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思考之提问:深度思考如何问出关键问题

元思考之提问:深度思考如何问出关键问题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次月报是元思考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提问。这次是元思考三个关键词的最后一个——“提问”。通过这样,把OKR的设定变成了一种“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相比直接制定KPI显得更为明确、主动。而挖掘剩余“冰山”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学会提问”。同样,人反思自身的过程,也是一个“自己提问、自己回答”的过程。学会提问,学会批判性思考,会让我们更好地看清全局,不被“表面”带到坑里,更好地在沙漠里“淘金”。

元思考之提问:深度思考如何问出关键问题

本次月报是元思考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提问。

跟不同的人聊天,其实可以从对方的提问方式,来判断对方的段位如何。

至此,三部曲全部分享完成。

各位轻课同事:

2019年已经来到,新的一年开篇,继续与大家一起精进、学习。这次是元思考三个关键词的最后一个——“提问”。

首先,我们先来理解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拿我自己举个例子。刚步入大学的时候,我是一个很容易被人说服的人。我加入社团后,非常崇拜当时的部长和副部长,比如一件事情,学长学姐说两句,我就觉得,哎,有道理,他/她说得对,应该按照他/她的来。

但我当时还听了另外一个学长的一句话,可以多加入一些社团,感受一下不一样的社团氛围。我信了,加入了两个风格迥异的社团,遇到了风格迥异的“领导”。而在不同领导手下干事的感受差别,让我慢慢有了独立的思考判断。

第一个社团,风格讲究“有爱和奉献”,讲付出,讲在一起的各种温馨和感动的场景。最典型的一次感恩节活动,通过现场氛围的营造,让很多干事都被现场活动的温馨景象打动,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并表示,愿意与社团一直走下去,为社团奉献青春,干的活儿再苦再脏也乐意。

第二个社团,风格讲究“学东西与实际价值”。整一个学期,我们没有做任何节日活动,但我的学姐都会给我布置很多任务,然后教我应该怎么思考、怎么平衡关系、怎么来做事,最后还不断为我争取实实在在的机会。

我的大二,在两个团队都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当时我还属于“海绵式”的思维,觉得两个团队都挺好的,一个温馨,一个实用。两个学姐一来找我,我就被说服,从来不说NO。直到大二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我突然在心里给自己提了这几个问题:

两个团队,哪个才是真正意义上对我好,值得长期做下去?

社团对我的价值是什么?我对社团的价值是什么?

我在做选择的时候,应该怎么来定自己的衡量标准?什么才是重要的?

后来,我选择了第二个团队。虽然第一个团队给我带来很多的温情和感动,但在这样一个团队,我无法实现个人技能、认知和机会上的收获,带我的领导非常会安慰我、鼓励我、照顾我,但我只能收获友谊而学不到真正有用的东西。

相比之下,第二个团队,虽然带我的学姐经常“骂我”、对我各种挑剔,甚至因为我没做好一些小事而“情绪化”,但给我的压力让我成长飞快,给我的指导也让我学得更多,给我的机会更让我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于是,在大二第二个学期,我毅然决然告别了第一个社团,把精力放在了第二个团队,进入了校团委宣传部。我现在都非常感谢在宣传部的那段经历,让我从一个小干事,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人,能够带一个团队去完成一个重要项目,第一次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领导力。(www.xing528.com)

现在回想,在这半年里,我一开始的思维模式是“海绵式”思维。这样的思维模式,是“被动”的,它不需要我绞尽脑汁苦思冥想,来得轻松而又快捷,让我对所接收到的一切深信不疑。因此,在两个团队,我都干得非常卖力,没有觉察到两个团队其实存在很大的差异。

而当过了一个学期,我慢慢有了“淘金式”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是积极主动的,基于当时我对自己的三个提问而产生。我不断在心里做辩论,有了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去做决策和选择。

如果没有“学会提问”这样的批判性思维,我也许会继续待在两个社团,甚至会因为第二个社团学姐的苛刻态度而离开。但后来我自己回看当时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也正是有第二个社团的经历,让我有机会和能力在学校里开始组建自己的团队创业

在轻课所采用的OKR管理工具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与KPI的区别,就是把目标(Objective)放在了前面。因为有了目标后,整个的思维模式,就从被动接受的“你应该做什么”的海绵思维,变成了更为积极主动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应该做什么”的淘金思维。通过这样,把OKR的设定变成了一种“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相比直接制定KPI显得更为明确、主动。

接下来,说说提问能力的另一个要点:看不见的比看得见的更重要。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冰山理论”。由于冰密度是水密度的90%,因此一座冰山真正展示在水面上的只有十分之一,更多的其实被隐藏起来。而如果我们只凭借我们“被动”接收到的信息来做决策,这样的决策是低质量、无效的。而挖掘剩余“冰山”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学会提问”。

在我们工作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大家可以发现,每天的交流过程中,我们的交流对象,都会出于一些目的,主动或被动地把很多信息隐藏起来。而学会提问,不断追问,这样的能力可以让我们探寻到冰山的全貌,从而更客观、全面地对一件事物进行判断决策。

举个例子,我以前非常相信媒体。刚创业那会儿特别相信创业媒体,看到一家公司融资了或者发布了什么新的产品,里面的描述总是让人十分振奋,觉得这个产品或者模式太牛了!

后来,我慢慢发现,很多我之前觉得媒体上曝光过的、厉害的公司,都不行了,没能活下去。再到后来,我自己做公司,接触媒体。通过媒体传达信息,我才深有体会,媒体上的信息,都是别人希望你知道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的真实性有很大的问题,而在这些看得见的信息之外,那些看不见的信息,才更为重要。

因此,我们在面试一个人的时候,简历上的信息,都是别人希望你看到的信息,而更值得决策参考的,是简历之外的信息,需要你不断提问来问出来。我们在调解两个吵架的下属时,并不是先告状的就一定是对的,需要你向两个人来提问,从而发现背后真正的问题根源。我们之所以要做用户一对一的调研,也是因为有时候问卷或数据只是冰山一角。在这冰山一角的背后,需要你不断提问,来找寻用户的根本诉求。

人和人交流的场景,特别是一对一或小范围交流的场景,本质上就是“提问—回答”的场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很强的批判性思维或者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要看他如何回答一个问题,更要看他如何向你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如何向你追问一个问题。

同样,人反思自身的过程,也是一个“自己提问、自己回答”的过程。我们每天都要做大量的决策、判断。学会提问,学会批判性思考,会让我们更好地看清全局,不被“表面”带到坑里,更好地在沙漠里“淘金”。

以上,就是我对“提问”能力的一些思考。也是个人对体现价值、深度思考的三个关键词所做思考的最后一篇。我相信,一个人深度、底层的能力,就是看他如何做“分类”“排序”和“提问”。也希望每个轻课小伙伴都可以不断锻炼自己这三方面的能力,不断精进,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2019年1月
北京·紫光发展大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