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光线有直射光和散射光之分,前者光为硬光,后者为软光。
散射光的特征是光线软,受光面和背光面过渡柔和,没有明显的投影。通俗一点说,可以将太阳光被较厚云层遮挡、阴霾状态下的光线看作散射光。在这种光线下,被摄对象的形体、轮廓、起伏表现不够鲜明。很多摄影人认为这类光线不适宜进行创作,这其实是一种偏见。中国的艺术创作、艺术鉴赏注重整体意识,并不追求光影的婆娑、色彩的艳丽、事物的形似,而是通过对气象、神韵、格调等的把握,来给予欣赏者总体的美感。散射光,就是营造中国艺术萧散之美、荒寒之美、枯槁之美的最佳光线。
萧散,在精神上形容无拘无束,在气氛上形容萧瑟凄清,在中国美学中,用以指艺术家从容潇洒的生命态度,不为法度拘束的逍遥境界。中国影响深远的艺术南北宗论,均以萧散为最高审美标准。庄子在《人间世》中表达出摆脱功名利禄和欲望压迫,做一个自由逍遥“散人”的理想,成为后世萧散之美的理论根源。(www.xing528.com)
在艺术创作中,为何要有“萧散”的态度?朱光潜先生认为:“美术家的生活就是超现实的生活;美术作品就是帮助我们超脱现实到理想界去寻求安慰。因为现实界待我们太刻薄,到处是障碍和限制,到处是不如意,不肯让我们的意志推行无碍,于是我们的意志就跑到理想界去寻求慰情的路径。理想界天空任鸟飞,极尽自由。现实界不可以造空中楼阁,理想界可以造空中楼阁。现实界没有尽善尽美,理想界有尽善尽美。美术作品之所以美,就美在它能给我们很好的理想境界。”[1]
萧散之美,之所以成为中国艺术的理想境界,其核心实质就在于艺术家们渴望摆脱现实生活的束缚,通过艺术来寻求心灵的自由。萧散之美,不同于艳丽的、世俗的、甜腻的风气,它没有斧凿痕迹却具有自然而然疏朗萧瑟的境界特征。在风光摄影中,过于强调光影,人工斧凿痕迹过重,就成了众人的眼中之景,而非个人的心中之境,不利于营造平淡天然、空灵悠远、静谧幽深的自然气派。而散射光与顺光、侧光、逆光不同,在所有光源中,它最散淡,最自然,最接近本真。这张照片就是利用散射光,来尝试营造中国艺术推崇的“萧散烟霞晚,凄清天地秋”的山林气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