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任何创业者都会存在一个想法,想做一个“平台”,我也不例外。在轻课刚上线的时候,我非常想做一个平台,一方面是优质的课程和内容提供者,另一方面是爱听课、爱学习的学员们。这个想法对标起来,就是做教育界的“淘宝”,也想有朝一日,像一个上帝一样,来控制这个平台的政策和流量,自己就不用那么累。
这种想法不能说不对,只能说,为什么是你?
到2020年,在线教育行业已经基本形成定局。现在的格局是教育界的“淘宝”只是一厢情愿,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是靠做教育“平台”做大的,不管是K12、启蒙教育还是成人教育。最大的公司,都是一个个“垂类”品牌,管控着所有的获客、转化、内容及服务,就如A轮融资5000万美元的跟谁学,也从平台转做了自营品牌“高途课堂”和“跟谁学好课”。
本期周报,我跟大家再说一些心里话,聊聊过去这一年,我们一路走来踩过的西瓜皮、碰过的壁,我自己对于成长的反思和饥饿感。
自从创业以来,我每天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敢有一口气的松懈。尤其是,近期我们扩张,团队的人越多,自己也会压力越大。因为可能每个决定、每个作为与不作为,都会影响更多的人。
听到一句话:“不要以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其实,战略上的懒惰不能被称为懒惰,特别是对于我这样的失眠者。每天忙忙碌碌地度过,睡前基本上都会有一两个小时来反思,干的事情是不是在一个正确的方向。所以,如果要准确定义“懒惰”的话,更多在于自己还没有足够的见识以及没有犯足够的错。
自从淘宝、天猫、百度等企业做起来之后,便有无数的创业者都希望能够做平台。细想一下,做平台真的很爽。我做个平台,一方有供给、一方有需求,然后我在中间抽佣金,做广告收益,躺着挣钱,这该是多么爽的事情呀。
在思享空间去年最火的时候,我们也有过那么大的雄心,希望能够做一个微信群讲座平台,旗下设立多个子频道。通过邀请有能力的人,以一种类似“内部创业”的方式,来制定一系列的规则,让各个领域有能力的人来运营不同的频道。希望能打造一个内容产出矩阵,快速占领所有年轻人的需求。
后来发现,it doesn't work。
再到后来,我们基本放弃了子频道合伙人的计划。为什么?因为在我们自己还不能成为一个超级大号,拥有一个盈利的垂类作为“基地”的时候,过早地扩充,一方面不能吸引到足够优秀且有能力的人加入,另一方面,这将会导致我们本身精力分散。当我们一边做讲座一边做管理,将牵涉非常多的精力,会把我们自己耗死。
这是创业以来犯的一个错——“想做大平台”。
平台有非常高的估值,有上帝一般的视角,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裁判员”。但到目前为止,该有的大平台,已经都基本建立。而细分领域的平台,一般来自两类,一是大玩家如BAT依靠流量和品牌的优势而创立,另外一类是细分领域的优秀玩家联合其他小玩家共同建立。除此以外,希望渺茫。
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便没有继续推进子频道合伙人的计划,开始带领团队探索细分领域的机会。
垂类的思维更加像“爆款思维”。讲几个例子,新东方之所以能够从众多培训机构中脱颖而出,有一件事情老俞做对了,就是“红宝书”。在还没有互联网的年代,红宝书就是英语培训领域的“爆款”,可批量复制,任何人只要出国,就会被人推荐红宝书。红宝书本身不挣钱或者挣非常少的钱,但是其宣传效果不可忽视,也是这样的“免费”+“付费”的策略,造就了新东方在出国语言培训领域的霸主地位。(www.xing528.com)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现在很多淘宝卖家在做的“9块9包邮”“1元秒杀”。很多人不懂,为什么有商家愿意做这样的亏本或者不赚钱买卖。其实,从商家的角度,通过免费吸引流量进来,1个免费的流量,可能会带来0.5个其他页面的浏览,带来0.04个其他商品的购买。所以,站在公司的视角,“爆款”是非常有价值的。
所以,对于精力和资源有限的我们而言,要把一个垂类做好、做透彻、做到极致。这也许会成为我们的“爆款”,成为我们壮大和赖以生存的根本。到时候再逐步拓开其他领域,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每个刚毕业的年轻人进入职场后,都会得到一份工作和薪水,并且如果幸运的话,会在公司碰到带你的导师。对于创业公司,也是这样。社会资本选择了我们,给我们投资,让我们有机会在这条赛道奔跑起来。所以,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够保持一定的饥饿感。我可以毫不掩饰地说,我的工资在公司是最低的,其他几位主要创始人也一样。在一开始设定工资的时候,我就跟几个主创说,我们必须把这家公司做到盈利,才能把我们几个的工资抬上去。这就是我给自己的饥饿感。
我们最近的粉丝增长比较迅猛,我也希望大家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虽然我们比很多的团队要走得更快更猛,但我们仅仅完成了商业本质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需要去考虑如何转化的事情。只有完成了转化,才能真正形成我们的商业闭环。所以我希望每一轮融资,都是我们最后一轮融资。
在一开始准备创业的时候,有次听到其他CEO说,如果一个CEO没有为三个月之前做的一些事情后悔,那么他这段时间就没有成长。
现在深以为然。
我之所以想创业,一方面是上大学之后就有这样一个梦想,另一方面,作为创始人的成长是非常迅速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三个月就是传统行业一年的行业变化(是的,三个月之前我们团队规模只有现在的一半),三个月的努力就可能决定了一个领域的格局。对于创始人而言,每天都是挑战,都是全新的经历,都要求着快速的成长。而成长很重要的一个体现就是你发现你过去的一些决定是错的,或者当时的一些行为有更大的提升空间。所以,一个CEO在不断为自己犯过的错填坑,同时也在尽力避免犯过去犯过的各种错。
再有五个月,我们就正式辞职出来创业一年了。这大半年回想起来也是感慨万千,自己还在单位上班的日子,已经非常遥远。
之后,我们的周报制度会慢慢做一些调整。同时,我们也会更多地注重个人成长方面,我和几位主要创始人会找对应的小伙伴一对一聊天。希望能够更好地帮助各位。
我一直坚信,一个好的领导,不是一味地对下属好,也不是一味地榨取下属的剩余价值,而是能够以身作则,能够让员工吃到肉,能够让员工有所成长,且能够跟员工打成一片。
希望各位今后回想起在轻课团队的时候,能够给我们一个好评。
以上,共勉。
2016年第15周
北京·紫光发展大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