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互联网空间在经济发展、金融结算、国际关系和文化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深刻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整体安全和发展利益。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与信息数据紧密相连,各种各样的智能终端设备使得数据生产无处不在。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急剧增长,社交媒体、即时通信和视频网站的普及,信息数据以几何级数的方式产生和累积,数据开始作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发挥作用和影响。此前,美国的麦肯锡咨询公司发布了《大数据:下一个竞争、创新和生产力的前沿领域》的研究报告,“大数据”(Big Data)这一概念成为互联网、通信等相关业界竞相解读的对象;2012年,牛津大学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1966—)与《经济学人》数据编辑肯尼斯·库克耶(Kenneth Cukier,1967—)合著的《大数据时代》一书出版,顿时掀起一股大数据风潮,宣告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被公认的“大数据”特征是:“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和动态的数据体系、多样的数据类型、巨大的数据价值。”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人人都是舆论的发起者,各种媒体网站的兴起也伴随着各种形式的网络垃圾出现,或是窃取人们个人信息的木马,或是骗取人们流量的恶意链接,或是进行虚假宣传的推广广告,或是传播涉黄涉政的不良信息,造成社会混乱等。如何对浩如烟海的文本信息进行分类、组织和管理,不仅在互联网界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重要用途的研究课题,也是媒体界急需解决的难题。
大数据不仅是人们获得新的认知、创造新的价值的源泉,还是改变市场、组织机构以及政府与公民关系的方法,大数据已经成了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而更多的改变正蓄势待发。国家工信部印发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未来,大数据将在工业生产全流程中进行应用,一方面大力提升企业内部运行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发展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定制,提升制造过程智能化和柔性化程度。从科技互联网企业到生产制造、货物流通企业,很多人已经在利用大数据分析提升竞争力,提前布局未来。基于大数据分析平台,企业能够总结经验、发现规律、预测趋势、辅助决策,充分释放和利用海量数据资源中蕴含的巨大价值,对外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交叉创新,对内能优化公司运营结构,从而精准决策、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同时,中国要升级到先进制造业强国,不是单靠“世界工厂式”的抢占下游市场,还须提升中上游企业的制造技术,甚至在全球产品标准平台上取得话事权,就像华为在5G发展方面那样成为少数有能力左右全球标准设定的中国企业。
大数据将为人类的生活创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维度,只要收集大量数据就可以预见未来的事。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其中,最大的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转而关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这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例,对人类的认知和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只有掌控大数据背后真正的思维变革才是决胜未来的关键。迈尔-舍恩伯格教授认为,大数据要求人们改变对精确性的苛求,转而追求混杂性;要求人们改变对因果关系的追问,转而追求相关关系。这种思维的转变将是革命性的,如果企业不能认识到这一思维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将会面临“数据鸿沟”的挑战。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如何从海量数据中发现知识,寻找隐藏在大数据中的模式、趋势和相关性,揭示社会现象与社会发展规律,以及可能的商业应用前景,都需要我们拥有更好的数据洞察力。《大数据时代》一书认为,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同时,如何防止因预测而被惩罚,防范居心叵测的人借助大数据侵害个人隐私等也成为时代难题。
没有分享与开放,就没有互联网无所不能的强大力量。大数据时代的真正价值来自“有效”使用数据做出决策,以使个体人和社会整体的关系更充实、更自如、更完善、更和谐。大数据分析能够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社会价值,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然而数据在大量聚集的同时,信息泄露也如影随形、无处不在,使得个人信息安全面临严重威胁。人们关注和思考的是:在“互联网时代”或曰数字文明时代,个人隐私如何能得到保护?可以说,大数据时代既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潜力,又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和就业保障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可能进一步挑战人类的自由意志、道德选择和人类组织等,这其中既有大数据的取舍之道也有公民信息亟须法律保护的问题。(www.xing528.com)
以互联网科技、云储存(云计算)、移动终端为代表的电子化、比特化、智能化的现代大众传媒,为当代人提供了无限便利和海量信息,我们被各种大众传媒包围,空气中弥漫着信息的味道;由各种信息数据、事件、言论、影像等集合而成的大数据滚滚而来,没有时间和空间能把“事件”“言论”“影像”等与我们分隔开,每天各家媒体使出浑身解数,人人都在抢着发言,大量信息和影像互相挤撞。正因为媒介渠道多种多样、媒介内容铺天盖地,媒介化生存的大数据时代混杂了无数“干扰信息”“垃圾信息”“无效信息”甚至“错误信息”“有害信息”,那么,如何去甄别有价值的信息与聒噪的杂音、妥善处理数据利用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关系进而准确把握时代的律动就成为大数据时代媒介素养的基本主题。
各种数据与影像集合而成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明星私照被盗取并被病毒式传播,这是对于个人隐私充满恶意的暴力侵犯,这种娱乐化的表达与狂欢,扭曲了大众的视线,模糊了道德的界线,施放了人性的卑劣,侵蚀了文化的精神。而以由美国中情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揭露的“棱镜门事件”为代表的对公民、国家、政治领袖等信息权、隐私权的恶意盗取以及潜伏性侵害,更启示人们思考:如果无隐私的开放性与开放性分享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客观规律,那么,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互联网规则以及相应的法律与制度呢?大数据时代人人“被裸奔”,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时间再也无法治愈一切。我们也许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状,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安全、默认风险,也不意味着数据使用者可以不承担任何责任。同时还须防范另一种“看不见硝烟”的危险情况,即新资讯时代的假消息、网络攻击等互联网破坏行为可能对开放社会和民主制度产生致命的冲击力度,譬如妖言惑众、操纵投票/选举(譬如特朗普的“通俄门”事件、英国的“脱欧公投”事件)等。
大数据技术让复杂性科学思维实现了技术化,使得复杂性科学方法论变成了可以具体操作的方法工具,带来了思维方式与科学方法论的革命。有学者认为,大数据技术通过智能终端、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来“量化世界”,从而将自然、社会、人类的一切状态、行为都记录并存储下来,形成与物理足迹相对应的数据足迹。这些数据足迹通过互联网和云技术实现对外开放和共享,因此带来了我们以前从未遇到过的伦理与责任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数据权益、数据隐私和人性自由这三个重要问题。也就是说,新资讯时代的假消息、网络攻击等可能对开放社会和民主制度产生致命的冲击。
随着全球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和广泛应用,基于网络新媒体的思想文化交流大大拓展了信息传播的领域和渠道,成为文化和意识形态交锋的主战场,也充斥着利益的博弈、权力的角逐乃至强权的肆虐。信息技术革命的日新月异、网络应用技术的层出不穷,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造就了虚拟但客观存在的网络社会与网络空间。在其中,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生产、整合、发布的主体,大量社会热点在网上迅速产生、发酵、扩散,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文明与丑陋、真善美与假恶丑在网络空间的交锋异常激烈,直接关系到网络空间的文明程度、价值导向甚至网络主权、国家安全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