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12月,公司经历了一次高峰,我们在销售层面再次创下新高。我的心情也不错。但每次有增长之后,我开心的时间都不超过一天,接下来又会想:怎么可持续?
这篇月报主要还是围绕团队展开,提到了两个作为创业团队核心必备的特点。
各位轻课同事:
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月报又来了。
大家的月报里,都提及了公司最近方方面面的变化。我自己也能明显感受到,虽然三个月里我们的团队人数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我们轻课团队的认知、能力以及产品竞争力都有着巨大改变。
这次月报,我想跟大家讲三点,都是我最近的一些个人感受,也是看完各位员工写的月报之后,自己的一些思考。
这个概念有很多同义词,包括坚忍、皮实、放得下等。
与之相对的概念,就是玻璃心。
恋爱里头,你有玻璃心没关系,有个宠你的男朋友就好了。但是人在职场里,玻璃心是很危险的,因为没有人有“义务”去保护你的玻璃心。
接下来我用皮实来代替这个词,来做进一步的延伸。
什么是皮实?
当你做了一件事情,做错了,被别人发现,被上司批评;
当你的项目伙伴做错一件事,把你牵连进来,不得不一起解决;
当你想了一个自认为很周全的运营方案,结果推出后还是发现不少漏洞,还被批准备不周;
当你和你的小伙伴很用心做了一件产品,结果摆在用户面前,用户丝毫不买单还一通吐槽;
当你发现自己在做一件对的但是不合群的事情,但是周围的人都冷嘲热讽,取得成功后听到酸酸的评价,失败后被落井下石;
……
以上各种发生后,你会难受,但很快,不找借口,不去埋怨,收拾好心情,继续出发。
这就是皮实。(www.xing528.com)
今年年初,轻课提拔了一批经理。九个月过去,这批经理已成为轻课的中流砥柱,承担了很多很多。创业公司的工作强度大,而且很多事情没有现成的流程和标准,但是这批经理都承受住了考验,成长飞快。
举个例子,我们的私教负责人小周,从零开始参与创立私教团队,现在已经是独当一面的部门经理,从教研、运营到招生,都能负责下来。大家可能很难想象,小周现在才毕业两年。当初,小周加入轻课团队不到半年的时候,就参与新业务筹备,在团队中依靠皮实的心态,外加踏实、认真的态度,强大的执行力,不断顶上空缺,主动熟悉各个业务流程。再到现在一步步把私教业务做扎实,做稳固。
这九个月,小周经历了很多不如意,很多事情也是在她的掌控之外。但是小周的自我调节能力特别好,每次遭遇逆境后,都能够以乐观的心态来面对,重新出发。所以在这里,希望大家都可以向小周同学学习。
我相信,一切杀不死你的,终将让你更强大。
“全栈”是技术领域的一个词,意思是什么都会的开发工程师。
这个概念在上次全员大会上讲过。在这里,我想再次强调一遍。
各位加入轻课,加入一家创业公司,是为了什么?在看月报的时候,我看到很多人放弃公务员工作、放弃大公司offer、放弃安稳度过一生的未来,来到轻课。你们是为了什么?
在给大家推荐的《创业公司员工的十个特点》中,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拥抱变化”。在这里,公司业务调整的速度可能非常快,以至于一件事情你可能刚刚上手,就有变动让你做其他事情。创业公司永远是业务优先于管理,团队优先于个人,结果优先于过程。如果你希望一直做一颗螺丝钉,坚守自己的岗位(不是说螺丝钉就不好),那么你其实不适合轻课。但是如果你有更大的抱负,希望接受更多的挑战,那么现在的轻课,非常适合你。
都说在移动互联网公司,三个月就是一年。我自己对此非常认同。
在日常工作中,我有时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这是××岗位需要考虑的事情,我们就不掺和了吧。”在这里,对这个“掺和”的界定很重要,如果这不是你的职责,你要干涉甚至吐槽,那么这种掺和是不鼓励的。但是如果,虽然这不是你的职责,你回去可以思考:“为什么××岗位要这么做,为什么不可以那么做,这背后的逻辑我想明白了吗?如果没想明白,我下次交流的时候,问两句怎么样?”这种态度,才是你能走向“全栈化”的开始。
轻课接下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项目团队,以业务为导向的模式也会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团队中,每个人各自的职责可能一开始并不是那么清楚。这是必然的过程,慢慢到后面就会越来越清楚了。但是在最开始不清楚的这个阶段,是大量机会产生的时刻。可能在大公司里,你需要三年或五年才能接触的技能和思考模式,在这里只需要三个月就能通晓。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看到的是问题,只会吐槽。有些人却看到了机遇,牢牢抓住。
在考虑业务管理人选的过程中,对业务的了解和掌握能力是考量标准中最必要的方面。轻课希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全栈化人才,更希望这些人才可以更好地带动业务,带动团队。
你现在的业务摸透了没有?你的全栈化目标是什么?你打算从何入手?这三个问题,如果你还没想过,接下来可以思考思考。
每次月报我都会收到上百封邮件。在实行两年的月报制度,浏览了接近1000封共计上百万字的月报后,我发现几个很有趣的现象:
月报虽然不是工作的全部,轻课月报制度的负激励也并不是每次都跟没写的人过不去,不写月报的小伙伴里也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但是我通过一件小事,看出很多人对待小事的态度。在此我就不过多展开,以上几个现象只是我站在我的角度做出的一些思考和总结。大家各自领会,也不必上纲上线。
在这里,再次佩服“得到”的罗振宇,每天坚持产出,每周坚持直播例会,每年都策划跨年演讲,坚持跟自己死磕。这样的人,靠谱!
2017年12月
北京·紫光发展大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