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灰:宇宙的本真与归一

灰:宇宙的本真与归一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展示帕米尔的严酷与冷峻,表现这片原始之地的荒寒与本真,恐怕没有比灰色更合适的色彩了。中国艺术以中和、模糊为美,追求空灵之境,强调“道”。中国艺术所强调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如道、气、象、逸、有无、虚实、自然、味、妙等,都难以用准确、清晰的语言来表述,它们都具有含蓄、蕴藉、难以言喻的特点。答案就是——灰,包含一切色彩的灰,万色归一的灰。

灰:宇宙的本真与归一

帕米尔高原气候变化莫测,一场大雪裹挟着狂风而来,天空瞬间被乌云遮没,远方喀喇昆仑群山连绵逶迤的雪峰时隐时现,“世界屋脊的屋脊”显露出了它的真正本色——严酷冷峻与不可捉摸。

照片主色调的灰色,在色彩大家庭中属于无色系,其色相虽单一,但明度变化极为丰富,能分出极深灰、深灰、中灰、浅灰、极浅灰等十几个阶度和层次,可以和任何色彩进行搭配。灰色介于黑色和白色之间,在表现高贵、典雅、质朴、理智、古拙等方面,它要比黑、白更为突出。在我的眼中,它是空灵中带着寂寞,包容中不失纯净,清凉中蕴含淡泊的色彩;是持久隽永、最耐玩味的色彩。展示帕米尔的严酷与冷峻,表现这片原始之地的荒寒与本真,恐怕没有比灰色更合适的色彩了。(www.xing528.com)

中西方对色彩有着不同的认识。西方艺术表面上看是重“色”,譬如油画的色彩斑斓,但细一考察就会发现,它其实是重“光”,因为不论是三色、七色还是万色,其实都是光的表现。相比之下,中国文化更为精深微妙,在色彩上就是淡去艳丽和繁杂,主要以黑、白、灰、褐来体现,其中又以灰为基础。中国艺术以中和、模糊为美,追求空灵之境,强调“道”。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了道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宗,但它“无状之状,无物之象”,“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是难以捉摸、难以把握的。庄子也认为“道”是一种视之无形,听之不闻,不可言说,无从把握而又无所不在,在冥冥中支配万物的一种力量,即“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庄子·知北游》)但无论“道”还是“无”,如果能够直接表达出来,就不是真正的“道”和“无”了;一旦下定义,就破坏了“道”和“无”的本义,即“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两千多年来,老庄的这种哲学美学思想极大地影响着中国的艺术观,也就是对空灵、虚淡之境的追求。中国艺术所强调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如道、气、象、逸、有无、虚实、自然、味、妙等,都难以用准确、清晰的语言来表述,它们都具有含蓄、蕴藉、难以言喻的特点。在风光摄影的创作中,用什么色彩才能体现这些空灵、虚淡、道、气的概念?答案就是——灰,包含一切色彩的灰,万色归一的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