文王还告诫臣民:要教导子孙珍惜粮食,使我们的思想善良。我们要听清前辈的训教,发扬大大小小的美德!

殷民们,你们要专心住在卫国,用你们的手足力量,专心种植黍稷,勤勉地奉事你们的父兄。农事完毕以后,勉力牵牛赶车,到外地去从事贸易,孝顺赡养父母;父母高兴,你们准备了美好丰盛的膳食,可以饮酒。

各级官员们,你们要经常听从我的教导!如果你们都能进献酒食给老人和君主,你们就能喝醉吃饱。我想,你们能够长久地观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中正的美德,你们还能够参加国君举行的祭祀。如果你们自己限制行乐饮酒,这样就能长期成为王家的治事官员。这些是上帝所赞赏的大德,将永远不会被王家忘记。”

王说:“封啊,我们西土辅导帮助诸侯和官员,常常能够遵从文王的教导,不多饮酒,所以我们到今天,能够接受重大的使命。”(www.xing528.com)

王说:“封啊,我听到有人说:‘过去,殷的先人明王畏惧天命和百姓,施行德政,保持恭敬。从成汤延续到帝乙,明君贤相都考虑着治理国事,他们颁布政令很认真,不敢自己安闲逸乐,何况敢聚众饮酒呢?在外地的侯、 甸、男、卫的诸侯,在朝中的各级官员、宗室贵族以及退住在家的官员,没有人敢酣乐在酒中。不但不敢,他们也没有闲暇,他们只想助成王德使它显扬,助成长官重视法令。’

我听到也有人说:‘在近世的商纣王,好酒,以为有命在天,不明白臣民的痛苦,安于怨恨而不改。他大作淫乱,游乐在违反常法的活动之中,因宴乐而丧失了威仪,臣民没有不悲痛伤心的。商纣王只想放纵于酒,不想自己制止其淫乐。他心地狠恶,不能以死来畏惧他。他作恶在商都,对于殷国的灭亡,没有忧虑过。没有明德芳香的祭祀升闻于上天,只有老百姓的怨气、只有群臣私自饮酒的腥气升闻于上天。所以,上帝对殷邦降下了灾祸,不喜欢殷国,就是淫乐的缘故。上帝并不暴虐,是殷民自己招来了罪罚。’”

王说:“封啊,我不想如此多告了。古人有句话说:‘人不要只从水中察看,应当从民情上察看。’现在殷商已丧失了他的福命,我们难道可以不大大地省察这个事实!我想告诉你,你要慎重告诫殷国的贤臣,侯、甸、男、卫的诸侯,或朝中记事记言的史官,贤良的大臣和许多尊贵的官员,还有你的治事官员,管理游宴休息和祭祀的近臣,还有你的三卿,讨伐叛乱的圻父,顺保百姓的农父,制定法度的宏父:‘你们要强行断绝饮酒!’

假若有人报告说:‘有人群聚饮酒。’你不要放纵他们,要全部逮捕起来送到周京,我将杀掉他们。如果殷商的辅臣百官酣乐在酒中,不用杀他们,暂且先教育他们。有这样明显的劝诫,若还有人不遵从我的教令,我不会怜惜,不会赦免,处治这类人,同群聚饮酒者一样,要杀。”

王说:“封啊,你要经常听从我的告诫,不要使你的官员酣乐在酒中。”

周公以先王的口气诫谕其弟道:“文王诰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其中特别提到禁止聚众饮酒,违者要杀头——“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但对于殷商工匠的饮酒,则要区别对待,循循善诱——“又惟殷之迪诸臣惟工,乃湎于酒,勿庸杀之,姑惟教之。”这除了总结夏商两代亡国教训外,实际上还反映着农业文明与商业文明的区别。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对饮酒的不同态度,是殷周鼎革、文化转型的一大标志。在周公看来,民乱国丧无非因酒,群聚而饮将为奸恶。《酒诰》的目的就在于防范这类事情的发生。《酒诰》规定了儒家酒文化观念的四条法则,也是评判酒德精神的四条标准:

1. 饮惟祀

孔传曰:“惟天下教命,始令我民知作酒者,惟为祭祀。”又曰:

诸侯们“于所治众国饮酒,惟当因祭祀。”祭祀是古代重典,是先民最初酿酒的主要目的之一,以“取其馨香,上达求诸阴之义。”我国夏代用水奠祭,称为“玄酒”;殷商用醴祭祀,仅仅是粗有酒气的薄酒而已;西周才比较普遍地使用曲酿醇酒来祭祖敬神。这在甲骨文和先秦典籍中屡见不鲜。

日本南宋版《尚书正义

2. 无彝酒

孔传曰:“惟祭祀而用此酒,不常饮。” 又曰:“谓下群吏教之,皆无常饮酒。”无彝酒的精神是与农业社会中的节粮观念相联系的。上古时代,粮食匮乏,酒更珍稀。珍稀之物是要用来敬祀神灵、孝养父母的,因而不能常饮,更不可暴殄浪费。《礼记·射义》云:“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孔子亦曰:“身有疡则浴,首有创则沐,病则饮酒食肉。”则更作为珍稀药品,非病不饮。

3. 执群饮

孔传曰:“民群聚饮酒,不用上命,则汝收捕之。勿令失也。”又曰:“尽执拘群饮酒者,以归于京师,我其择罪重者而杀之。”惩民之化是孔子与儒家学派一贯的思想主张,酒德政教也就是治民之道。《论语·为政》云:“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儒家认为只有君王才能享遇特殊,“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群饮不合于八政中的劝农业、宝用物、敬鬼神准则,故必加以刑罚。

4. 禁沉湎

孔传曰:“勿使汝主民之吏湎于酒,言当正身以帅民。”又曰:“汝若忽怠,不用我教辞,惟我一人不忧,汝乃不洁汝政事,是汝同于见杀之罪。”儒家酒德观念的特点虽是上宽而下严,等级分明,但治民者也要正身正人,禁沉湎就是对大小官员和邦国君主的酒德要求。孔子有云:“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道理是一致的。儒家酒德的观念提出,代表了一种进步的社会历史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