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代命妇:内外两类,名号减少

金代命妇:内外两类,名号减少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国家以诰命的形式,授予上层妇女以特定的称号,所受者即称命妇”[23]。命妇有内命妇和外命妇之分,宫廷中妃嫔等称内命妇,臣僚母、妻之有封号者称外命妇。唐代所划分内外命妇的范围是:“皇帝妃嫔及太子良娣以下为内命妇,公主及王妃已下为外命妇。”由此可知,金贞祐后,后宫的名号有所减少。

金代命妇:内外两类,名号减少

“由国家以诰命的形式,授予上层妇女以特定的称号,所受者即称命妇”[23]。命妇有内命妇和外命妇之分,宫廷中妃嫔等称内命妇,臣僚母、妻之有封号者称外命妇。命妇的获封,全赖其夫,其子甚至其孙,并非由于其本人的事功,且依其夫、其子或其孙的品级而分为相应之等第。此外,对命妇的受封资格,也有相应的限制,并不是上层妇女皆可享受。命妇,作为一种政治荣誉和身份标志,并非仅仅是一个称号,与之相随的是相应的政治待遇,比如在服饰、舆从、参加皇后主持的活动、法律的特定豁免乃至死后的葬仪、墓制等方面,皆有不同于一般女性的特殊待遇,但不单独享受俸禄,与经济待遇不挂钩。

命妇是一个晚出的社会群体,专指皇家册封的女性。“至秦汉,妇女始有封君之号”[24],至少说明,秦汉以前,这个群体尚未形成,到隋唐时期,随着这个群体的逐渐壮大,命妇逐步明确分为内命妇和外命妇两类群体。唐代所划分内外命妇的范围是:“皇帝妃嫔及太子良娣以下为内命妇,公主及王妃已下为外命妇。”[25]由此可见,内外命妇制主要是规定皇亲国戚中女性的等级,内命妇成为除皇后之外皇帝后宫亲眷的专宠,外命妇即为公卿士大夫家眷之殊荣。

一、金代的内命妇

(一)品秩和俸禄

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建立和封建经济的发展,金代的各项政治制度日臻完善。后宫规模也在立国初期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健全起来,具体表现在对于嫔妃的管理上,仿照汉制全面建立起一套“内官制度”。《金史·百官志》详载如下:

元妃、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曰九嫔,正二品。婕好,正三品。美人,正四品。才人,正五品。各九员,曰二十七世妇。宝林,正六品。御女,正七品。采女,正八品。各二十七员,曰八十一御妻。[26]

宣宗贞祐南渡后,后宫制度设置有所改变,“贞祐后之制,贵妃下有真妃,淑妃下有丽妃、柔妃,而无德妃、贤妃。九嫔同。婕好下有丽人、才人为正三品。顺仪、淑华、淑仪为正四品”[27]。由此可知,金贞祐后,后宫的名号有所减少。这一方面与当时社会危如累卵,国事日下有关,另一方面与后宫之制俭省,方便管理有关。

金代皇太后、皇后、嫔妃(即内命妇)均与朝官一样,享有俸禄,各个嫔妃按照地位品级高低支取岁俸:

宫闱岁给:太后、太妃宫,每岁各给钱二千万,彩二百段,绢千匹,绵五千两。诸妃,岁给钱千万,彩百段,绢三百匹,绵三千两。嫔以下,钱五百万,彩五十段,绢二百匹,绵二千两。贞元元年,妃、嫔、婕好、美人及供膳女侍,并仙韶、长春院供应人等,岁给钱帛各有差。凡内职,贞祐之制,正一品,岁钱八千贯,币(即帛)百段,绢五百匹,绵五千两“正一品,岁钱八千贯,币百段,绢五百匹,绵五千两。正二品,岁钱六千贯,币八十段,绢三百匹,绵四千两。正三品,岁钱五千贯,币六十段,绢二百匹,绵三千两。正四品,岁钱四千贯,币四十段,绢百五十匹,绵二千两。[28]

由此记载可以看出:太后、太妃与皇妃、皇嫔之间年例钱相差悬殊,其中太后、太妃年例钱要高出皇妃1倍。具体来说,彩高出1倍,绢高出近3倍,绵高出近40%,皇妃年例钱要高出皇嫔的1倍,具体来说彩高出1倍,绢高出近3倍,绵高出近40%。贞元元年后,各品级名号调整后各俸禄仍上下有差,整体上体现出逐级递减的态势。

(二)恩荫与封赠制度

除了具体俸禄外,金代内命妇还可享受封赠亲属的优待,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诸如,金章宗元妃李师儿,在晋封为淑妃时,“父湘追赠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陇西郡公。祖父、曾祖父皆追赠”[29]。(www.xing528.com)

根据《金史》对后妃封赠情况的记载,得出下列认识:“金代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的曾祖母、祖母、母亲皆封国太夫人,其父辈三代则封王。规定诸妃的曾祖母、祖母、母亲皆封郡太夫人;婕好的祖母、母亲皆封郡太君;贵人之母封县太君。其父祖辈也封相应的官称。诸位皇妃(正一品),封赠三代,分别为十字、八字、六字。贵仪、贵容、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从一品),封赠三代,分别为六字两国、两字两国。昭仪、昭容、昭媛、修容、修媛、修仪、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封赠三代,分为四字、两字两国。婕好,封赠二代,为四字两国。美人,封赠一代,一国。才人,封赠一代,一郡。‘司’字、‘典’字、‘掌’字以及红霞帔、紫霞帔、听宣、听直、书直,不能享受封赠待遇。这些是遇朝廷举行南郊大礼的‘恩例’内容之一。”[30]

封赠的对象如还活着,称为叙封;如已亡故,则称为追赠。追赠官爵“虽是宠以虚名”,但其直系子孙在法律上“所庇之子孙逾众,不特虚名而已”[31]。这是实实在在的封赠亲属的优厚待遇。皇太后、皇后和妃嫔还可享受恩荫待遇。金代皇后被册立后,不仅恩泽弟侄,还另外给予其他亲属“恩泽”。另外,每遇册封圣节、生辰、郊祀大礼以及归谒家庙等,都有推恩之制。

二、金代的外命妇

外命妇是中国古代女性中地位显赫的一个群体,是官僚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我国古代命妇制度起源于秦汉,完备于隋唐,金代基本沿袭唐代。外命妇是女性的一种政治身份,一般通过封赠制度而确立。“封赠不仅对女性所依附的男性官员的品阶有具体要求,对被封赠的女性也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女性在受封成为外命妇以后可以进入一定的政治领域,从而获得不同于社会一般女性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在封建社会,命妇制度既是官僚制度的组成部分,又独立于正常官制之外”[32]

(一)金代外命妇的封号

金代规定:“亲王母妻,封一字王者旧封王妃,为正从一品,次室封王夫人。承安二年,勅王妃止封王夫人,次室封孺人。郡王母妻封郡王夫人,国公母妻封国公夫人,郡公母妻封郡公夫人,郡侯母妻封郡君,承安二年更为郡侯夫人。四品文散少中大夫、武散怀远大将军以上母妻封县君,承安二年为郡君。五品文散朝列大夫、武散宣武将军以上母妻封乡君。承安二年为县君。”[33]由此可见,金代外命妇封号为:王夫人(旧封王妃)、孺人(旧封王夫人)、郡王夫人、国公夫人、郡公夫人、郡侯夫人(旧封郡君)、郡君(旧封县君)、县君(旧封乡君)。

(二)金代外命妇的政治地位

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政治褒扬主要表现在礼制方面,其政治地位的尊崇也主要表现在礼法方面的优待。“礼、政合一,以礼入政,是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34]。对于外命妇来说,获得进宫参加册立皇太后仪,册皇后仪等庆典活动,以及参加皇宫活动的资格,就意味着其政治身份的被承认和政治地位的确立。

金代,皇后受册立和奉册皇太后等活动中,均有内、外命妇的参与。诸如,册封皇后时,“合门引内外命妇陪列者以次进,就北向外。……宣外命妇入会,并如常仪”[35]。奉册皇太后时,“礼毕,各赴本宫,受内外命妇称贺”[36]

命妇还可在服章、首饰、乘舆等方面享有特殊待遇。对命妇服章的规定是很严格的,不同等级有不同的服饰规格,如外命妇服制,隋代规定:“外命妇章印绶佩,皆如其夫。”[37]金代规定:“宗室及外戚并一品命妇,衣服听用明金,期亲虽别籍,女子出嫁并同。又五品以上官母、妻、许披霞帔。唯首饰、霞帔、领袖、腰带、许用明金、笼金、间金之类。其衣服止用明银、象金及金条压绣。”[38]统治者确立服舆制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别尊卑,定上下”,从而确立严格的等级观念,维护特权阶层的殊荣。

金代,命妇受封时,也有皇帝赐爵或授官的诏令,即官诰:“郡主、县主、夫人、红遍地瑞莲鸂鶒锦褾,金莲鸂鶒五色罗十五幅,郡王夫人、国夫人、红遍地芙蓉花锦褾,金花五色绫十二幅,玳瑁轴。县君、孺人、乡君、红遍地杂花锦褾,素五色小绫十幅,银裹间镀轴”。[39]不同形式的官诰体现了等级差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