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邓小平精简中国军队,提高战斗力

邓小平精简中国军队,提高战斗力

更新时间:2025-01-12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总之,搞四个现代化也好,把军队搞精干、提高战斗力也好,都需要“消肿”。我们这次精简,主要是减少不必要的非战斗人员,减少统率机构、指挥机构人员。所以,这次精简要把盖子揭一层,包括团级的、营级的、连级的都要揭,为提拔新生力量创造一个条件。他针对当时军队机构庞杂的现状,提出了“消肿”目的是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第三层对“精简”下来的干部提出了安排措施。

(1980年3月12日)

这次会议主要是研究军队“消肿”这个老问题。我们军队有没有战斗力?一旦有事行不行?我讲的不是像对越自卫还击战这样的事,这样的事好应付。如果从我们面临的更强大的对手来说,衡量一下我们的战斗力,可靠性怎么样?当然,我们还有很多不利的因素,比如有好多干部没有打过仗,缺乏指挥作战的经验,装备又比较落后,等等。但是经过对越作战可以看出,勇敢这两个字我们还是有的。军队勇敢,这很好。仗打起来,开始可能吃些亏,经过一段时间情况就会变化,有勇敢这一条,我们就能学会打仗。这一点我们是有信心的。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军队很臃肿。真正打起仗来,不要说指挥作战,就是疏散也不容易。现在提出“消肿”,主要是要解决军队机构重叠、臃肿,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级指挥不灵等问题。这件事在1975年我们就提出过,做了一些工作,也见效,后来由于遇到曲折,停了下来。经过这几年,军队的各级机构又加大了,随之官僚主义现象也发展了起来。现在解决问题很难,好多问题一拖就是好长时间。因此,军队要提高战斗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消肿”不行。还有,我们国家现在支付的军费相当大,这不利于国家建设;军队人员过多,也妨碍军队装备的现代化。减少军队人员,把省下来的钱用于更新装备,这是我们的方针。如果能够节省出一点用到经济建设上就更好了。冷静地判断国际形势,多争取一点时间不打仗还是可能的。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减少军费开支来加强国家建设。总之,搞四个现代化也好,把军队搞精干、提高战斗力也好,都需要“消肿”。

我们这次精简,主要是减少不必要的非战斗人员,减少统率机构、指挥机构人员。最主要的是减少干部。这次的措施比1975年更进了一步。比如,各级指挥员人数,过去保留得多一点,这次要力求少一点。很多同志提议,一个团两个副团长、一个副政委就可以了,这个意见好。师也可以这样做嘛!现在领导班子实在太大。这个问题如果不果断处理,再过几年,不晓得问题会变成什么样子!请大家对比一下1975年和1979年的情况。1975年时,军队要包起来的干部已经相当多了,现在,相隔四年之后,要养起来、要退休的人就更多了。如果我们现在还不下决心解决,再过几年,问题会更多、更大,处理起来会更困难。所以不下这个决心不行了。特别还要看到这样一个情况:军区一级、军一级、师一级干部,年龄大体差不多,都相当大了。过几年,统统老了,不但不能到军、师工作,到军区、总部工作也不好办。这是自然规律。在座的同志再过五年怎么样?恐怕到那时不说所有的人,就说大部分人,要坚持工作也困难了。再过七年八年,都70岁出头了,你还能在战场上见分晓啊?真正打起仗来,三天三夜不睡觉行不行啊?所以,现在的“消肿”也有利于我们干部的更新。我们下面的干部之所以上不来,就是因为上面盖住了。这不只是军队,地方也一样。今天,主要的岗位还只能由老同志来搞,再过几年总不行了嘛!所以,这次精简要把盖子揭一层,包括团级的、营级的、连级的都要揭,为提拔新生力量创造一个条件。

对减下来的干部,我建议组织各种训练班进行训练。训练什么呢?就是准备到哪个行业就专门学习哪一行的业务。地方上没有房子,可以利用军队的营房,教员请地方出。这些干部往哪里安置,可以同国务院有关各部门商量。地方上也有可以容纳的行业。比如,与军队干部的特长比较接近的政法工作,就需要大批干部。现在,警察不够,警官更不够,法院院长、法官、律师、检察官、审判员都缺乏。一般资本主义国家考法官、考警察,条件很严格,我们更应该严格,除了必须通晓各项法律、政策、条例、程序、案例和有关的社会知识以外,特别要求大公无私、作风正派。按道理,军队的干部应该比较合格。这方面军队可输送一大批干部。又比如,我们现在缺乏教员,可以安排一批军队转业干部去教书。当然,转业干部中能当大学教员的,即使有也是极个别的。但是,能当中学、小学教员的还有的是。要说服这些同志去当教员。大家提到,大专学校设军体教员,这方面名额有限。全国大专学校只有几百所,每所学校假定平均用10个人,顶多能容纳几千人、万把人。但对中小学教员的需要是大量的。如果我们培训一批合格的教员,地方上可以容纳。还有,各行各业缺乏管理人员,只要经过训练,条件相宜,也可以安排一批。军队干部指挥部队,也是管理,总有管理知识嘛。为什么世界各国的各行各业都愿意接纳军队的人呢?因为军队人员的科学知识和文化水平比较高,还有管理方面的知识。我们军队转业干部中会管企业的人不多,但是总有管理军队的经验嘛!问题就是需要培训,转到哪一行就学哪一行。训练时间,有的半年,有的一年,有的一年半。经过训练,再转到地方,地方就比较容易安置。过去从军队转业到地方,无非去当政治部主任,搞政治工作或一般工作。现在这些人不缺,还有多余的。所以,要根据地方需要,按专业办训练班、速成学校等培训干部,解决“消肿”后的干部安排问题。

[鉴赏]

这篇演说词是邓小平1980年3月在中央军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的一部分。他针对当时军队机构庞杂的现状,提出了“消肿”目的是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www.xing528.com)

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浅近、含意隽永是本文的突出特点。

全文三个自然段各成一层。在第一层中演说者开门见山提出问题,“这次会议主要是研究军队‘消肿’这个老问题”。阐明了要“消肿”的原因及其必要性、迫切性,第二层交代了这次精简的内容和意义。第三层对“精简”下来的干部提出了安排措施。统观全文,结构十分严谨,环环相扣,衔接紧密自然,内容表述明确。

军队精简不是一件简单的问题,它涉及到各方面的工作,诸如精简的着眼点、办法、过程和精简后的人员安置都是一个相当复杂而又艰巨的工程,但他却从容说来,举重若轻,又有的放矢。

本篇所要议论的中心问题虽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但演说者却一反以往政治报告的死板,泛泛说理的旧框架,而以浅白通俗的语言道明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如“消肿”的提法便很浅白,通俗易懂,使听众产生一种亲切感,易于被大家接受和理解。“语言是一种伟大力量,它能说服人,吸引人并促使人们去行动。”([美]爱默生)邓小平演讲突出的特点是不留任何卖弄词藻的形迹,只有有分量的明晰的思想在发挥作用,只有无可辩驳的合乎逻辑的论据,始终如一的坚定不移的方向。语句像未经斧凿的石块那样地抛出去,并融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他的目的是要说服人,使人信服,他所用的,不是使人陶醉的美丽而响亮的言词,而是光辉的精神,因为对于演讲者来说,语言的重要性正在于你面对的对象是极熟知你要讲的问题和事情,只有把这些事情说得又好又透彻时,才能使他们发生兴趣,他们所需要的是演讲者能简短明了的说出他们急于知道的一些解决问题的思想和办法,或更准确的说是一些新政策,而不需要华丽藻饰的空话。邓小平讲话的魅力在于使听众感觉演讲者的话是字斟句酌经过深思熟虑的金声玉韵,而绝非瓦釜的空鸣。

(刘艺虹 张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