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献公是公元前575年出任卫国国君的,到他在位的第十八个年头,卫国已被他弄得天怨人怒,朝野上下酝酿着一股强烈的反抗情绪,统治濒临崩溃。
朝中大臣宁惠子和孙文子觉得照此下去,卫国非灭亡不可,因此二人在一起商议挽回危局的办法。他们商讨的结果,一致认定必须把献公放逐到国外,另立国君,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二人的决定得到满朝大臣的积极支持,行动进行非常顺利。献公仓惶出逃,二人拥立悼公为国君,朝政由二人共同处理。
十二年以后,宁惠子病重,养病期间他想起驱逐国君的往事,觉得很后悔,认为这件事极不光彩,会影响他的名誉。临终前,他把儿子宁悼子叫到床前一再叮嘱,在他死后,把献公接回来,减轻他以臣逐君的过失。宁悼子含泪答应,一定照办。
献公虽然流亡在外,但时时刻刻关心卫国的政局与人事变化。当他得知宁悼子遵循父亲的遗命,有请他回国重当国君的想法后,立即派人带来口信,说:“只要允许他回国为君,他保证广施仁义,不计前嫌,并不过问朝政,一切由宁悼子作主。”
宁悼子听到口信,更加放心,立即向朝臣说了请献公回国的打算。不料朝臣听了宁悼子的决定,纷纷反对。(www.xing528.com)
大夫石宰谷说:“前不久我见过献公,据我观察,十几年来他的残暴性格毫无改变,一旦他回国重新当了国君,朝政还会被他弄得一榻胡涂,百姓遭到残害,你我的性命迟早要被他所害。”
另一位叫叔仪的大夫说:“你们对国君的态度太草率了,还不如下棋那么认真。下棋时如举棋不定都必败无疑,何况像对待国君这样的大事,今天赶走,明天又请回来,如同儿戏。真的请回献公,你我的死期就不远了。”
宁悼子固执己见,接回献公,不久,全家都被献公杀害了。
【篇后一语】下棋时举棋不定往往导致大败,处理事情时徘徊不定,犹疑寡断则经常丧失良机。之所以如此就在于不能预测全局,把握未来。果断来自于准确的判断,这不单纯是性格问题,主要是素质问题,关键在于日常的积累和锻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