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演讲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演讲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这会,是祝《民报》的记元节。《民报》所讲的是中国民族前途的问题,诸君今天到来,一定是人人把中国民族前途的问题横在心上,要趁这会子大家研究的。那民族主义,却不必要什么研究才会晓得的。这就是民族主义的根本。至于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统计上,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穷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演讲

(1906年12月2日)

诸君:

今天诸君踊跃来此,兄弟想来,不是徒为高兴,定然有一番大用意。今天这会,是祝《民报》的记元节。《民报》所讲的是中国民族前途的问题,诸君今天到来,一定是人人把中国民族前途的问题横在心上,要趁这会子大家研究的。兄弟想《民报》发刊以来已经一年,所讲的是三大主义:第一是民族主义,第二是民权主义,第三是民生主义。

那民族主义,却不必要什么研究才会晓得的。譬如一个人,见着父母总是认得,决不会把他当做路人,也决不会把路人当做父母;民族主义也是这样,这是从种性发出来,人人都是一样的。满洲人关到如今已有260多年,我们汉人就是小孩子,见着满人也是认得,总不会把来当做汉人。这就是民族主义的根本。

但是有最要紧一层不可不知:民族主义,并非是遇着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因为我汉人有政权才是有国,假如政权被不同族的人所把持,那就虽是有国,却已经不是我汉人的国了。我们想一想,现在国在哪里?政权在哪里?我们已经成了亡国之民了!地球上人数不过一千几百兆,我们汉人有四百兆,占了四分之一,算得地球上最大的民族,而且是地球上最古老最文明的民族;到了今天,却成为亡国之民,这不是大可怪的吗?那非洲诸国不过20多万人,英国去灭他,尚且相争至三年之久;菲律宾岛不过数百万人,美国去灭他,尚且相持数岁;难道我们汉人,就甘心于亡国!想起我汉族亡国时代,我们祖宗是不肯服从满洲的。闭眼想想历史上我们祖宗流血成河、伏尸蔽野的光景,我们祖宗很对得住子孙,所难过的,就是我们做子孙的人。再思想亡国以后满洲政府愚民时代,我们汉人面子上从他,心里还是不愿的,所以有几回的起义。到了今日,我们汉人民族革命的风潮,一日千丈。那满洲人也倡排汉主义,他们的口头话是说他的祖宗有团结力、有武力,故此制服汉人;他们要长保这力量,以便永居人上。他们这几句话本是不错,然而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是汉人无团体。我们汉人有了团体,这力量定比他大几千万倍,民族革命的事不怕不成功。

惟是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这样看来,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他当初灭汉族的时候,攻城破了,还要大杀10日才肯封刀,这不是人类所为,我们决不如此。惟有他来阻害我们,那就尽力惩治,不能与他并立。照现在看起来,满洲政府要实行排汉主义,谋中央集权,拿宪法做愚民的器具。他的心事,真是一天毒一天。然而他所以死命把持政权的原故,未必不是怕我汉人要剿绝他,故此骑虎难下。所以我们总要把民族革命的目的认得清楚,如果满人始终执迷,仍然要把持政权,制驭汉族,那就汉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的!想来诸君亦同此意。

民族革命的大要如此。

至于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现在的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尽,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试想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故此三百年后,复被外人侵入,这由政体不好的原故,不是(做)政治革命是断断不行的。研究政治革命的工夫,煞费经营。至于着手的时候,却是同民族革命并行。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佛兰西大革命及俄罗斯革命,本没有种族问题,却纯是政治问题;佛兰西民主政治(体)已经成立,俄罗斯虚无党也终要达这目的。中国革命之后,这种政体最为相宜,这也是人人晓得的。

惟尚有一层最要紧的话,因为凡是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会弄到亡国。因为中国从来当国家做私人的财产,所以凡有草昧英雄崛起,一定彼此相争,争不到手,宁可各据一方,定不相下,往往弄到分裂一二百年,还没有定局。今日中国,正是万国眈眈虎视的时候,如果革命家自己相争,四分五裂,岂不是自亡其国?近来志士都怕外人瓜分中国,兄弟的见解却是两样。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止是我们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

说到民生主义,因这里头千条万绪,成为一种科学,不是十分研究不得清楚。并且社会问题隐患在将来,不像民族、民权两问题是燃眉之急,所以少人去理会他。虽然如此,人的眼光要看得远。凡是大灾大祸没有发生的时候,要防止他是容易的;到了发生之后,要扑灭他却是极难。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在中国却还在幼稚时代,但是将来总会发生的。到那时候收拾不来,又要弄成大革命了。革命的事情是万不得已才用,不可频频伤国民的元气。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

于今先说民生主义所以要发生的原故。这民生主义,是到19世纪之下半期才盛行的。以前所以没有盛行民生主义的原因,总由于文明没有发达。文明越发达,社会问题越着紧。这个道理,很觉费解,却可以拿浅近的事情来作譬喻。大凡文明进步,个人用体力的时候少,用天然力的时候多,那电力、汽力比起人的体力要快千倍。举一例来说,古代一人耕田,劳身焦思,所得谷米至多不过供数人之食。近世农学发达,一人所耕,千人食之不尽,因为他不是专用手足,是借机械的力去帮助人工,自然事半功倍。故此古代重农工,因他的生产刚够人的用度,故他不得不专注重生产。近代却是两样。农工所生产的物品,不愁不足,只愁有余,故此更重商业,要将货物输出别国,好谋利益,这是欧美各国大概一样的。照这样说来,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古代所万不能及的。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与刚才所说正是反比例。统计上,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穷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这是人力不能与资本力相抗的缘故。古代农工诸业都是靠人力去做成,现时天然力发达,人力万万不能追及,因此农工诸业都在资本家手里。资本越大,利用天然力越厚,贫民怎能同他相争,自然弄到无立足地了。社会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想要设法挽救;这种人日兴月盛,遂变为一种很繁博的科学。其中流派极多,有主张废资本家归诸国有的,有主张均分于贫民的,有主张归诸公有的,议论纷纷。凡有见识的人,皆知道社会革命,欧美是决不能免的。

这真是前车可鉴,将来中国要到这步田地,才去讲民生主义,已经迟了。这种现象,中国现在虽还没有,但我们虽或者看不见,我们子孙总看得见的。与其将来弄到无可如何,才去想大破坏,不如今日预筹个防止的法子。况且中国今日如果实行民生主义,总较欧美易得许多。因为社会问题是文明进步所致,文明程序不高,那社会问题也就不大。举一例来说,今日中国贫民,还有砍柴割禾去谋生活的,欧美却早已绝迹。因一切谋生利益尽被资本家吸收,贫民虽有力量,却无权利去做,就算得些蝇头微利,也决不能生存。故此社会党常言,文明不利于贫民,不如复古。这也是矫枉过正的话。况且文明进步是自然所致,不能逃避的。文明有善果,也有恶果,须要取那善果。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粟,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的世界。我们这回革命,不但要做国民的国家,而且要做社会的国家,这决是欧美所不能及的。

欧美为甚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大凡文明进步,地价日涨。譬如英国一百年前,人数已有一千余万,本地之粮供给有余;到了今日,人数不过加三倍,粮米已不够二月之用,民食专靠外国之粟。故英国要注重海军,保护海权,防粮运不继。因英国富人把耕地改做牧地,或变猎场,所获较丰,且征收容易,故农业渐废,并非土地不足。贫民无田可耕,都靠做工糊口,工业却全归资本家所握,工厂偶然停歇,贫民立时饥饿。只就伦敦一城算计,每年冬间工人失业的常有六七十万人,全国更可知。英国大地主威斯敏士打公爵有封地在伦敦西偏,后来因扩张伦敦城,把那地统圈进去,他一家的地租占伦敦地租四分之一,富与国家相等。贫富不均竟到这地步,“平等”二字已成口头空话了!(www.xing528.com)

大凡社会现象,总不能全听其自然,好像树木由他自然生长,定然支蔓,社会问题亦是如此。中国现在资本家还没有出世,所以几千年地价从来没有加增,这是与各国不同的。但是革命之后,却不能照前一样。比方现在香港上海地价比内地高至数百倍,因为文明发达,交通便利,故此涨到这样。假如他日全国改良,那地价一定是跟着文明日日涨高的。到那时候,以前值一万银子的地,必涨至数十万、数百万。上海50年前,黄浦滩边的地本无甚价值,近来竟加至每亩百数十万元,这就是最显明的证据了。就这样看来,将来富者日富,贫者日贫,10年之后,社会问题便一天紧似一天了。这种流弊,想也是人人知道的,不过眼前还没有这现象,所以容易忽略过去。然而眼前忽略,到日后却不可收拾。故此,今日要筹个解决的法子,这是我们同志应该留意的。

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要杀四万万人之半,夺富人之田为已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那不必去管他。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欧美各国地价已涨至极点,就算要定地价,苦于没有标准,故此难行。至于地价未涨的地方,恰好急行此法,所以德国在胶州湾、荷兰在爪哇已有实效。中国内地文明没有进步,地价没有增长,尚若仿行起来,一定容易。兄弟刚才所说社会革命,在外国难,在中国易,就是为此。行了这法之后,文明越进,国家越富,一切财政问题断不至难办。现今苛捐尽数皆除,物价也渐便宜了,人民也渐富足了。把几千年捐输的弊政永远断绝,漫说中国从前所没有,就欧美日本虽说富强,究竟人民负担租税未免太重。中国行了社会革命之后,私人永远不用纳税,但收地租一项,已成地球上最富的国。这社会的国家,决非他国所能及的。我们做事,要在人前,不要落人后。这社会革命的事业,定为文明各国将来所取法的了。

总之,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

[鉴赏]

孙中山(1866—1925年),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青年时代就组织革命团体,致力于反帝反封建的伟大事业,并多次领导起义。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被选为总理,同时创办《民报》,宣传革命。辛亥革命后,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8月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被选为理事长。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05年,孙中山先生从欧洲返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为了宣传同盟会的民主革命纲领,他后来创办了《民报》杂志,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作为同盟会的总理,孙中山亲自为《民报》写了发刊词,公开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第一次比较完备地阐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次年,清政府迫于迅速发展的革命形势,陆续推行了一些“新政”,并且宣布“预备立宪”。孙中山对于清政府的活动,明确指出这是“为笼络人心之手段,实假立宪之美名”,以继续实行封建专制主义。

本篇就是孙中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在东京神田锦辉馆举行的《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的演说。庆祝大会由黄兴主持,与会者近万人。据回忆,“孙总理登台讲演三民主义王权宪法之概要,听者为之动容。”(曼华:《同盟会时代民报始末记》)

这篇演说表现出孙中山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宣传家的卓异的风彩,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

一是深。一篇成功的演说,其主要因素首先在于它的思想内容新颖正确、博大精深而富有意义。本篇就是这样一篇具有深邃的思想内容的演说。它的主题直接取材于当时时代所提出来的要求、问题和任务,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意愿和呼声,并且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这篇演说中,孙中山提出了自己独创的三民主义的理论体系,融注了他对中国前途的独到认识和真知灼见,具有很强的独创性。在演说中,他没有满足于情况的叙述、现象的罗列,而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阐发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例如对于民族主义与民权主义之间的关系,他指出:“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这就深刻地揭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具有理论的深刻性。本篇思想的深邃就表现在上述内容的时代性、独创性和深刻性这三个方面。

二是博。孙中山的这篇演讲,不但思想深刻,而且能够旁征博引、纵横联系,具有丰博的知识性,从而达到了“胸藏万汇,口有千钧”的境界。演讲中引进了丰富的知识,例如非洲诸国与英国之争、菲律宾与美国之争,明太祖驱除蒙古、满洲人屠城10日,法兰西大革命及俄罗斯革命、英国的圈地运动……真是古今中外兼收并蓄、无所不包。孙中山对知识性材料的大量运用,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学识的渊博,也不是为了单纯地提起听众的精神,而是为表现自己的深刻思想提供论据的,因此,简言之,“博”就是为“深”服务的。

三是显。台上演讲与案头作文不同,由于听众的听讲只能是一次性的行为,所以只有使演讲的语言深入浅出、浅显易懂,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是一个严密的体系,它由许多比较专门的概念、范畴所组成。但是,在这篇演讲中,孙中山并没有用深奥的语言对其作出阐释,在概念范畴上兜圈子,而是用浅显的语言对其实质作出说明。例如,对于民族主义,他是这样解说的:“并非是遇着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语言是浅近易懂的,但精神实质却又被揭示了出来,这样就更便于听众理解和领会,从而收到了“听者为之动容”的良好效果。

(林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