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地球之巅,地理意义上的最高峰。在藏语中,“珠穆”指女神,“朗玛”则是第三之意。这是因为从西藏自治区定日县方向眺望,珠峰的左边依次是大女神马卡鲁峰和二女神洛子峰,但第四女神却不是距离珠峰较近的卓奥友峰,而是较远的希夏邦马峰。原因众说纷纭,其中有不少藏族传说。但我猜测可能是其他几座山峰都笔直挺拔,直插天际,只有卓奥友峰是座“秃头山”,而且它背对珠峰,面向西边,从形状上看有些格格不入,因此被女神队伍给清除了。不过东西绵延2400多公里的喜马拉雅山脉女儿众多,在距四个女神近1000公里之外,还有一个“小妹”——阿里普兰县玛旁雍措湖边的纳木那尼峰,人称第五女神。
这张照片中珠峰的“气”,一是天空涌动的云层(天之雄浑)与下方静止的山峰(地之雄健)形成对比,二是画面上、下方的蓝色与中部的金黄色形成对比。通过这两种对比,让画面中心瞬间“活”了起来,彰显“气”的存在。此外,落日余晖显示出时间感,也形成作品的“气”。生命的道德感,则用“势”来体现:在构图中并未将珠峰置于最高位置,而是处于云层之下,因为珠峰虽是地球之巅,但它还是自然的一分子,不可能超越天地。代表“天”的云层无论是色彩还是形状,在画面中都比雪峰顶端醒目,就是要充分表明天地相合才是最高尊崇。因为有了天的照耀与地的润泽,才有自然的雄浑与雄健。(www.xing528.com)
照片中飘逸的云层意为“雄浑”,刚劲的珠峰指代“雄健”,虽一字之差,其美学含义却有区别。在中国古代论述美学的重要著作、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中,将“雄浑”列于首位,其中有这样的语句:“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它体现出“道”的美学:宇宙本体原为浑然一体、运行不息的一团元气,因为它有充沛的自然积累,所以才会体现出雄浑之体貌,自由自在,飘忽不定,浑然而生,浑然而灭,气势磅礴,不落痕迹。而珠峰顶天立地的“雄健”,体现的则是“儒”的美学:“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任何危难之前无须退缩,在天地之间无所羞惭和恐惧,不必低首于任何力量,不必膜拜于任何神灵。这种刚强伟大的主体人格,就是中国人追求的阳刚和气势,人格和崇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