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汤显祖与明代文学:比较与评论

汤显祖与明代文学:比较与评论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伟大艺术成就的比较和评论,已有众多成果。由于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有普遍性适用的共同性,因此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伟大艺术成就从总体上看,颇有共同性。今仅以中国文艺理论对文艺作品评判的四个最高要求和一个重大特色,即用中国的理论话语,尝试观照和评论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伟大艺术成就,总结创作经验,给当代文学艺术家以重大启发。

汤显祖与明代文学:比较与评论

汤显祖莎士比亚的伟大艺术成就的比较和评论,已有众多成果。笔者近期也有数篇论文探讨此题。[59]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都是世界文化史上的经典文学艺术大家。由于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有普遍性适用的共同性,因此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伟大艺术成就从总体上看,颇有共同性。反过来,我们也可从他们的伟大艺术成就提炼、论证和总结文艺创作的共同规律。今仅以中国文艺理论对文艺作品评判的四个最高要求和一个重大特色,即用中国的理论话语,尝试观照和评论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伟大艺术成就,总结创作经验,给当代文学艺术家以重大启发。今从这个角度略述己见,请与会者批评指正。

一、笔补造化

笔补造化是中国文学艺术作品的最高要求之一。此语原出李贺《高轩过》:“笔补造化天无功。”强调杰出作品重视心智、胆力和对物象的主观裁夺,特别富有创新意识。

造化,原指的是自然、自然界。此语还兼指自然界的创造者。“笔补造化”,原指笔墨可以弥补自然界、人生(尤指社会人生;按广义的自然界,包括了人类社会)的不足,形容笔墨的作用大,笔力高超。我认为还应该包括描写对象的奇异心理描写和思维过程。

优秀的文艺作品,尤其是天才的经典作品,能笔补造化,能够超越自然和社会人生。这也可说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一种。也即能够写出典型性格的典型人物、各种不可思议的人物和奇妙心理;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故事,各种闻所未闻的人生场景,等等。例如《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鬼之恋和死后复活;《南柯梦》和《邯郸记》刻画淳于棼、卢生野心勃勃,热衷飞黄腾达。汤显祖出色的人物塑造,能够代人立心,“以鬼斧神工般的笔触,为野心人物造像,穷其心态,穷其丑态,获得极大的成功”。

莎士比亚也有“人艺足补天工”,即“笔补造化”的精切认识。钱锺书说:

莎士比亚尝曰盖艺之至者,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师天写实,而犁然有当于心;师心造境,而秩然勿倍于理。

莎士比亚尝曰:“人艺足补天工,然而人艺即天工也。”(This is an art/Which does mend nature,change it rather,but/That art itself is Nature)。圆通妙澈,圣哉言乎。人出于天,故人之补天,即天假手自补,天之自补,则必人巧能泯。造化之秘,与心匠之运,沆瀣融会,无分彼此。

莎士比亚虚构众多英国国王夺权的种种事迹、罗马大将安东尼与埃及艳后克莉奥佩特拉的刻骨铭心的爱情历程、哈姆雷特变幻莫测的复仇心理和行动等,都是充分舒展艺术想象力,摄取一切、溶化一切、重新组合或凭空构思一切,给予细节丰满、结构严谨、立意高远的精彩描写。

二、艺进乎道

艺进乎道也是文学作品的最高要求之一。

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一节首先通过庖丁之口,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将技艺与道相联系。中国古代文论据此建立了杰出文艺作品应该技进乎道、艺进乎道的最高标准。

清代魏源《默觚》进一步阐发:“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造化自我立焉”。前两句可以互通,即技艺可以进乎道,可以通乎神。通神是中国古代灵感论的探本解释[60]

莎士比亚的悲剧被史雷格尔誉为“哲理悲剧”,别林斯基认为莎士比亚能从个别中看到普遍,从形象中体现思想,这些都是“艺进乎道”的一种表达。但西方美学仅止于此,中国美学的“艺进乎道”,不仅指能表达哲理、哲学的哲理诗或哲理作品,或能概括具体而表达抽象或思想,而且能探索或表达宇宙、人生真理与天地规律的优秀文艺作品。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作品达到艺进乎道的高度,因此而包容了极其丰富和深刻的哲理思考、伦理探索、心理分析,并进入更高的层次。

艺进乎道的伟大作品,都是作者将自己的灵魂灌入的产物。《牡丹亭》中的杜宝寄托了汤显祖的执政理想和执政人才的品性高度,而《南柯记》和《邯郸记》中主人公执迷于名利财色的最终下场和醒悟,浸透着作者对宇宙人生的终极旨归的深刻认识。同样,科尔律治论莎士比亚撰作时,“无我而综盖之我”。

艺进乎道的杰作,才能参透宇宙人生。而参透宇宙人生的杰作,才能达到艺进乎道的最高层次。也即不仅达到典型性的高度,还能够表达、表显抽象的理、道或宇宙人生的真谛。如复活后的杜丽娘在新婚之夜就流泪对柳梦梅说:“怕天上人间,心事难谐。”即使心事得遂,“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也迅即消逝,体现了“好物不坚牢”的普遍性、规律性的本质现象。因此,汤显祖通过对爱情的歌颂,对青春美好年华的珍惜、追求和留恋,真正体现了对人性的终极关怀。

莎士比亚如“善良人的生命往往在他们帽上的花朵还没有枯萎以前就化为朝露”(《麦克白》VI.iii),提炼了社会人生的一个规律。《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以美丽妩媚的克瑞西达多情而无挚爱的爱情态度,反映了爱情容易背叛、出卖的一面;《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克莉奥佩特拉爱情的变化、反复与回归,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不惜牺牲生命而维护真情的坚贞爱情,组合成爱情的全部真相,从爱情角度描绘了人的感情的坚贞与软弱、坚韧与脆弱的不同品性和表现极致,探索了人的感情、爱情的真谛。

三、悲天悯人

此语出处为明末清初黄宗羲《朱人远墓志铭》:“人远悲天悯人之怀;岂为一己之不遇乎!”

当今一般的解释为,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天:时世。此语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解释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这样的理解是非常片面的。实则上,古人将这里的“天”,解释为天命。天命指天道的意志;延伸含义就是“天道主宰众生命运”,兼含自然的规律、法则。古代名家的有关名句极多。例如——《楚辞·天问》:“天命反侧,何罚何佑。”《史记·五帝本纪》:“于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乐夫天命复奚疑。”韩愈《诤(争)臣论》:“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且人之生也,贫富贵贱,夭寿贤愚,禀性赋分,各自有定,谓之天命,不可改也。”

而“悲天悯人”的意思不仅是关注和同情人生的艰难困苦,而且同情自然规律决定的人生中的生老病死,还更善于表现、揭露和批评人性的弱点,并予以教育和挽救;尤其是揭发和批判恶人表现的兽性和罪恶,同情被虐害的善良人们,鼓舞起他们在逆境、困境中的生活勇气和奋斗精神。

文学艺术要善于表现人的内心,更要教育和拯救人的灵魂。人世间充满了爱与悲、嫉妒与野心、绝望与生死,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都极富同情心和怜悯心,他们都以生花妙笔和斐然文采,全方位地探索、展现了人性,以巧妙惊人的众多艺术手法,描写和表达了难以言说的无比深邃和广阔的心理和情感。他们写出了人有多伟大高尚,人有多么深厚的感情,也写出了人有多残酷卑鄙,还有更多的平庸和粗俗。

汤显祖《南柯记》和《邯郸记》描写沉溺于名利的知识分子,精神猥琐,生活无聊,境界低俗。仙人吕洞宾和蚁国君王,让他们在美梦中实现自己高官厚禄、飞黄腾达的生活理想,让他们尝到美好婚姻的甜蜜,再以残酷的打击惊醒他们的灵魂,帮助他们看穿红尘,精神升华。

莎剧描写的众多执着的爱情故事,充溢着真、善、美的理想。莎士比亚爱情观满怀的乐观性,包含了他对人的缺点的宽容,他坚信人能够接受正义道德的感化。例如善良的苔丝狄蒙娜死于无辜,在临死之前还坚信杀害她的丈夫的本性是善良的,并以此设法拯救其丈夫的灵魂。

《冬天的故事》等多部莎剧表达了希望邪恶人物改悔,通过他们遭受命运打击之后,受害的善良的人们对他们宽恕和解,帮助其经过道德上的提升或新生,从而改邪归正。与残酷的现实生活相比,这是一种精神安慰,是乌托邦式的假想,但反映了生活中的艰难厄运时时困扰着人类,人们渴望逢凶化吉,转危为安。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戏剧都能公正地对待历史和生活,既充分描写生活的阴暗面,挖掘人的欲望和隐私,又对受难者和有希望改正的恶人,表现理解中的同情,以宽容和温润的笔调点醒和批判人们的弱点。在对于不可饶恕的罪恶做彻底揭示和批判的同时,精心为受害者设计思想的出路,即使在《李尔王》最后,还表达了受难和忍辱能使人的灵魂升华的理想。

莎士比亚和不少西方戏剧包括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其他作家的作品,与中国戏曲家一样,也喜欢“悲喜剧中常见的大团圆的结局”,并多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观念[61]。汤、莎士比亚传奇剧中,善恶轮回、因果报应的描写,洋溢着浓郁的乐观、浪漫的气氛,从而对苦难人世中的观众、读者,起了精神安慰、鼓舞的作用。

四、大器晚成

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曲折、艰难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

老子》(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大音稀声;大象无形。”

汤显祖一生勤奋写作,但是直到50岁之后完成《牡丹亭》之前,他尚未达到中国文化史上一流的艺术成就。

汤显祖的《紫箫记》约作于1576至1578年(明万历四年至六年),此乃未完之作,约于1586年(万历十四年)改编为《紫钗记》。这是汤显祖青年时期的作品。他的另三部取得杰出艺术成就,都是他六十五年生涯中50岁以后完成的晚年之作。

巧的是,与他同年逝世的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在晚年从事创作,并迅即进入创作高峰,也都是大器晚成的作家。(www.xing528.com)

莎士比亚自1590年开始写戏,到1612年完成了37部剧作。他一共活了52岁,从26岁写到48岁,其前期剧作,诚如王佐良和何其莘主编的名著《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所批评的,莎士比亚极负盛名的“历史剧大多是莎士比亚的少作,结构较为分散,程序化的台词多,白体诗也显得拘谨”。指出了多部莎剧(主要为前期著作)的结构和语言的缺点。并总结说:“他当然不是没有缺点的。十七世纪的评批家德累斯顿就说过:‘他剧作中常有平淡乏味之处;他的喜剧的隽语有时退化为对谑打诨,而严肃的隽语又常臃结而荒诞浮夸。’换言之,他常词多于意,不免夸张。”自《哈姆莱特》(1600—1601,第22部剧作)起,其后半期的著作转向高度成熟,代表其最高成就的四大悲剧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皆是此期著作。他在完成全部剧作4年后去世。

而塞万提斯也是大器晚成,塞万提斯于1602年起写《堂吉诃德》,1605年出版第一部,1615年出版第二部,在生命的最后13年写作,全书出版的第二年即逝世。

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大器晚成”这个天才和大才的成才的一个规律所决定的。

他们三人全靠长年、艰巨的实践中的勤苦好学,积累丰富的文化基础。这就决定了他们必须大器晚成,才能创作出与前代高峰可以媲美的作品。这启示当代作家,要刻苦努力,经过长年的学习和写作,经得起失败和寂寞,争取在人生晚期达到创作的高峰。

五、神秘现实主义和神秘浪漫主义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有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就是喜欢运用神秘现实主义和神秘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

神秘现实主义和神秘浪漫主义是笔者提出的新的理论,以此梳理和评论神秘主义文学艺术流派和创作方法[62],并纠正“魔幻现实主义”这个理论概念的错误[63]。中国学者据此还指出和纠正了莫言获奖的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的理论错误。

汤莎的神秘现实主义和神秘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共有四个方面,探索人世的未知秘密。

(一)神秘命运

汤显祖认为人有不可抗拒的命运,他的戏曲中的主人公的人生轨迹都受到命运支配。

汤显祖认为人有不可抗拒的命运,他《紫钗记题词》(万历二十三年1595)说:“人生荣困生死何常,为欢苦不足,当奈何。”其友沈际飞为他的文集题词时,转述他的话说:“自云,名亦命也。韵语行,无容兼取;不行,则故命也。此又若士极愤懑不平,托之不知之命以自解”。又曾说“无所逃于天地间,命也。”

莎士比亚也相信人有命运,并探索人的命运这个重大问题。莎剧中的众多人物如《训悍记》凯瑟丽娜等,都有宿命论,相信命运。首先,人的生命的长度是由时间衡量的,人的命运与时间有关。因此,钱锺书指出:“莎士比亚诗言时光百为,运命轮转也属所司。”其次,历史是人创造的,人的命运的不确定性,因此西方学术界公认莎士比亚的历史剧,表现了天意天命的历史观:“莎士比亚和其他历史剧的作者均把历史的发展和变迁看成是天意。”英国学者E.M.W.蒂利亚德:“对伊丽莎白时代的人来说,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有天意、命运和人的性格。”英国学者托马斯·纳什:“它们(指莎士比亚历史剧)着意表现了叛逆者的厄运、暴发户的失败、篡权者的悲惨下场,以及国内纠纷带来的苦难。”

不仅叛逆者有厄运,不少君主都难逃厄运。钱锺书总结说:“莎士比亚剧中英王坐地上而叹古来君主鲜善终:或被废篡,或死刀兵,或窃国而故君之鬼索命,或为后妃所毒,或睡梦中遭刺,莫不横死。”

第三,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都描写人的婚姻也有天命的制约。柳梦梅上京赶考,临行时他说:“夫荣妻贵,八字安排”。汤显祖其他三剧的男女主角的婚姻也都由机缘决定。至于莎士比亚,钱锺书说:“在人的命运不确定性的命题中,莎士比亚剧中屡道婚姻有命(《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第二幕第四场、《终成眷属》All’s Well That Ends Well第一幕第三场)。莎士比亚多个爱情剧的主角都受命运的拨弄,形成爱情历程的跌宕起伏。”

(二)神秘预知

《牡丹亭》中,杜丽娘以做梦的形式,向梦中的柳梦梅预告前途。杜丽娘游园后患病,她的塾师陈最良占卜,预测她在中秋节将有结果。《悼殇》出,杜丽娘在中秋之夜对春香说:“听的陈师父替我推命,要过中秋。”杜丽娘果然在中秋夜死亡。

莎剧描写预知的情节更多。

《理查三世》爱德华国王自知不久人世,召集皇亲国戚、贵州大臣,欲使之握手言好,亨利六世王后玛格莱特突然从流放地潜回,幽灵般出现,预言和诅咒幽灵鬼魂将会出现,后来玛格莱特的诅咒和预言全部实现。《裘力斯·凯撒》中,预言者即卜者警告凯撒留心3月15日,暗示危险的不可避免。3月15日那天,凯撒去元老院加冕时果然被阴谋杀害。事前,其妻听到罗马种种不祥之兆的传言,又连作恶梦,卜者又得凶兆,劝阻他不要出门。凯撒不听劝阻,那天果然被杀。《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中,女先知卡珊德拉预言,只要战争打下去,众英雄和人民都得毁灭。预言了特洛亚战争的结局。《麦克白》女巫的三个预言,最后应验,麦克白果然当上了国王。

(三)神秘梦幻

汤显祖最擅长梦幻描写,无戏不梦,故戏曲总称为“玉茗堂四梦”或“临川四梦”。莎士比亚也喜写梦,有《仲夏夜之梦》等名著,多种剧作描写梦幻景象,如上面言及的凯撒连做恶梦等。

(四)神仙鬼魂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都重视和喜欢描写巫、鬼魂、神仙和精灵的作用,在塑造人物和推动情节发展方面,展开高妙的艺术想象力,运用神秘浪漫主义的手法作为重要的描写手段。

汤显祖重视神仙的作用。《牡丹亭》游园一出,杜丽娘和柳梦梅梦中相遇相爱,花神见证和保护他们的幽会。在杜丽娘的鬼魂在阴司受审时,花神们又出面作证。《邯郸记》有八仙中的吕洞宾到人间超度卢生。

莎士比亚也重视神仙的作用,其喜剧和传奇剧,经常有神仙和他们身边的精灵出没。例如《仲夏夜之梦》中的第米屈律斯是一个用情不专的负心汉,海伦娜为了自己的爱情背叛了朋友,剧中的两对情人误会和矛盾重重,最后在森林仙王的帮助下,才各自重归于好,终成眷属。和中国一样,英国当时也没有自由婚姻的社会和时代条件,莎剧中追求自由爱情的故事,除了依靠王公的决断,大多需要神仙和精灵的帮助。

他们都喜欢描写鬼魂。

《牡丹亭》描写杜丽娘在阴司受审,判官和小鬼、受审的其他鬼魂,演出了足足一场好戏。然后杜丽娘的鬼魂外出魂游,与梦中情人柳梦梅重逢并开展人鬼之恋,后来又复活还魂。

莎士比亚的多个戏剧出现鬼魂,其悲剧也靠鬼魂的力量帮助复仇,伸张正义。例如《理查三世》爱德华临死前看到被他杀害的11个鬼魂前来索命,害怕之极。《亨利六世》描写贞德依靠鬼兵作战。法军失败后,她动员鬼魂们作战,遭到鬼魂拒绝,造成战争的失败。《麦克白》麦克白夫妇庆祝登基的盛宴上看到鲜血淋漓的班柯鬼魂吓得魂不附体,言语错乱。《哈姆莱特》描写老国王的鬼魂多次出现,并向哈姆莱特详细告诉自己遭遇的阴谋和遇害的经过。没有老国王鬼魂的揭示,哈姆雷特无法了解父王死亡的真相和新国王的阴谋,心中产生复仇的念头也就无从谈起。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鬼魂出现的描写,既为剧情的推动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使全剧笼罩在一片阴森恐怖的气氛中,以加强剧情的效果,吸引观众。

他们都写“作法”的场面。

《牡丹亭》描写道姑作法、招魂和驱邪,《南柯记》中契玄禅师广做水路道场,用佛法超度亡灵。《南柯记》孝感寺中元盂兰大会,契玄禅师讲经,传播佛法;后又广做水路道场,超度亡灵。这都是利用佛的法力。

莎士比亚《亨利六世》中篇,护国公葛罗斯特的夫人艾丽诺召巫师念咒作法。《错误的喜剧》也描写小安提福勒斯被人说是疯了,于是阿德里安娜找了术士给他驱邪。

莎士比亚晚年的多部传奇剧如《暴风雨》的神和精灵,帮助主人公化险为夷,绝境逢生,仙境和险境的设置,让舞台五彩缤纷,既瑰丽斑斓又神奇变幻。

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厄,人们虽然渴望逢凶化吉,转危为安,可是自身的能力有限,还有时代和社会的局限,莎士比亚不仅是传奇剧,而且诸多悲剧也只能寄托于神仙和精灵的法力、鬼魂的帮助,靠他们的神奇力量和非凡举动,实现改造和惩罚坏人灵魂的艰巨任务,维护遇难呈祥的美好境地。

当今描写鬼魂、梦幻等神奇故事的神秘现实主义和神秘浪漫主义(即西方学界统称之魔幻现实主义)作品风行不衰,自1993年获诺贝尔奖的美国托妮·莫里森《宠儿》至今,1988年获茅盾文学奖的霍达《穆斯林葬礼》至今,多部获奖作品是此类著作。茅盾奖获得者继承的是以汤显祖为代表之一的神秘现实主义和神秘浪漫主义的写作传统;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及其后继者,实际上继承的是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西方传统,并有新的发展。当今《哈利·波特》之类的魔法故事经久迷人,其手法实则与汤莎作品一脉相承,魔法学校是莎剧中神仙主宰的岛屿的发展。可见人们对奇幻人物和故事抱有千年不变的兴趣,神秘现实主义和神秘浪漫主义主义应是古今欢迎的创作手法,汤莎的创作经验值得学习和继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