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川滇交界的中甸大雪山还是一片翠绿和生机。展目四顾,郁郁葱葱、苍翠欲滴的高山杜鹃林尽在脚下;布满着松杉原始林木的青绿山峦巍然高耸,挺立前方;山下,连绵起伏的两山峡谷逶迤纵横,伸向天际;头顶,却是雾锁雪峰,白雪皑皑,云绕天连。好一幅仰观俯察、远近游目的青绿山水长卷。
就一幅风光摄影作品而言,有人认为是“走”出来的,有人认为是“等”出来的,我则认为是“游”出来的。普通游客的“游”,乃浅泛之游,是一种观光和娱乐活动,一种放松和调剂身心的方式;发烧驴友的“游”,为深度之游,是在徐霞客“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感召下,对自然美景、地理形态的切身体验,对文化遗韵、民俗风情的深刻感受;而风光摄影家的“游”,应该是一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诗意之游。在游的过程中,在构图的过程中,以动的视角对审美对象进行观照,通过仰观俯察和远近游目,在“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的情怀之间,在“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浪漫之中,在“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的一体境界里发现山水之美,提炼宇宙之美,普及世间之美。
仰观俯察、远近游目的“势”,是塑造“气”的重要手法。宗白华先生曾说道:“俯仰往还,远近取与,是中国哲人的观照法,也是诗人的观照法,而这种观照法表现在我们的诗中画中,构成了我们诗画的空间特质。”[1]照片中“气”的来源主要是“苍翠”与“清奇”体现出的生命感。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形象地用四季之景来抒发自然的生命感和时间的情感化:“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青绿的苍翠突出生机和时间,生机意示生命。用生命的气息与仰观俯察、远近游目的“势”——杜鹃林(近)、山峦(远),峡谷(俯)、云雾(仰)和青绿色彩,来形成“清奇”的世界。(www.xing528.com)
清奇,字面上指清新奇妙。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有“清奇”一品:“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汀,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屟寻幽。载瞻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用极其清秀幽丽的景象表现出一种清远闲淡之美。在一个苍翠清奇之地,做一个远离尘寰、如闲云野鹤般的“可人”,常常成为中国历代艺术家的精神寄托和情感天地。情趣的淡泊、寄寓的高远,是另一种气势和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