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7月9日)
死为人人所不能免。然而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者。我南口战役阵亡将士,可谓死重于泰山矣。其死之日,固无意流芳百世,然今竟名垂简册矣,非所谓为国牺牲死有余荣者耶?忆昔我军在南口苦战时,吴佩孚倾巢北上,而南方革命军得以乘虚袭取湘鄂,打倒军阀,铲除万恶势力。及南口失守,吴佩孚为救援后路计,转而图南,对于我军,未得穷追,使得从容转进整理。是北伐军若无我军在北,固一时未必得胜;而我军如无北伐军在南,亦早已葬于五原之黄沙蔓草中而无今日矣。所以今日开会,一面固为纪念已死之朋友,而另一面则对援救我军之北伐军,尤不能不深致其感谢之忱也。夫革命军之目的,非为求中国之自由平等乎?然不平等条约尚未废除,经济压迫尚未解脱,三民主义尚未实现,目的未达,责任仍在,甚望大家继续努力也。尤有进者,今日到场之人,对于阵亡将士,非亲即友,乞转达诸烈士家族,凡阵亡者,无论官长兵夫,其父母即我辈之父母,其子女即我辈之子女,誓必竭力相助,使老者得养,壮者得业,少者得教,决不辜负烈士于地下,息壤在彼,决不食言。今日来宾辱临,愧无招待,只好冯某代表阵亡将士之家属,向大家致谢而已。
[鉴赏]
冯玉祥(1882—1948年)曾任北洋陆军旅长、师长,陕西、河南督军及陆军检阅使等职。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1927年任国民党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参加过反共活动。1928年起,举兵反对蒋介石,先后爆发了蒋冯战争和中原战争。“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日,曾任察绥抗日同盟军总司令。在蒋介石的高压恐怖政策下,久受其政治迫害的冯玉祥将军,深感国内处境危艰,便于1946年9月以“水利特使”身份赴美考察水利。蒋介石变本加厉,挑起了全国内战,冯玉祥激于义愤,于1947年5月26日发表著名的《告全国同胞书》。这是他公开投身于民主运动的新开端。
1948年在从美国归国途中因轮船失火遇难。
军阀混战时期的著名抗战将领冯玉祥将军作过无数次的讲话与演讲,在北伐战争中的南口战役后,在阵亡将士追悼会上的讲话,在当时既有安抚军心慰问烈士家属的作用,又具有鼓励将士为了正义事业而献身的效果。(www.xing528.com)
悼念演说的一般写法是:先追忆死者的功绩,陈述死者的生平,表述对死者的哀思,最后对死者予以一个总结性的评价这样一个固定程序。而冯玉祥的这篇悼念演说突破了这一传统的固定的程序,从“死为人人所不能免”入笔议论,这一文首异峰突起,把听者的情感一下子拉到一个极其理智的境地中。“文章的开头犹如一幕戏剧刚开幕的一刹那的情景,选择得适当,足以奠定全幕的情调,笼罩全幕的空气,使人们立刻把纷乱的杂念放下,专心一志看那下文的发展。”——(夏丐尊、叶圣陶语)紧接着援引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的原文“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者。”肯定了南口战役阵亡的将士死重于泰山名垂简册,死有余荣。使在场的人们都置身于一种神圣的事业中。他之所以这样讲,一方面减轻了死者家属的悲伤情绪;另一方面冲淡了官兵对死亡的畏惧感。
演说词中间部分以大段篇幅追忆南口军与北伐军的协同作战的历史和功绩,尤其对北伐军表示谢意。意在向听众强化南口军与北伐军精诚团结,戮力同心的意识,既有安抚人心之意,又收到了激励人心之效,使人们看清了协同作战的好处。紧接着,在分析当前国家所处的“不平等条约尚未废除,经济压迫尚未解脱,三民主义尚未实现”的危急局势之后,向群众提出了“继续努力”的要求,转换自然,大有水到渠成之感。以下部分用较多的文字对死难家属表示承诺,“使老者得养,壮者得业,少者得教”,以发自内心的真情和有实际内容的承诺,抚慰了死难烈士家属的悲痛心境,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演说家为公众服务,自须先有丰富之同情。“必先有胞与为怀之量,恫瘝在抢之诚,匍伏往救之心,蹈刃不辞之志,而后慷慨悱恻,卓绝千古之演说,始可得而为。若对于公益,漠不关心,他人忧乐,毫不措意,则其言辞,必乏热烈动人之精神矣。”只要演讲者心为听者所想,听者必会群起响应,一呼百诺的。
该篇演讲不仅在结构上独具特色,而且在语言上也有独到之处,简练的语言表述奉富的内容,使语言的含量大,份量重,且简洁明了。虽然文白相间,但仍保持着演讲者平素那种语言浅显流畅的风格,使整个演说在通俗明白之外,又显现出一种深沉、典雅的韵致。
(刘艺虹 张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