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深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指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规律。“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这些探索成果,为我们党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奠定了基础。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了新的探索。社会主义要加快发展。

深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指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规律。[3]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列宁最早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了探索。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俄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艰苦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发现和思想。如“争得了独立生存的权利”[4]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和机会,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和精简国家机关,国家资本主义是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桥梁,战时共产主义是捍卫社会主义政权的特殊政策,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暂时退却”,在一个文盲的国家是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的,大力提倡“星期六义务劳动”,等等,对后来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产生了较大影响。

“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限于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导致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建设社会主义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在实践中,照搬苏联体制弊端严重暴露。毛泽东果断提出“走自己的路”,强调独立自主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毛泽东在调查研究中国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分别于1956年4月和1957年2月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开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先声。1956年9月,党的八大做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明确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不久,在整风“反右”的斗争中,发生了扩大化的问题,从1958年开始,随着“大跃进”的发动,“左”的错误开始严重泛滥,十年“文化大革命”更使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苦而有益的探索,不管是成功的还是遭受挫折的,都为后来者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经验教训。正如毛泽东1962年在七千人大会上强调的那样:社会主义建设对于我们全党来说,知识都非常不够。我们应当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积累经验,努力学习,在实践中逐步加深对它的认识,弄清楚它的规律。[5]这期间,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过程中,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比如,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发展目标是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走一条有别于苏联模式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社会主义社会还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要发展商品生产、遵循价值规律;发挥社会主义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初步建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实现了“两弹一星”,等等。这些探索成果,为我们党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实现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了新的探索。邓小平讲:“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6]“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法制不是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完全弄清楚这个问题,把社会主义等同于“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搞封闭僵化的计划经济,结果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后,我们党逐步认识到,社会主义所有制和分配方式并不是越纯越好,计划和市场都只是经济手段,从而鲜明地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概括,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基础,指出了社会主义“全体人民共享”与资本主义“少数人享有”的根本区别。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世界级难题。我国也曾有过急于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思想,结果摔了跟头,吃了大亏。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基本国情的认识,提出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一重要思想,既强调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又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有了更加清醒的思想准备,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比如,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等。这些重大制度设计,既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www.xing528.com)

社会主义要加快发展。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到“第一要义是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再到“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推动高质量发展”,可以说,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鲜明主题。正因为紧紧抓住了这个主题,我国才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人类经济史上的发展奇迹,实现了从贫穷到富裕、从羸弱到强大的历史性跨越。[7]

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我们经过几十年艰辛探索和努力,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康庄大道之后,前景就光明起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构想和“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强调不能犯颠覆性错误,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把握时代特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把握达到了空前的广度和深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着眼于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保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着眼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着眼于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总结党领导人民在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原则,重点阐述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部署需要深化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推进的重点工作任务。[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