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外部学习中的两点启发

从外部学习中的两点启发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位轻课事业伙伴:今天的月报,跟大家分享两点,近期在外部学习的过程中,对我自己比较有启发的一些学习体会。最伤人的安慰方式,在不好的结果发生之后,就是“内部稳定”的归因。在一次外部学习中,我收获了好未来一个非常厉害的高管的分享。

从外部学习中的两点启发

2019年,我加入了教育行业带头大哥好未来主办的、面向教育行业有影响力创始人CEO的集训营“未来之星”,与教育行业的40多个优秀企业家一起学习

这个集训营给我的收获和启发非常大,不仅学到了很多好未来的经验和方法论,还通过向同伴学习,发现了很多优秀公司身上的一些闪光点。

这次月报分享了两个小点。

各位轻课事业伙伴:

今天的月报,跟大家分享两点,近期在外部学习的过程中,对我自己比较有启发的一些学习体会。

在日常工作中,当结果出现,人们都会下意识总结、归因。这个时候,我们对归因可以从两个维度来做分类。

稳定性:稳定、不稳

内外部:内部、外部

举个例子,假想你是一个父亲/母亲,你有一个大学生儿子,跟班里的班花谈恋爱,结果没想到不到一个月,儿子就被班花甩了。你的儿子跟你打电话,在电话里号啕大哭,这个时候你要安慰他,你会怎么来安慰才能让你儿子心里好受一些呢?

我还记得当时现场是Workshop的形式,老师问了一个男创业者。这个创业者猝不及防,思考了好一会儿,说,就安慰孩子,让他想想是不是这段感情里,自己哪里做得不到位,之后谈下一个的时候,要好好对人家。

师说,一看就没有经验,你要这么回答,儿子肯定心里还是很难受。这个时候导师找了另外一个当过妈妈的创业者来回答。这个创业者果然经验老到,回答后导师说说得很棒,因为里面有个词特别好,叫“没缘分”。“缘分”这个词特别微妙,可以是所有感情结束时最好的安慰剂

接下来导师说出了归因的四个分类,基于稳定性和内外部,分别可以分为:

内部稳定:能力

外部稳定:环境

内部不稳定:态度

外部不稳定:运气

对于不好的事情,如果要安慰别人,最好的方式,就是从“外部不稳定”的角度来切入。在儿子被甩这个案例里,“缘分”就是外部不稳定的因素,跟“运气”非常类似。而第一个男创业者的回答,是“内部不稳定”的归因,虽说比“缘分”要差一些,但也还好。(www.xing528.com)

最伤人的安慰方式,在不好的结果发生之后,就是“内部稳定”的归因。在这个案例里,如果被失恋者听到“你长得那么一般,学习也差,还胖,配不上别人”这样的归因方式时,估计当事人可能会更伤心。

而对于好的事情,最激励人的归因方式恰恰相反。如果一个人做出来业绩和成果,作为直属领导,把下属的能力和结果结合起来,是最为激励人的归因方式,比如说某某同学凭借自身的勤劳,刻苦地学习,以及良好的方法论,成功地取得了这次目标的达成,我们为他鼓励!

而如果领导避而不谈“内部稳定”的归因,改用“外部不稳定”的方式,如某某同学做出这个,就是运气比较好而已,相信当事人一定会很沮丧。

导师还举了个例子,一个调查结果显示,相对更成功的人,在失败后的归因这件事情上,非常一致地倾向于对自己使用“内部稳定”的归因,也就是对自身进行反思,而对成功后的归因,会更倾向于“外部不稳定”的运气。中国有一个成语叫“怨天尤人”,任何团队都不欢迎失败后“怨天尤人”式的成员,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大家也可以反思反思自己,在团队拿到结果后,你会从什么角度来进行自我归因,以及对他人归因?

在一次外部学习中,我收获了好未来一个非常厉害的高管的分享。他是好未来教学与教研负责人。这个人不仅对学生讲课是一把好手,做起内部培训更是令人折服。综合下来有不少收获,在这里与各位分享一下。

在好未来,教研体系分为“学科”“教研”“教学”三个大类,“教研”和“教学”和我们通常的理解非常一致,这次接触到“学科”这个定义,令我眼前一亮。

“学科”其实是教研、教学、运营的总体设计者,从用户角度出发,他不仅要考虑“教研”和“教学”,更要考虑一款产品,用户需求是什么,从哪些角度来设计产品能够让用户买单,怎么样把产品卖点变成销售话术提高付费率,怎么样在教学和运营等与用户接触的环节中,强化我们“解决用户需求的方法论”,实现“学科长期增长”。因此,“学科”像是一门课程的“产品经理”,在更高的层面,对用户负责,对长期增长负责。

之前经常听好未来“学科”很强,也是在这一次培训后,对好未来的“学科”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这次培训中,这位负责人也讲了好未来学科设计的核心方法论,用三句话就能概括:

培训现场,这位学科负责人讲了几年前,他们是如何设计现在在线教育领域最火爆的“双师大班课”,是怎么根据这个核心方法论设计出来的。

讲完这个之后,我个人对好未来的“双师大班课”产品背后的设计逻辑有了更深的认知,同时也无比佩服好未来的精细化运营程度,以及通过“数据”对过程的控制力。

现场负责人对几家公司的产品,也按照这个方法论进行了相关的梳理,效果还不错。我也建议不同的事业部、项目组,以及我们的中后台(TO B服务也是一种产品),都可以按照这个逻辑,来梳理一遍,把我们的产品打磨得更加贴近用户需求。

以上两点,一个归因分析,一个“学科”与“学科设计”,就是本次月报主要内容。希望对各位有所启发。

2019年9月
北京·紫光发展大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