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战略时期——平型关的胜利到粉碎九路围攻。
其特点:
主要的是集中兵力,协同友军打击敌人。
基本上是有后方的正面作战,但仍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散在敌后进行游击战争。太原失守前与失守后,集中有程度上的不同。
这一时期发展不大。
2.第二战略时期——粉碎九路围攻到去年3月30个团的整军。
其特点:
全部转入敌后,由正规军分散进行游击战,由正面的正规战转入敌后的游击战,由集中指挥到分散指挥,但还进行了部分的运动战。
部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3.第三战略时期——去年3月30个团的整军到百团大战的开始。
其特点:
分散与集中相当的平衡,但在地域与时间上均有不同。地域上,如山东仍是发展为主,河北、山西以巩固为主。时间上,去年12月以前与以后,分散与集中亦有程度上的不同。
(二)决定三个不同时期不同战略指导的根据:
1.第一战略时期——这个时期是处在整个抗战第一阶段的开始及其进行中,是敌人疯狂进攻的时期。在华北方面,平、津、张、绥、大同、济南相继失陷;在长江方面,沪、京相继失陷。
我们当时基本上是集中作战。这根据于下列三个理由:
(1)我抗日主力军(友军)缺乏与兵器精良的敌军作战的经验,形成严重混乱与恐慌,尤其是在华北方面被敌截断交通的兵团更严重。因此,我们应集中力量协同友军,争取某些战役和战斗的胜利,打击“唯武器论”和“亡国论”者,提高抗战情绪,减少友军恐慌和混乱情形,特别是帮助后方被截断的友军,使之安心,不为敌之所算。
(2)我们要在战争的第一阶段(敌进攻我防御的阶段)中,尽量削弱敌人,争取时间的延长,造成第二阶段有利于我们条件的到来。
(3)在华北长期坚持游击战争,是我们党对八路军确定的任务。协同友军,多削弱敌人,是与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有利的。
2.第二战略时期——这个时期华北敌人有某种程度的削弱。被破坏的交通未完全恢复,敌占据之点线亦不巩固,敌需要一个时期恢复疲劳,补充部队,恢复交通,巩固点线。
我们当时基本上是分散作战。这根据于下列三个理由:(www.xing528.com)
(1)利用敌人力量削弱的时机,放手分散,猛烈扩大,发动群众,创造根据地,消灭伪军,瓦解会道门和土匪,打下长期敌后坚持的基本基础。
(2)在广大占领区内,如不迅速发展游击战争,争取群众,巩固敌后抗日基础,任听敌人安稳占领,则其“以华制华”、“以战养战”毒计可能成为事实,还会增加整个抗日战争的困难,使正面作战友军遭受过大的牺牲,相持阶段与胜利前途将不堪设想。故当时为使敌后物资、人力不为敌而为抗日力量所用,为争取相持阶段迅速到来,充实抗日力量,基本放在发展方面是非常必要的。
(3)徐州英勇会战,长江两岸坚决抵抗,使敌寇受到相当严重的损失与打击,华北敌军部分南调。武汉失守后,敌亦有相当严重的疲劳,均利于我们放手分散,猛烈发展。
这一时期内,虽然主要的是分散,发动群众,扩大部队,创造根据地,但我们并没有放弃配合友军作战。集中力量打击敌人的机会。如配合徐州会战进攻济南,破坏津浦路,牵制天津、青岛增援之敌;如配合保卫武汉,进占平定、望都、新乐,冀东大起义等。
3.第三战略时期——这一时期是敌人占领武汉之后,已受到我游击战发展之威胁。敌虽在疲劳中,仍回师华北,加紧扫荡。同时,国内破坏团结抗战的分子,亦于此时乘机大肆活动。
我们当时又改为相当集中作战。这根据于下列两个理由:
(1)为着迎击敌人当时的扫荡,争取反扫荡的胜利,以便更多地吸引敌人,争取相持阶段的到来,兵力必须相当集中。
(2)我们在第二时期开始时由正规军分散成许多游击军,数量上虽然得到很大发展,质量上确有某种程度的降低。因为游击队成为正规军,在军事上讲,质量上是升级;而由正规军分散成游击队,由集中指挥到分散指挥,在质量上则可能引起某些退步。又因大量扩大,各级干部必然一时减弱。所以分散到一定程度,应集中整理训练,提高军队的质量,如只注意数量扩大,而不注意质量的提高,有严重危险存在。
很显然,没有第三时期的相当集中,是不能粉碎敌人一年来长期反复扫荡,不能打击投降派对根据地的破坏和对八路军的进攻,更不会有百团大战的胜利了。
百团大战的胜利,固然由于我们前线指战员的英勇和地方党、政府、群众紧密的配合取得的,但党在三年战争中根据具体情况规定的正确的战略指导,对于取得三年的伟大成绩也是不容忽视的。
我党在长期的战争环境中,不仅已锻炼出一条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和治党治国骨干,而且也锻炼出一批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军事战略指导者,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产与光荣,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与光荣。
[鉴赏]
彭德怀(1898—1974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国家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大革命时期曾在国民革命军任营长、团长。192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领导了平江起义,成立红军第五军。曾随毛泽东到井冈山,参加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副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建国后担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国际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他作战勇敢,耿直刚正,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受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爱戴。1974年11月29日在北京病逝。
鼓德怀的《关于百团大战》属于一篇关于大战役的总结性的演说,这里节选了其中的一部分。
1940年,日军十分猖狂,各路并进,占据了华北大片土地,并集结兵力,准备进攻重庆、昆明、西安。集结在这些地区的国民党师团,无力给日冠以有力的回击,在政府内部,投降派大唱亡国论,使整个政府在战降之间犹豫不决。为了防止国民党政府投降,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在华北4000公里的战线上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这篇演说中,彭德怀用鲜明的语言阐述了百团大战在全国所起的作用和军事上的重大收获,使与会者看到了抗战胜利的希望的曙光。随后作者重点论述了百团大战是八路军正确地坚持党的军事战略方针三年奋斗的历史发展的成果。这里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论述:一是百团大战以前,党的军事战略方针经过了三个时期,并分别阐述了三个时期的时间和特点。以此来说明我们党的军事战略方针是依据具体情况来制定的。二是阐明了战略指导的根据,先阐述每一时期的历史背景,然后阐述每一作战时期特点的理由。在论述中,作者又有所侧重,主要侧重于第三战略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敌人已占武汉,回师华北加紧扫荡。我军改为集中作战,一方面是为了迎击敌人的扫荡,另一方面由于正规军分散成游击军后,有必要集中整理训练。最后作者对百团大战进行总结,进一步说明百团大战的胜利是正确地坚持党的军事战略方针三年奋斗的历史发展的结果。彭德怀用鲜明的语言、清晰的层次,在本段重点当中又有所侧重,详略得当,不杂不乱,给到会者以清晰的思维。
在后面的部分演讲者阐述了军队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在军事方面,要防止骄傲轻敌,地方党要全面认识战争的残酷性,这些预见性,实践证明,他是正确的。
全文以极自然、清晰的特点对百团大战给以全面的总结,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阐述的问题多而不乱。显示出演说者高屋建瓴的眼光,恢宏的气度和军事家的才能。
(刘艺虹 张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