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人类能够掌握的信息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全面,都要深刻,同时对信息的渴望又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强烈,都要迫切。每当重大疫情发生时,一个崭新的事物突然出现在面前,人们渴望对它尽可能多一些了解,以缓解不安和焦虑。无论是2003年SARS重大疫情,还是2020年新冠疫情,人们都渴望知道该病毒来源于哪里,是怎样传给人类的,会对人类造成哪些伤害,怎样才能有效预防,等等。人们希望迅速获取这方面准确、可靠的信息,对反映这类突发事件的即时信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然而,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信息的准确度、深度和广度更是以牺牲时效性为代价的。尤其是在重大疫情时,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科学研究才能对新的问题做出准确的权威解答。此外,在应对重大疫情时,政府应该利用官方媒体优势及时公开疫情信息,但由于现实中处理重大事件的复杂性和时效性,政府有时难以在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公开发布信息,这就造成人们的信息渴求与有效信息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权威信息真空为谣言的滋生提供了空间,一方面,民众过度关注疫情,渴望及时得到关于疫情的有效信息;另一方面,社会所能提供的有效信息又严重不足。谣言的生发恰恰就是利用了这一矛盾,利用“先入为主”的心理机制,抓住了人们获取有效信息的时间差。“后真相”时代,当民众通过常规的诉求机制得不到信息时,就会忽视理性规约从而选择听信谣言,或者是表现为没有耐心等待真相。即使政府及时公布有关疫情信息,民众也会持怀疑态度,甚至根本不愿相信。实际上,谣言正是在人们“寻找与等待真相”的间隙得以滋生的。例如,新冠疫情发生后,网络谣言“预防肺炎的疫苗能防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就抢先在官方发布相关信息之前出现。这类网络谣言虽明显不是事实真相,但却拥有广泛的认同市场,这是“后真相”助推下的结果。(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