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兵家很是看重“势”,对“势”有十分深刻的研究。孙子对“势”曾作过许多生动的譬喻,他说,有利的“势”,就象“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当然,古人所说的这种势,并不是自然形成的。它是军事指挥员以一定的军事实力为基础,运用自己的智慧,通过机动等手段,正确地部署部队,使自己的军队在空间上形成有利的排列和占据有利的位置,对敌人构成威胁;或者通过攻占某要点要地,歼灭敌人某一部分,从而打乱敌人的排列并迫其处于不利位置。这样,就可使自己的军队勇猛无比,锐不可当;使敌人全局震撼,望风披靡,不战自乱,甚至不战而降。中国古代兵家由此而认为,善战者应善于研究势,利用势,谋划势,创造势。如孙子就主张:“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兵经百篇》也主张:“善兵者务度势’、对中国古代兵法十分谙熟的毛泽东也把势和造势放在非常突出的地位上,他甚至把战争活动归结为是两军指挥员造势斗势的竞赛。他说:“我要优势和主动,敌人也要这个,从这点上看,战争就是两军指挥员以军力财力等项物质基础作地盘,互争优势和主动的主观能力的竞赛。”通过这种竞赛,创造出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的条件和形势去压迫对方。这是毛泽东对势和造势的精辟阐释。
作战中的造势,就是战争指导者在敌对双方军事实力和战区政治、经济、地理等条件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积极谋求和占据那些能增强自身能量的空间位置,主动地创造一种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战场环境、格局和态势。造势旨在使自己的力量增值,并争取和保持战场上的主动权和自由权。就是说,谋者是利用“势”之道,达到“任势取胜”之途。
一、以激将法创造有利局势
用激将法创造优势,是人们处理问题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公元383年,前秦王苻坚率百万大军进攻东晋。当时,东晋的军队全部动员起来也不过十几万,局势十分危急,朝野为之震动,人心惶惶。而执掌朝政的谢安竟从容出游,照常会见亲朋好友,并于心平气和中计划着应敌之策。
谢安启用自己的侄子谢玄担当重任,命他率军去抵挡前秦军队的入侵。
苻坚的军队声势浩大,从四面八方直逼建业(即现在的南京)。苻坚自己声称,他的骑兵把鞭子投入江中,可以阻断江水。
谢玄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名将,经过冷静分析,他终于想出一条力挫强敌的妙计。
当时,秦、晋两军隔淝水对阵。谢玄派人去对苻坚说,将军若有胆量先退一箭之地,我军就渡河决战。苻坚听罢大喜,心想,等你渡河,我可半渡而击。谢安啊谢安,你怎么用了这样的蠢才!于是,苻坚欣然下令,退兵10里。谁知,处于进攻的阵势突然改成撤退,秦兵狐疑,阵脚大乱。谢玄乘机命军队奋勇渡河,顺风放火。秦军营中的朱序煽动一些原是晋的降卒,高喊:“秦兵打败了,快快逃命罢!”秦军官兵信以为真,惊恐万状,纷纷夺路而逃。晋军猛烈追杀,一举歼灭了苻坚的百万大军。
二、营造阵式烘托自己的力量
处理问题要讲究“势”,谁的势力大,谁就能占居主动。
1941年9月30日,侵苏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司令官博克元帅的指挥下,以74个师180万人、1700辆坦克、1390架飞机、14000多门火炮向莫斯科发起了代号为“台风”的战役。从此揭开了苏德莫斯科会战的序幕。(www.xing528.com)
10月2日,苏军防线中部被突破。
10月7日,苏军4个集团军在维亚济马被合围。之后,布良斯克方面军陷入德军的合围之中。
10月20日,德军的装甲部队前锋已进至距莫斯科只有40英里的地方。
德国人狂称,要在严冬到来之前拿下莫斯科。
莫斯科陷入危难之中。苏联中央各部及外国使馆迁到了古比雪夫城。以斯大林为首的国防委员会成立了,莫斯科市民们被动员起来了。
1941年11月7日,苏联人民在危难时刻迎来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节。依照惯例,要在红场举行庆祝阅兵。今年在面临大敌的情况下阅兵式能否举行?这个看来似小却事关重大的问题成为苏联人民和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举行阅兵,一则可以鼓舞苏联人民抗击德军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也可以向全世界表明,苏联人民并没有被侵略者所征服,他们仍然有保卫国家、反抗侵略的能力。反之,若不能按期举行阅兵,无疑会增添苏联人民因战争失利而引起的悲观情绪,也使世界其它各国怀疑苏联能否抵挡住德国的侵略。因此,苏联政府决定如期在红场举行阅兵。为防止德国空军的空袭,特别加强了莫斯科的防空,确保这一具有伟大意义的阅兵式顺利进行。
11月6日,苏联首都军民在遭受德军重兵进攻、城郊激战的情况下,在地下铁道的马雅可夫斯基车站隆重举行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大会。第二天,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斯大林以最高统帅的身份检阅了红军部队并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说,他分析了德军的弱点,总结了苏联人民前一时期抵抗侵略的伟大业绩。他指出:“你们进行的战争是解放战争、正义战争。”“让伟大的列宁的胜利旗帜引导你们!彻底粉碎德国侵略者的进攻!消灭法西斯强盗!”
苏联人民从那雄壮的阅兵式及斯大林那充满力量、充满信心、充满胜利的讲话中看到和感受到并被激发起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鼓舞着千百万英雄儿女投入到保卫祖国反抗侵略的伟大斗争之中。阅兵式一结束,红军战士们就直接开赴杀敌的战场。
深受这一壮举鼓舞的苏联军民英勇地抗击着德军对莫斯科的进攻。提前到来的严冬也使侵略军难以继续推进。
12月6日,在著名的苏联元帅朱可夫的指挥下,苏军7个集团军和两个骑兵军共110万人、7652门火炮、774辆坦克、1000多架飞机,在莫斯科前沿200英里长的战线上向德军发起了猛烈的反攻,迫使德军转人防御并西撤100—350公里,并使德军损失50万人、坦克1300辆、火炮2500门、汽车15000辆,苏军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不可一世的德军在其侦察部队突人莫斯科近郊希姆基,并能望见克里姆林宫塔尖的情况下急转直下,遭到二次世界大战开战以来的第一次失败。从此,第三帝国一天一天的走向了暮期,走近了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