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有嘻哈》带来的启发及优化方法

《中国有嘻哈》带来的启发及优化方法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7年年中,一档现象级的综艺——《中国有嘻哈》席卷了朋友圈。在过去一个月,我当了一把《中国有嘻哈》节目的忠实粉丝。昨天上线了总决赛的视频,《中国有嘻哈》的第一季也告一段落。说起与《中国有嘻哈》第一次接触,的确是个意外。以上是本人被《中国有嘻哈》圈粉后,日常的一些思考。在《中国有嘻哈》之前,我们可能很难想象,能够有这样一档爆款流行综艺节目。

《中国有嘻哈》带来的启发及优化方法

2017年年中,一档现象级的综艺——《中国有嘻哈》席卷了朋友圈。我也被这档综艺圈粉,追完了所有的选集。

这篇月报是对《中国有嘻哈》的一些思考。

在过去一个月,我当了一把《中国有嘻哈》节目的忠实粉丝

每到周六晚上都有个念想,晚上能够看一期新的《中国有嘻哈》,成为创业历程中的“小确幸”。昨天上线了总决赛的视频,《中国有嘻哈》的第一季也告一段落。这段时间,我对节目有很多的思考,结合创业、互联网、内容、产品、传播、赛制等,在这里跟大家分享。

说起与《中国有嘻哈》第一次接触,的确是个意外。

深夜回家后,我打开电脑,上次看的爱奇艺网页没关闭,于是我阴错阳差点开了综艺频道,看到几个明星的banner图片,本打算看个几分钟就关掉,没想到……

这节目有毒……

两个小时,我从头到尾把1V1 battle的那一期全部看完,还一直想着看下一期。相信跟我有同样想法的观众大有人在。我对比了一下近期国内几档王牌综艺节目的微信指数(微信指数是微信推出的一款指数产品,对关键词在微信各个地方出现的频率有统计,能够非常客观、便捷、准确地分析和统计产品)。

从数据直观反映,《中国有嘻哈》对比《中国新歌声》(原来的《中国好声音》)和“跑男”,有着极其惊人的留存数据。很多节目都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但《中国有嘻哈》的微信指数非常坚挺,到后期每周的峰值依然很高,其留存率让人感到可怕。

转化成作者模式,如果我们来做,怎么做一款超高留存率的娱乐产品?这档节目对互联网产品而言,有何借鉴意义?

在这里,再次跟各位强调一件事:大家都是职场人,很多也都在做产品,不管是内容、服务还是基础产品。我们看事情站在作者模式会有很大的惊喜。

好,我们继续。《中国有嘻哈》里面有几个角色:

以及两个你可能没有关注到,但是最关键的角色:

节目组所有这一切的思考和设置,都是为了真正的上帝——网络观众。没有了流量,没有了眼球和关注,再有新意、再另类,也不能成就这个文化商业爆款。所以,理解节目组的需求和目标,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很多很多,知其所以然。

大家脑洞继续放大,想象一下《中国有嘻哈》节目组的工作场景:拿着各种数据做对比、做分析、做争论及头脑风暴,一场录制下来4000比1的拍摄、剪辑比例,以及各种挖梗、beef(吐槽)、表情和可能的爆点,在合情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想尽各种手段提升一个指标:

留存,以及随之而来的流量。

于是有了不断淘汰、不断产生悬念的赛制。

于是有了总能在恰当的时候出现的独白。(www.xing528.com)

于是提前两周录制,这样才能在片尾剧透下期看点。

于是在各种微表情下,各种选手之间的恩怨都被放大强化。

……

不管观众对节目组怎么骂、对总导演怎么骂、对节目怎么吐槽,借用麦当娜的一句话来作为回应:

If you don't like me and still watch everything I do, you’re a fan.

(如果你不喜欢我还留意我所做的一切,那你是我的粉丝。)

站在商业和产品的角度,为《中国有嘻哈》节目组show respect!!!

嘻哈的本质是“Be Real”,这个精神在歌词以及独白里头被这帮选手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说真话,演绎自己的精神,让看腻了“说好话”“比惨”类型综艺节目的观众眼前一亮。“Be Real”成为这档节目能够火起来的最大爆点。

我们再细化。在这里其实每个选手都是自己的产品经理。他们的歌词、台风、独白、对话,其实都构成了观众评价的重要参考。

风格不鲜明的选手是不会有人支持的。因此在20强之前,技术功底不强、人设不鲜明的,或者强套人设的选手大部分被淘汰。在后期,选手的PK,其实就是人设和对人设的演绎。

从这个层面来说,每个选手不仅仅需要基本功,还需要综合的产品思维。这样才能在听众心中成功地植入一个鲜明的人设。这就是每个选手的“用户思维”。

现在,公司同时有多个项目在进展中,未来会有更多项目要启动。在这里,我希望每个项目负责人在日常推进项目的同时,也深入挖掘用户需求,思考如何差异化,思考什么样的“产品人设”能够抓住用户,怎么样把这样的点更好地传达。

以上是本人被《中国有嘻哈》圈粉后,日常的一些思考。在《中国有嘻哈》之前,我们可能很难想象,能够有这样一档爆款流行综艺节目。那我们能不能想一想,教育行业可不可以做出这样的爆款产品?我们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应该付出哪些努力?能不能创造这一切?

敬畏、危机感、用户思维、极致执行。

与各位共勉!

2017年9月
北京·紫光发展大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