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讲话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讲话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鉴赏]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亲密战友。1883年3月14日下午,当恩格斯走进他的房间时,马克思坐在安乐椅上,已经安详地、毫无痛苦地与世长辞了。在葬礼上,恩格斯以极其悲痛和崇敬的心情发表了这篇讲话。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讲话

(1883年3月17日)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总共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念、艺术以致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甚至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这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这位科学巨匠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例如,他曾密切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注意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以某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参加赖有他才第一次意识到本身地位和要求,意识到本身解放条件的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这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斗争是他得心应手的事情。而他进行斗争的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是很少见的。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是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作为这一切工作的完成——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也没有做,也可以拿这一成果引以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www.xing528.com)

[鉴赏]

恩格斯(1820—1895年),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亲密战友。

反动政府的迫害,过度繁重的劳动,极为艰苦的生活条件,亲人去世的悲伤,这一切给予人间的普罗米修斯——卡尔·马克思——以沉重打击。1883年3月14日下午,当恩格斯走进他的房间时,马克思坐在安乐椅上,已经安详地、毫无痛苦地与世长辞了。噩耗传来,世人为之悲痛,3月17日,马克思生前的亲密战友、学生及亲属来到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把他和夫人燕妮合葬在一起,为他举行了简朴而庄严的葬礼。在葬礼上,恩格斯以极其悲痛和崇敬的心情发表了这篇讲话。

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是这篇演讲的突出特点。

讲话开始,恩格斯不是直接而简单地报告马克思的去世,而是使用了一段描述性的语言,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场所、神态、情境概括地描绘出来,造成了非常鲜明的视觉形象。在这一段中,恩格斯没有用一个字诉说内心的沉痛与悲哀,但悲哀和崇敬之情已借助于形象化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在说明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的伟大意义时,演讲采用了形象化的对比方法。剩余价值的发现使人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豁然开朗”,而先前人们为此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暗中摸索”。通过两个形象的有力对比,鲜明反衬,剩余价值发现的伟大意义,不言自明。在讲到马克思遭到来自各方面的嫉恨和诬蔑,而马克思对此“毫不在意”时,恩格斯用了一个比喻,“把它们像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寥寥几语,就将马克思的博大胸怀、无所畏惧的战斗者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

一般来说,在葬礼场合发表的演讲不可能过长,对一个人的评价和赞美也不可能像写回忆文章那样具体详尽。但是对像马克思这样的一位巨人,仅用三言两语对其伟大风范和无私品德作概括性极强的评述,又难以表达人们的真情实感。在这种时候,采用形象化的手法当有事半功倍之效。借用形象的描绘,既可避免文字的冗长,又能恰切地传达出人们的内心感受,而且又富有感染力。特别是在举行葬礼之际,形象而富有感情的语言比那些干巴巴的讲述、评价更易打动听众。

在论述马克思两个最伟大发现时,使用了比较多的文字,而对马克思的其它发现仅是顺带一提,或者干脆就用概括性极强的语言加以指代,并未具体点出。这样就突出了重点,避免了因平均用力而出现的零落分散之感。但在具体论述时,恩格斯的语言是层层递进式的,如“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甚至只要能作出这样一个发现,这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浮浅地研究的。”这种递进式的语言,在突出重点时,又并未忽略一般,而是以“点”带“面”,用“面”烘托“点”,具有绿叶扶红花、相互反衬的效果。再比如,演说论述马克思在理论上卓越贡献后并未止步,又进一步指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是一个关注现实、并以实际行动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家,在指出马克思有过许多敌人后,又接着指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随着演讲的层层推进,马克思功盖天下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有力揭示和表现。

(李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