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思考:深入探究分类的意义

元思考:深入探究分类的意义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这篇月报开始,我系统地把自己的思考框架做了一个梳理,写了“元思考”能力的三部曲:分类、排序、提问。大佬们对这块的思考都非常深刻:美团CEO王兴的“四纵三横”理论,就是对商业、互联网的重要“分类”,并通过这个分类准确把握了趋势,找准了自己的价值。通过面试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可以判断出对方的“元思考”能力:他分类的标准是什么,表达是否清楚,回答是否准确。

元思考:深入探究分类的意义

从这篇月报开始,我系统地把自己的思考框架做了一个梳理,写了“元思考”能力的三部曲:分类、排序、提问。

当时我正在疯狂学习,每天看混沌大学课程,每次看完都有很强的获得感。

此外,我每天还在跟美团的核心团队小伙伴接触学习,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美团内部的方法论,对美团内部学院派的氛围十分欣赏,对王兴、王慧文,崇拜得五体投地。

写下元思考三部曲,也是我自己工作、创业多年,对思考的思考和总结。

这次月报,跟大家做一个总结性质的分享:如何提升个人的价值,实现深度思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小伙伴。这三个关键词,我日常也有提过,接下来通过几篇月报,给大家系统地做一个阐述。

我相信,一个人深度的、底层的能力,可以通过“分类”“排序”“提问”来体现,也就是通过对一个人对事物分类的能力、排序的能力、提问的能力,基本可以判断出这个人的段位和价值。

今天就跟大家来讲第一个关键词:分类。

以前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经常感觉有些领导很厉害,但总是说不出来为什么厉害,总觉得别人说的东西都很有道理,把自己“想说的话”都说了出来,但轮到自己表达的时候,总是表达不出来,表达不清楚。

当时,我特别痴迷于用Google Reader,订阅了上百个RSS(简易信息聚合),每天都阅读大量的新闻和新鲜文章,总是会接触到很多新鲜的词汇。我经常看各种短新闻,每天一刷就是两到三小时,看的时候很过瘾,觉得吸收了很多新东西,但看完后总感觉没有任何东西留下来。

现在看当时,我虽然每天都很忙碌,但一直陷入“浅度思考”的模式里,所有经手的信息都不能够形成体系化、结构化的思维,而是通过一些碎片、表层信息,不断刺激你的感官。这种感觉跟现在刷今日头条、刷抖音一样。所以日常浮现在我脑海中的,都是这些碎片,以至于表达的时候,我只能说:哎,我最近看到一个啥啥东西,太牛了!

不成体系的碎片内容,作为信息获取的一部分,可以让身心放松,但如果不经梳理、占据了信息的全部,那就是个灾难。

近期我在这方面亲身经历过的一个深刻的例子,就是与一位好友的聊天。这位好友是在做思享空间早期认识的一位创业者,在腾讯做了五年的产品经理。现在他在美团做策略,跟我们分享了很多美团内部的优秀思考逻辑。

当时我和敬之、李巍一起跟他吃饭,我们问了他一个问题:美团内部做不做头脑风暴?

轻课经常做头脑风暴的,所以我当时觉得,美团肯定也有很多头脑风暴,有很多创意都来自头脑风暴。

但当时他的回答让我很是意外:我们一般不做头脑风暴,我们都是把所有的一级分类、二级分类全部写出来,一个个分析,一个个去尝试。

一个好的分类可以让所有的小创意都形成体系,同时还能挖掘到头脑风暴之外,所有人都可能忽略掉的一些小细节。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个迷宫,最笨的但确保能走出来的办法,就是遍历,把所有可能的走法都尝试一遍,而毫无头绪地横冲直撞只会让你付出更多的时间。

分类的能力,是底层认知能力的重要体现。大佬们对这块的思考都非常深刻:

美团CEO王兴的“四纵三横”理论,就是对商业互联网的重要“分类”,并通过这个分类准确把握了趋势,找准了自己的价值。

王慧文的AB理论,则一刀分出了腾讯和阿里,再一刀分出了阿里和美团。

而拼多多CEO黄峥则根据人与物的匹配逻辑重新分类,PC端基于搜索,而移动端基于推荐。

按照这个逻辑,轻课也是主打移动端、基于社交关系推荐的人与课程的匹配。在PC时代,搜索学习英语的人不多,但在移动时代,当你的朋友、你认可的KOL都在给你“推荐”一款英语学习产品,它所能撬动的市场,带来的效应将是PC端不可比拟的。

战略上的好分类,可以构建一个新的商业模式。那一个组织内部的分类,则清晰地让这个组织高效运转。

一年前,轻课是职能化的内部分类法,分成市场部、教学部等,后面我们重新分类成了前台、中台、后台,并明确了什么叫前台、什么叫中台、什么叫后台,分别对应什么样的权力政策和业绩激励制度,从而让公司可以自动高效运转起来。

对前台项目组内部的分类,之前也比较混沌,后来大家都借鉴了潘多拉项目组的“ABC”组的分类,对在线教育产品的商业闭环不同职能有了统一的界定,A组负责产品技术UI,B组负责教研师资内容,C组负责销售运营增长。项目内部标准的清晰划分,让管理变得更加轻便,也让跨项目的沟通交流成本更低。

对人才的分类,通过价值观、能力业绩两个维度,可以分成四到五类,如下图,一个清晰的分类可以让管理者清楚地对下属进行盘点,同时让每个人也对自己在组织里的角色进行清晰的定位。(www.xing528.com)

对众多的对象要实现好的管理,我们也经常听到一个词——“分级”。“分级”本质上其实是“分类+排序”(排序我将在下一篇月报里讲),就譬如我们经常听到的S级、A级、B级(S级是Super的缩写,从游戏、动漫领域借鉴过来),青铜白银、黄金、钻石、王者等。

分类不仅可以在“战略”“管理”上有重要的作用,对“个人”的成长而言,分类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思路。

每个人的时间,根据大项分,可以分成工作和生活两个一级大类。在生活这个分类下,又可以包括睡眠、吃饭、休闲等二级分类,在休闲这个分类中又可以有更多细小的分类。

而工作这个分类下,一般是根据内容来分,譬如,一个内容编辑,会把工作分成写逐字稿、找图片、编辑上传等。但是这种分类是非常表面的,如果我们不断使用新的分类逻辑,会得出更多认知和结果。

根据结果确定性的不同,工作可以分成“流程”和“探索”两个类别,每天上班打卡,做变化程度不大、结果相对确定的事情,可以归类成“流程性事务”,而不确定、探索未知等可以归类成“探索性事务”。

结果确定性只是一种分类维度,对管理者而言,还可以把自己的工作根据“通过自己拿结果”和“通过别人拿结果”,分类成不同的板块。那么为下属制定OKR,就是属于“通过别人拿结果”,而在上面的分类中,自己去做探索型的事情,又变成了“通过自己拿结果”。

我经常会在面试中问对方一个问题:说说你的上一份工作有哪些内容,分别占用多少时间?通过面试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可以判断出对方的“元思考”能力:他分类的标准是什么,表达是否清楚,回答是否准确。有面试者经常回答着就跑偏,陷入一些小的细节里出不来了,这种面试者往往实际工作抓不住重点。

这个问题我也推荐给所有轻课的小伙伴,希望大家每天、每周、每月都思考一遍。我们的月报制度里头也有很多类似的问题,让大家每个月写一次月报,也是一种强制输出。

分类是“元思考”能力的重要体现。不管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你对事务分类的逻辑,以及分类的能力,就代表了你对这项事务的思考、认知和处理的能力。

2500年以前,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经典著作《孙子兵法》一开篇,就对敌我分析逻辑进行了明确的分类,包括五个一级分类:道、天、地、将、法。又立即对每个一级分类分别展开进行了二级分类……在2500年后的今天,这种分类逻辑依然适用,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通过这五个维度进行套用。

在后面《孙子兵法》的部分,又分为战略运筹、作战指挥、战场机变、军事地理、特殊战法,做了更多的详细的阐释。通篇根据《金字塔原理》,系统性地概述了如何用兵作战。

一本牛的书,字数不在多,而在于它的分类逻辑牛,这也是《孙子兵法》流传2500年,到现在依然鲜活、有生命力的原因。

以上就是我对体现价值、深度思考的第一个关键词“分类”的一些思考。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不断变化的背后,我们抓住不变的本质,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下次月报会继续跟大家分享后面两个关键词的一些心得思考。

2018年11月
北京·紫光发展大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