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对中学生的调查显示,各类学校,各年级男女生的理想总趋势基本一致,但还有差异。可以归纳为五种类型。
第一类:认识肤浅、模糊、目标不明确。他们对理想提问的回答是:“对未来没有什么想法,只想自由自在地过日子”;“我以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在还不太清楚。”
第二类:对未来有所向往,但有时动摇。他们对理想观念的认识是:“家长、老师总是鼓励我奋发图强,有所作为,但我一遇到困难,又有点泄气”;“每当我看电影时,就能被先进人物的高尚品质所鼓舞,但做起来又有许多困难。”
第三类:把理想只限于职业。他们日常所想主要是计划将来干什么,是升学还是就业。他们愿意自己有一技之长,以便将来有个称心如意的工作。
第四类:初步树立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他们在行动中不怕困难,严格要求自己。
第五类:他们认为有无理想对人生没有什么价值,“人是受命运主宰的”,只好随波逐流,听从命运的摆布。
青少年的认识能力一般说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过程。他们的理想也是按照这种规律发生变化的。(www.xing528.com)
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韩进之等)在两次对中学生的理想调查的基础上,经分析,把青少年理想的形成概括为三种发展水平。
第一:具体形象理想。即以具体人物的所做所为的外部特征为自己追求的理想,电影、戏剧、文学作品中主人翁的形象,以及家长、教师的示范,都能敲开他们的理想之门。这一年龄段为中学低年级和小学高年级。
第二:综合形象理想。即与具体形象相联系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初步概括性的理想。处于此阶段的学生,头脑中已开始发展起笼统的走向未来的理想,在个别的场合能把理想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他们初步形成起来的理想还不太稳定,今日想当作家,明日又可能换成科学家,后天又想成为工程师。他们的理想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这一年龄段为中学中年级学生。
第三:概括性理想。即能清晰地意识到人生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崇高目标的理想。这一年龄段为中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知识经验,自我意识在增强,已经摆脱了单纯的模仿。他们在各个方面都比较成熟了,对一切事物都要经过自己独立思考,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价值观为自己设计理想。如有的学生在与其他人的比较中发现自己较其他同学长于绘画,就为自己设计将来当一名有成就的画家。有的同学觉得某种工作是令人羡慕的职业,极具诱惑力,而自己在这方面又有某些长处,经过努力是能够取得好成绩的,于是他就选定这种职业为奋斗目标。
进入18岁后,青年已能够独立地为自己设计有坚实基础的理想蓝图。金兹伯格把18岁以后的时期又分为三个阶段。首先,他们试图把自己的选择与生活现实联系起来,探索如何按社会需要去设计职业蓝图;然后,他们开始专注某一职业并为其奋斗;最后,以追求特定的某种职业为目的而进入高一级的学校接受某种专业训练,或者由于所从事的工作不理想试图通过进一步学习来更换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