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绘画中的荒寒之美:一种普遍的美学追求

中国绘画中的荒寒之美:一种普遍的美学追求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除萧散之美外,荒寒之美是中国艺术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荒寒之美,在中国绘画中不是个别艺术家的偏好,而是普遍的美学追求;不是一些艺术家荒怪乖僻的趣味,而是构成中国山水绘画的基本特征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绘画的境界。

中国绘画中的荒寒之美:一种普遍的美学追求

喀喇昆仑山是世界山岳冰川最发达的高大山脉,也是世界第二高山脉,其山名意为“黑色的磐石”。山脉绵延数千公里,呈西北-东南走向,耸立在中国新疆西南部、西藏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实际控制线的克什米尔边界上。喀喇昆仑山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峰众多,冰川规模巨大,是世界瞩目的登山中心。

一场大雪过后,远方连绵起伏的喀喇昆仑群山银装素裹,气势磅礴中透着冷峻,苍茫寂寥中显示着威严,呈现出一幅“积雪微明塞外山,云满山腹雪满岭”的边塞壮丽景象。

散射光下,光源没有了明显方向,景物轮廓线失去了刚直与鲜明,景物亮部与暗部对比趋向柔和,反差降低,使画面略显灰暗。但这张照片就是要利用这种灰暗,营造出特殊的气氛,彰显塞外之地的艰险、荒寒与冷峻。

除萧散之美外,荒寒之美是中国艺术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以中国绘画为例,在烟云缥缈、山林逶迤之中,总有一丝幽幽的寒意。“中国艺术家将热烈的、喧闹的、繁华的气氛从画面中请出,代之以冷逸、清寒、荒率,体现了道法自然的深邃哲学思想,是中国艺术家从人工秩序中逃逸,归于大化思想的体现。” [2](www.xing528.com)

受中国绘画的影响,日本十六七世纪雪舟、雪村的山水画,现代东山魁夷的绘画作品中,都有着强烈的冷寒韵味。研究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的当代著名学者朱良志先生将荒寒的意境分为三个层次:一、荒寒是一种审美趣尚,中国绘画喜欢作寒景,出寒意;二、荒寒是一种境界,如王安石所说“欲寄荒寒无善画”,将荒寒作为中国画的代名词;三、荒寒之境从“情意化的山水”已升格为“宇宙化的山水”。王昱《东庄论画》云:“位置高简,气味荒寒,运笔浑化,此画中最高品也。”

荒寒之美,在中国绘画中不是个别艺术家的偏好,而是普遍的美学追求;不是一些艺术家荒怪乖僻的趣味,而是构成中国山水绘画的基本特征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绘画的境界。当今的风光摄影表现荒寒之美,并不是说要回到古代绘画那种色彩、层次和气氛中去,而是要学习古人从现象中看本质的方法,通过对荒寒意境本质的提炼,去除妨碍自然原样的诸多因素,在自己的作品中恢复自然的混莽、苍率、古淡和天真,展露亘古如斯的宇宙精神,展现“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人格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