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牡丹亭》和整个《临川四梦》都是浪漫主义作品。如果进一步分析,《临川四梦》应该是神秘主义——神秘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文学经典。
一、《临川四梦》是浪漫主义的经典作品
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在我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先秦文学中最杰出的文学作品中即有两部是浪漫主义著作:《庄子》和《离骚》。前者的道家思想和后者的爱国思想以及两书的无比丰富而瑰丽的艺术想象给后世文学以极其巨大和深远的影响。汤显祖和许多杰出作家一样,除了受儒家的教育外,受道、佛两家思想的影响也很深。佛经中的许多宗教故事,在艺术上多臻想象光怪陆离、情节美妙动人的胜境,无疑可供而且也确曾给予我国文学以有力借鉴、良好刺激和巨大影响,对我国小说、戏曲和各类浪漫主义作品的发展起过推动作用。汤显祖显然也受益于此。至于他从《庄子》中汲取丰富的艺术养料,就更明显了。即以写梦来说,此乃我国文学家所擅之胜场,也是庄子首开其端。他描写自己做梦变成蝴蝶,醒来之后竟搞不清自己究竟是蝴蝶做梦变成了人,还是人做梦变成了蝴蝶。其构思和想象之奇特和瑰丽,犹如蝴蝶翅膀上的奇纹和异彩,令人惊叹不已!汤显祖和他的后辈曹雪芹一样,也是写梦的大师。杜丽娘为情而死,还要为情而还魂复活!这个出人意想的浪漫主义的结局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所以《牡丹亭》又名为《还魂记》。《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笔法问世伊始即受到评论家和戏曲家的高度赞扬。明代吕天成说:“杜丽娘事甚奇。而着意发挥,怀春慕色之情,惊心动魄。且巧妙叠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曲品》)洪昇指出《牡丹亭》一戏“肯綮在死生之际”,认为此戏的妙处主要在写出了杜丽娘由生入死、由死而生,生死不渝的真性真情。他们都看到了此剧的浪漫主义特色。
《牡丹亭》虽是一部典型的浪漫主义的作品,但在汤显祖的笔下,浪漫主义是与现实主义紧密相结合的。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在明代的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作家写他们只能在梦中和不可能存在的阴世中谱唱爱情畅想曲。阴司中那自命公正廉明的胡判官,恪守“天条”,根据“姻缘簿”糊涂断案。实即明代社会黑暗官司的真实反映。汤显祖那支饱蘸浪漫主义的彩笔对现实社会所抱的批判态度是极其明显的。而杜柳两人的理想和命运本身即既有现实的生活基础,又有作家的理想成分。现实和理想的交融,体现了作家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创作手法。所以《牡丹亭》一剧用的是奠基于现实主义之上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但是纯粹以浪漫主义来规范《临川四梦》是无法精到分析和评论《临川四梦》的杰出艺术成就的。我认为《临川四梦》是神秘主义的文学杰作。
汤显祖认真并虔诚地学道、学佛,还都拜了名师,他的著作都受到道佛的明显影响。《牡丹亭》也不例外,剧中写及宗教文化和神秘文化之处很多,剧中诸人对此皆深信不疑。汤显祖和他笔下的人物都有神秘文化包括宗教文化的信仰。
二、人生如梦观
汤显祖对梦,对人生如梦,都有独特、深切的体会,他的“临川四梦”都写梦,尤其是《牡丹亭》,奇梦异梦成为全剧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契机,本书第四章第二节《〈牡丹亭〉和三妇评本中的梦异描写述评》已有详述,此处不再重复。这里要补充的是——
《牡丹亭》反映了作者人生如梦的思想。
第十二出《寻梦》杜丽娘到园中寻梦,不见梦中情景,她惊呼:“敢是咱梦魂儿厮缠?咳,寻来寻去,都不见了。牡丹亭,芍药阑,怎生这般凄凉冷落,杳无人迹?好不伤心也!(【豆叶黄】)”又含泪发现梦中所见繁盛的花园“是这等荒凉地面(【玉交枝】)”,陈同批道:“此即昨日观之不足者,何至荒凉如此?总为寻不出可人,则亭台花鸟止成冷落耳。”
梦中的园中景色,与生活的现实不同:梦中花园美景皆心造,而非实有,是人生如梦的观的一种折射。
第十三出《诀谒》中,柳梦梅上场即哀叹:“虽然是饱学名儒,腹中饥,峥嵘胀气。梦魂中紫阁丹墀,猛抬头、破屋半间而已。(【杏花天】)”
在柳梦梅潦倒时,做此繁华梦,也是人生如梦的一种反映。
第十七出《道觋》开端,石道姑一上场,就哀叹自己的生理缺陷,使自己陷入终身的痛苦之中,总结自己“屈指有四旬之上。当人生,梦一场。(【风入松】)”作为一个残疾人,面对自己痛苦的出身和一生,未免有“人生如梦”的感叹。陈同的批语说:“人生谁不梦一场,但梦中趣不同耳。”充分认可和理解石道姑的痛苦和人生如梦观念。
“人生如梦”是庄子首创的一个观念。“人生如梦”不是消极的,而是具有深刻丰富意义的古今相通——与现代西方哲学也相通的一种具有哲学高度的认识观念。拙文《〈庄子〉对中国文艺的巨大指导作用及其现代意义》(2006·河南商丘·“庄子文化国际高层论坛”论文)[6]已有详论,此处不赘。
除了奇异的梦幻之外,《牡丹亭》的神秘主义描写丰富多彩。
三、《牡丹亭》的神秘主义描写的丰富内容
《牡丹亭》中描写和涉及了众多神秘主义的内容,今作归纳如下。
杜宝虽然是儒家的信徒,他对神秘文化也很相信,尤其是因果报应。第五出《延师》杜宝自赞“为政多阴德”,竟然好人没有好报,连儿子也不生一个。阴德,指做善事而不为人知。古代人认为,积阴德的人将来子孙会发达。典出《汉书·丙吉传》:“臣闻有阴德者,比飨其乐,以及子孙。”《汉书》又记载汉代东海小吏于公,治狱清廉,拯救无辜,后来他的儿子于定国(?—前40)也是一个清官能吏,于汉宣帝时官至丞相。
第二十出《悼殇》杜宝对夫人哀叹:“夫人,不是你坐孤辰把子宿嚣,则是我坐公堂冤业报。”他相信八字命理和报应之说。
子女难养
第十六出《诘病》杜宝听到夫人相请,他上场时说:“肘后印嫌金带重,掌中珠怕玉盘轻。”前句说年老倦于为官,后句怕女儿养不大。他与夫人商议女儿病情时,批评夫人平时太娇惯女儿,所以女儿的心理忍受力就差:“则是你为母呵,真珠不放在掌中擎,因此娇花不奈这心头病。”
佛道禳解
甄氏坚信宗教的力量。她与丈夫商议女儿病情时,哀叹:“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我看老相公则为往来使客,把女儿病都不瞧。好伤怀也。接着决定:一边叫石道姑禳解,一边教陈教授下药。知他效验如何?正是:“世间只有娘怜女,天下能无卜与医。”
冲喜化灾(www.xing528.com)
她还坚信冲喜可以解灾,第十八出《诊祟》,春香报告丽娘:“老夫人要替小姐冲喜。”丽娘说:“信他冲的个甚喜?到的年时,敢犯杀花园内?”
杜丽娘不是不信冲喜,而是针对自己的病乃梦中姻缘无法实现而起,不是一般的疾病,深知无法化解。她也非常相信神秘文化的,例如算命。
妖魔害人
杜丽娘的父母认为后花园久无人迹,必有妖魅害人,所以不准她去花园。杜丽娘寻梦后患病,母亲甄氏即认为她去花园受了鬼魅之害。
判官询问花神时,花神证明杜丽娘的供词,是梦见秀才,偶尔落花惊醒。判官立即怀疑:“敢便是你花神假充秀才,迷误人家女子?”判官也相信人世间会有妖魔鬼怪作祟害人。
第三十二出《冥誓》杜丽娘正要说破自己是鬼魂,柳梦梅说:“不是人间,这是花月之妖。”
鬼魂出现
第二十七出《魂游》,本出是正面描写,可知作者对此坚信不疑:鬼魂可在夜间出现和行动。
第三十出《欢挠》柳梦梅问杜丽娘鬼魂:“你来的脚踪儿恁轻,是怎的?”这是古代人们认为鬼魂无身有形,行动轻捷飘摇,故云。
第三十三出《秘议》,石道姑〔净〕听柳梦梅介绍自己与杜丽娘鬼魂的恋爱经历,不禁吃惊相问:“既是秀才娘子,可曾会他来?”〔生〕便是这红梅院,做楚阳台,偏倍了你。〔净〕是那一夜?〔生〕是前宵你们不做美。〔净惊介〕秀才着鬼了。难道,难道。〔生〕你不信时,显个神通你看。取笔来点的他主儿会动。〔净〕有这事?笔在此。〔生点介〕看俺点石为人,靠夫作主。你瞧,你瞧。〔净惊介〕奇哉,奇哉。主儿真个会动也。小姐呵!
石道姑也认为柳梦梅与杜丽娘鬼魂幽会是“着鬼”了,但柳梦梅为了说服石道姑开棺,就显示神通给她看:笔点灵牌上的字,主儿竟然动了起来,不由石道姑不信。
第四十八出《遇母》,夫人看到爱女的鬼魂也怕极,以为她是活现了,急叫春香:“有随身纸钱,快丢,快丢。”古人信鬼,旅行必带纸钱,用以祭奠路遇之鬼魂,以求一路平安。春香虽然辗转逃生,仍然不忘随身携带纸钱,故能招之即来,及时运用。
鬼魂超生
杜丽娘的鬼魂向东岳夫人稽首,请求:“魆魆地投明(证明)证明,好替俺朗朗的超生注生(两词同义)。”超度、重新投生,都是佛教理念,作者正面描写杜丽娘相信这个佛教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汤显祖本人的信念。
喜鹊圆梦
第四十四出《急难》,杜丽娘上场首曲首句即唱:“晓妆台圆梦鹊声高。”圆梦鹊声高,喜鹊鸣声喳喳,好像是为我圆梦卜吉。古代人们认为喜鹊是一种吉祥之鸟,听到鹊声,意味着有好事到来。圆梦,解说梦中之事,附会于人,以推测凶吉。
算命测字
占卜、算命、测字,是小说、戏曲最为常见的,《牡丹亭》牵涉的例子也多。
第十八出《诊祟》,陈最良奉杜宝之命,为杜丽娘诊脉,临别时,丽娘问他:“师父且自在,送不得你了。可曾把俺八字推算么?”陈最良回答:“算来要过中秋好。”
第二十出《悼殇》,杜丽娘在中秋之夜,对春香说:“听的陈师父替我推命,要过中秋。”
陈最良为杜丽娘推命,说她中秋节后要死亡。丽娘牢记此言,认为中秋即将应验,她果然在这一天命归黄泉。
第二十三出《冥判》是游戏之作,汤显祖明知无所谓民间流传甚或相信的阴司有判官审理鬼魂的事实,他用神秘浪漫主义手法虚构这个场面,为杜丽娘的复活这个规定情节服务。其中不少细节描写,充溢着神秘文化的信仰。例如杜丽娘说自己梦见一秀才,甚是多情;梦醒后题诗一首:“不在梅边在柳边”。判官说:“谁曾挂圆梦招牌?谁和你拆字道白?”
拆字道白,又称测字、相字,古代的一种占卜方法。术士让求卜者任意举出一个字,然后予以分合增减,根据求着提出的疑问而随机应变地解释,以定吉凶。判官也信算命占卜。
第三十九出《如杭》,杜丽娘复活后,和柳梦梅刚到杭州,就闻知各路秀才,都急赴考场,杜丽娘要柳梦梅只索快行,赶去赴考,并把酒送行,柳梦梅说:“夫荣妻贵,八字安排。”意思是说富贵是命定的。八字,古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均用干支表示,称为八字,认为人的一生命运,和出生的八字有关。
学者一般对此类描写都做否定性批判,并因此而批评汤显祖有时代局限等等。这样的批评是不正确的,我们需要反复、深入探讨才能理清其中的含义和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