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守祥
摘 要:互联网引领的新媒体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方式,日益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思维与变革能力。“互联网+”的核心是以共生、共享的空间和共创、共赢的平台来实现用户的参与,它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潜力,又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和就业保障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可能进一步挑战人类的自由意志、道德选择和人类组织等。当代文化生成中的互联网升级,为受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立体、廉价的接收方式,在文化普及方面居功至伟,但它在文化提高方面存在明显缺陷,伦理虚无主义和审美的粗鄙化普遍存在。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互联网文明 文化生成 互联网思维
作 者:傅守祥,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文化哲学与文化传播学研究。(www.xing528.com)
互联网(the Internet)的发明可以称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发明,国际互联网不仅延伸了个体的大脑和思维活动,并且超越了地理和国家的疆界,进一步将信息时代的社会细胞和人类智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全球的距离大大拉近,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的全球交流与合作,在信息和及时交互领域首次把“地球村”从前瞻性的理念“落地”为切实的日常实践。互联网的光明正面令人振奋,但是,它在为人类生活与工作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汹涌的暗流与恶疾,需要我们不断警醒与提防。
当下的互联网化社会是一个崭新的社会形态,它不是以往媒介功能的扩大。新媒体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方式,而且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提高着人们的思维与变革能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新生力量在急速发展的同时,也正改变着当下中国的社会格局,亦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现实社会的媒介文化。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方式已然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在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分众传播、交互传播、沉浸传播的发展过程中推动了传播学理论的思考与创新。不仅如此,互联网等新技术变革支撑的传播实践,正在改变当前人类社会的基本逻辑,各种领域的社会关系进入一个持续的重塑过程。“互联网+”的核心是以共生、共享的空间和共创、共赢的平台来实现用户的参与,简言之,“互联网+”是通过数据识别用户实现精准服务的。科技的发展使民众不只是信息的消费者,相反,在一些突发性事件中普通民众可以把自己的所见、所想以最简短、快捷的方式传递给他人,网络民意由此走进现实,呈现出对现实的干预能力。在此背景下,完全依附于传统媒体报道的时代已然褪色,新媒体以其强烈的替代性依存理念影响着当下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